predict函数 R_10 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要点(附 Python 和 R 代码)

前言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曾说过:虽然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受到了许多媒体关注,但是这家公司真正的未来在于and 机器学习,一种让计算机更聪明、更个性化的技术。

也许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从使用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再到现在的云计算。关键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将来会有什么发生。

工具和技术的民主化,让像我这样的人对这个时期兴奋不已。计算的蓬勃发展也是一样。如今,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用复杂的算法建立数据处理机器一小时能赚到好几美金。但能做到这个程度可并不简单!我也曾有过无数黑暗的日日夜夜。

谁能从这篇指南里受益最多?

我今天所给出的,也许是我这辈子写下的最有价值的指南。

这篇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有追求的数据科学家和机器学习狂热者们,简化学习旅途。这篇指南会让你动手解决机器学习的问题,并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我提供的是几个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水平理解,以及运行这些算法的 R 和 Python 代码。这些应该足以让你亲自试一试了。

bf783222b308d93d5132f1df3ab0a8f4.png

我特地跳过了这些技术背后的数据,因为一开始你并不需要理解这些。如果你想从数据层面上理解这些算法,你应该去别处找找。但如果你想要在开始一个机器学习项目之前做些准备,你会喜欢这篇文章的。

广义来说,有三种机器学习算法

1、 监督式学习

工作机制:这个算法由一个目标变量或结果变量(或因变量)组成。这些变量由已知的一系列预示变量(自变量)预测而来。利用这一系列变量,我们生成一个将输入值映射到期望输出值的函数。这个训练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获得期望的精确度。监督式学习的例子有: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K – 近邻算法、逻辑回归等。

2、非监督式学习

工作机制:在这个算法中,没有任何目标变量或结果变量要预测或估计。这个算法用在不同的组内聚类分析。这种分析方式被广泛地用来细分客户,根据干预的方式分为不同的用户组。非监督式学习的例子有:关联算法和 K – 均值算法。

3、强化学习

工作机制:这个算法训练机器进行决策。它是这样工作的:机器被放在一个能让它通过反复试错来训练自己的环境中。机器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并且尝试利用了解最透彻的知识作出精确的商业判断。 强化学习的例子有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名单

这里是一个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名单。这些算法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数据问题上:

  1. 线性回归
  2. 逻辑回归
  3. 决策树
  4. SVM
  5. 朴素贝叶斯
  6. K最近邻算法
  7. K均值算法
  8. 随机森林算法
  9. 降维算法
  10. Gradient Boost 和 Adaboost 算法

1、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通常用于根据连续变量估计实际数值(房价、呼叫次数、总销售额等)。我们通过拟合最佳直线来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这条最佳直线叫做回归线,并且用 Y= a *X + b 这条线性等式来表示。

理解线性回归的最好办法是回顾一下童年。假设在不问对方体重的情况下,让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按体重从轻到重的顺序对班上的同学排序,你觉得这个孩子会怎么做?他(她)很可能会目测人们的身高和体型,综合这些可见的参数来排列他们。这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线性回归的例子。实际上,这个孩子发现了身高和体型与体重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看起来很像上面的等式。

在这个等式中:

  • Y:因变量
  • a:斜率
  • x:自变量
  • b :截距

系数 a 和 b 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

参见下例。我们找出最佳拟合直线 y=0.2811x+13.9。已知人的身高,我们可以通过这条等式求出体重。

087fb08cdea5aa89d7c5c2ed98986958.png

线性回归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的特点正如其名,存在多个自变量。找最佳拟合直线的时候,你可以拟合到多项或者曲线回归。这些就被叫做多项或曲线回归。

Python 代码

#Import Library

#Import other necessary libraries like pandas, numpy...

from sklearn import linear_model

#Load Train and Test datasets

#Identify feature response variable(s) and values must be numeric and numpy arrays

x_train=input_variables_values_training_datasets

y_train=target_variables_values_training_datasets

x_test=input_variables_values_test_datasets

# Create linear regression object

linear = linear_model.LinearRegression()

# Train the model using the training sets and check score

linear.fit(x_train, y_train)

linear.score(x_train, y_train)

#Equation coefficient and Intercept

print('Coefficient: n', linear.coef_)

print('Intercept: n', linear.intercept_)

#Predict Output

predicted= linear.predict(x_test)

R代码

#Load Train and Test datasets

#Identify feature and response variable(s) and values must be numeric and numpy arrays

x_train

y_train

x_test

x

# Train the model using the training sets and check score

linear

summary(linear)

#Predict Output

predicted= predict(linear,x_test)

2、逻辑回归

别被它的名字迷惑了!这是一个分类算法而不是一个回归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已知的一系列因变量估计离散数值(比方说二进制数值 0 或 1 ,是或否,真或假)。简单来说,它通过将数据拟合进一个逻辑函数来预估一个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它也被叫做逻辑回归。因为它预估的是概率,所以它的输出值大小在 0 和 1 之间(正如所预计的一样)。

让我们再次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算法。

假设你的朋友让你解开一个谜题。这只会有两个结果:你解开了或是你没有解开。想象你要解答很多道题来找出你所擅长的主题。这个研究的结果就会像是这样:假设题目是一道十年级的三角函数题,你有 70%的可能会解开这道题。然而,若题目是个五年级的历史题,你只有30%的可能性回答正确。这就是逻辑回归能提供给你的信息。

从数学上看,在结果中,几率的对数使用的是预测变量的线性组合模型。

odds= p/ (1-p) = probability of event occurrence / probability of not event occurrence

ln(odds) = ln(p/(1-p))

logit(p) = ln(p/(1-p)) = b0+b1X1+b2X2+b3X3....+bkXk

在上面的式子里,p 是我们感兴趣的特征出现的概率。它选用使观察样本值的可能性最大化的值作为参数,而不是通过计算误差平方和的最小值(就如一般的回归分析用到的一样)。

现在你也许要问了,为什么我们要求出对数呢?简而言之,这种方法是复制一个阶梯函数的最佳方法之一。我本可以更详细地讲述,但那就违背本篇指南的主旨了。

8285258a589b10d41ec500a88371dd0b.png

Python代码

#Import Library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Assumed you have, X (predictor) and Y (target) for training data set and x_test(predictor) of test_dataset

# Create logistic regression object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

# Train the model using the training sets and check score

model.fit(X, y)

model.score(X, y)

#Equation coefficient and Intercept

print('Coefficient: n', model.coef_)

print('Intercept: n', model.intercept_)

#Predict Output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R代码

x

# Train the model using the training sets and check score

logistic

summary(logistic)

#Predict Output

predicted= predict(logistic,x_test)

更进一步:

你可以尝试更多的方法来改进这个模型:

  • 加入交互项
  • 精简模型特性
  • 使用正则化方法
  • 使用非线性模型

3、决策树

这是我最喜爱也是最频繁使用的算法之一。这个监督式学习算法通常被用于分类问题。令人惊奇的是,它同时适用于分类变量和连续因变量。在这个算法中,我们将总体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群。这是根据最重要的属性或者自变量来分成尽可能不同的组别。想要知道更多,可以阅读:简化决策树。

7751920571f3fd6ef88dddfc1975d822.png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