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学习笔记(8)之redis集群初识


内容来源为六星教育,这里仅作为学习笔记

产生的背景

一句话单台机器承受不了大数据量了

假设我们在一台主从机器上配置了200G内存,但是业务需求是需要500G的时候,主从结构+哨兵可以实现高可用故障切换+冗余备份,但是并不能解决数据容量 的问题,用哨兵,redis每个实例也是全量存储,每个redis存储的内容都是完整的数据,浪费内存且有木桶效应。

为了最大化利用内存,可以采用cluster群集,就是分布式存储。即每台redis存储不同的内容。

对于redis的集群其实就和MySQL的分库分表的切分是有很大的相似性,把数据根据规则切分在不同的节点上

Redis 分布式方案一般有两种:

  1. 客户端分区方案,优点是分区逻辑可控,缺点是需要自己处理数据路由、高可用、故障转移等问题,比如在redis2.8之前通常的做法是获取某个key的hashcode ,然后取余分布到不同节点,不过这种做法无法很好的支持动态伸缩性需求,一旦节点的增或者删操作,都会导致key无法在redis中命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代理方案,优点是简化客户端分布式逻辑和升级维护便利,缺点是加重架构部署复杂度和性能损耗,比如 twemproxy、Cod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官方为我们提供了专有的集群方案:Redis Cluster,它非常优雅地解决了 Redis 集群方面的问题,部署方便简单,因此理解应用好 Redis Cluster 将极大地解放我们使用分布式 Redis 的工作量。

redis cluster

简绍

Redis Cluster 是 Redis 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在3.0版本正式推出,有效地解决了 Redis 分布式方面的需求。当遇到单机内存、并发、流量等瓶颈时,可以采用 Cluster 架构方案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架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图中,每一个蓝色的圈都代表着一个redis的服务器节点。它们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客户端可以与任何一个节点相连接,然后就可以访问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对其进行存取和其他操作。
Redis 集群提供了以下两个好处:

  1. 将数据自动切分到多个节点的能力。
  2. 当集群中的一部分节点失效或者无法进行通讯时, 仍然可以继续处理命令请求的能力,拥有自动故障转移的能力。

redis cluster vs. replication + sentinal如何选择

如果你的数据量很少,主要是承载高并发高性能的场景,比如你的缓存一般就几个G,单机足够了。

  • Replication:一个mater,多个slave,要几个slave跟你的要求的读吞吐量有关系,结合sentinal集群,去保证redis主从架构的高可用性,就可以了。
  • redis cluster:主要是针对海量数据+高并发+高可用的场景,海量数据,如果你的数据量很大,那么建议就用redis cluster。

数据分布理论

分布式数据库首先要解决把整个数据集按照分区规则映射到多个节点的问题,即把数据集划分到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整体数据的一个子集.

常见方式

常见的分区规则有哈希分区和顺序分区两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顺序分布就是把一整块数据分散到很多机器中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顺序分布一般都是平均分配的。

哈希分区

如下图所示,1~100这整块数字,通过 hash 的函数,取余产生的数。这样可以保证这串数字充分的打散,也保证了均匀的分配到各台机器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

哈希分布和顺序分布只是场景上的适用。哈希分布不能顺序访问,比如你想访问1~100,哈希分布只能遍历全部数据,同时哈希分布因为做了 hash 后导致与业务数据无关了。

分区方式特点代表产品
哈希分区离散度好Redis Cluster
数据分布业务无关Cassandra
无法顺序访问Dynamo
顺序分区离散度易倾斜Bigtable
数据分布业务相关HBase
可顺序访问Hypertable

数据倾斜与数据迁移跟节点伸缩

顺序分布是会导致数据倾斜的,主要是访问的倾斜。每次点击会重点访问某台机器,这就导致最后数据都到这台机器上了,这就是顺序分布最大的缺点。

但哈希分布其实是有个问题的,当我们要扩容机器的时候,专业上称之为“节点伸缩”,这个时候,因为是哈希算法,会导致数据迁移。

哈希分区方式

节点取余分区

使用特定的数据(包括redis的键或用户ID),再根据节点数量N,使用公式:hash(key)%N计算出一个0~(N-1)值,用来决定数据映射到哪一个节点上。即哈希值对节点总数取余。

缺点:当节点数量N变化时(扩容或者收缩),数据和节点之间的映射关系需要重新计算,这样的话,按照新的规则映射,要么之前存储的数据找不到,要么之前数据被重新映射到新的节点(导致以前存储的数据发生数据迁移)

实践:常用于数据库的分库分表规则,一般采用预分区的方式,提前根据数据量规划好分区数,比如划分为512或1024张表,保证可支撑未来一段时间的数据量,再根据负载情况将表迁移到其他数据库中。

一致性哈希

一致性哈希分区(Distributed Hash Table)实现思路是为系统中每个节点分配一个 token,范围一般在0~232,这些 token 构成一个哈希环。数据读写执行节点查找操作时,先根据 key 计算 hash 值,然后顺时针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该哈希值的 token 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就是一个一致性哈希的原理解析。
假设我们有 n1~n4 这四台机器,我们对每一台机器分配一个唯一 token,每次有数据(图中黄色代表数据),一致性哈希算法规定每次都顺时针漂移数据,也就是图中黄色的数 据都指向 n3。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增加一个节点 n5,在 n2 和 n3 之间,数据还是会发生漂移(会偏移到大于等于的节点),但是这个时候你是否注意到,其实只有 n2~n3 这部分的数据被漂移,其他的数据都是不会变的,这种方式相比节点取余最大的好处在于加入和删除节点只影响哈希环中相邻的节点,对其他节点无影响

  • 缺点:每个节点的负载不相同,因为每个节点的hash是根据key计算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假设key足够多,被hash算法打散得非常均匀,但是节点过少,导致每个节点处理的key个数不太一样,甚至相差很大,这就会导致某些节点压力很大
  • 实践:加减节点会造成哈希环中部分数据无法命中,需要手动处理或者忽略这部分数据,因此一致性哈希常用于缓存场景。

虚拟槽分区

虚拟槽分区巧妙地使用了哈希空间,使用分散度良好的哈希函数把所有数据映射到一个固定范围的整数集合中,整数定义为槽(slot)。这个范围一般远远大于节点数,比如 Redis Cluster 槽范围是 0~16383 (也就是说有16383个槽)。槽是集群内数据管理和迁移的基本单位。采用大范围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数据拆分和集群扩展。每个节点会负责一定数量的槽,下图所示

当前集群有5个节点,每个节点平均大约负责3276个槽。由于采用高质量的哈希算法,每个槽所映射的数据通常比较均匀,将数据平均划分到5个节点进行数据分区。Redis Cluster 就是采用虚拟槽分区,下面就介绍 Redis 数据分区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当 key 访问过来,Redis Cluster 会计算哈希值是否在这个区间里。它们彼此都知道对应的槽在哪台机器上,这样就能做到平均分配了。
集群限制: Key批量操作,mget()

搭建集群

使用redis5搭建建群的方式

首先只需要配置好配置文件

bind 0.0.0.0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redis/log/nodes.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79
daemonize no
dir "/redis/data"
logfile "/redis/log/redis.log"

然后配置好,docker-compose及目录结构

cluster
	- redis5
		- 200
			- conf
				- redis.conf
				- nodes.conf
			- data
			- log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docker-compose内容
注意 redis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会单独开辟一个tcp通道,用于节点之间彼此通信,通信端口号在基础端口上加10000

version: "3.6" # 确定docker-composer文件的版本
services: # 代表就是一组服务 - 简单来说一组容器
	redis_200: # 这个表示服务的名称,课自定义; 注意不是容器名称
		image: redis5asm # 指定容器的镜像文件
		networks: ## 引入外部预先定义的网段
			redis5sm:
				ipv4_address: 192.160.1.200 #设置ip地址
		container_name: redis5_cluster_200 # 这是容器的名称
		ports: # 配置容器与宿主机的端口
			- "6320:6379"
			- "16320:16379"
		volumes: # 配置数据挂载
			- /redis_2004/cluster/redis5/200:/redis
		command: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redis.conf
	redis_201: # 这个表示服务的名称,课自定义; 注意不是容器名称
		image: redis5asm # 指定容器的镜像文件
		networks: ## 引入外部预先定义的网段
			redis5sm:
				ipv4_address: 192.160.1.201 #设置ip地址
		container_name: redis5_cluster_201 # 这是容器的名称
		ports: # 配置容器与宿主机的端口
			- "6321:6379"
			- "16321:16379"
		volumes: # 配置数据挂载
			- /redis_2004/cluster/redis5/201:/redis
		command: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redis.conf
	redis_202: # 这个表示服务的名称,课自定义; 注意不是容器名称
		image: redis5asm # 指定容器的镜像文件
		networks: ## 引入外部预先定义的网段
			redis5sm:
				ipv4_address: 192.160.1.202 #设置ip地址
		container_name: redis5_cluster_202 # 这是容器的名称
		ports: # 配置容器与宿主机的端口
			- "6322:6379"
			- "16322:16379"
		volumes: # 配置数据挂载
			- /redis_2004/cluster/redis5/202:/redis
		command: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redis.conf
	redis_203: # 这个表示服务的名称,课自定义; 注意不是容器名称
		image: redis5asm # 指定容器的镜像文件
		networks: ## 引入外部预先定义的网段
			redis5sm:
				ipv4_address: 192.160.1.203 #设置ip地址
		container_name: redis5_cluster_203 # 这是容器的名称
		ports: # 配置容器与宿主机的端口
			- "6323:6379"
			- "16323:16379"
		volumes: # 配置数据挂载
			- /redis_2004/cluster/redis5/203:/redis
		command: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redis.conf
	redis_204: # 这个表示服务的名称,课自定义; 注意不是容器名称
		image: redis5asm # 指定容器的镜像文件
		networks: ## 引入外部预先定义的网段
			redis5sm:
				ipv4_address: 192.160.1.204 #设置ip地址
		container_name: redis5_cluster_204 # 这是容器的名称
		ports: # 配置容器与宿主机的端口
			- "6324:6379"
			- "16324:16379"
		volumes: # 配置数据挂载
			- /redis_2004/cluster/redis5/204:/redis
		command: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redis.conf
	redis_205: # 这个表示服务的名称,课自定义; 注意不是容器名称
		image: redis5asm # 指定容器的镜像文件
		networks: ## 引入外部预先定义的网段
			redis5sm:
				ipv4_address: 192.160.1.205 #设置ip地址
		container_name: redis5_cluster_205 # 这是容器的名称
		ports: # 配置容器与宿主机的端口
			- "6325:6379"
			- "16325:16379"
		volumes: # 配置数据挂载
			- /redis_2004/cluster/redis5/205:/redis
		command: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redis.conf
# 网段设置
networks:
#引用外部预先定义好的网段
	redis5sm:
		external:
			name: redis5sm

执行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往期方式搭建建群

介绍完 Redis 集群分区规则之后,下面我们开始搭建 Redis 集群。搭建集群工作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1)准备节点。
2)节点握手。
3)分配槽。

准备节点

Redis 集群一般由多个节点组成,节点数量至少为6个才能保证组成完整高可用的集群,前面的主从复制跟哨兵共同构成了高可用。每个节点需要开启配置 clusterenabled yes ,让Redis 运行在集群模式下。

  • 性能 性能:这是Redis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增加集群功能后当然不能对性能产生太大影响,所以Redis采取了P2P而非Proxy方式、异步复制、客户端重定向等设 计,而牺牲了部分的一致性、使用性。
  • 水平扩展 水平扩展:集群的最重要能力当然是扩展,文档中称可以线性扩展到1000结点。 可用性:在Cluster推出之前,可用性要靠Sentinel保证。有了集群之后也自 动具有了Sentinel的监控和自动Failover能力

集群相关配置如下:

#节点端口
port 6379
#开启集群模式
cluster-enabled yes
#节点超时时间,单位毫秒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集群内部配置文件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Redis 集群一般由多个节点组成,节点数量至少为6个才能保证组成完整高可用的集群。每个节点需要开启配置 cluster-enabled yes ,让 Redis 运行在集群模式下,上面的配置都相应的给到 redis 的配置文件当中并启动。
其他配置和单机模式一致即可,配置文件命名规则 redis-{port}.conf,准备好配置后启动所有节点,第一次启动时如果没有集群配置文件,它会自动创建一份,文件名称采用 cluster-config-file 参数项控制,建议采用 node-{port}.conf 格式定义,也就是说会有两份配置文件

当集群内节点信息发生变化,如添加节点、节点下线、故障转移等。节点会自动保存集群状态到配置文件中。需要注意的是, Redis 自动维护集群配置文件,不要手动修改,防止节点重启时产生集群信息错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践

我们定义redis的配置内容:
目录

- redis3
	- master
		- 100
		- 101
		- 102
	- slaves
		- 10
		- 11
		- 12

配置文件内容,统一如下

bind 0.0.0.0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redis/log/nodes.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79
daemonize no
dir "/redis/data"
logfile "/redis/log/redis.log"

相应的docker-compose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节点握手

节点握手是指一批运行在集群模式下的节点通过 Gossip 协议彼此通信,达到感知对方的过程。节点握手是集群彼此通信的第一步,由客户端发起命令:
cluster meet{ip}{port}

关于Gossip可以看看文章的介绍

http://www.10tiao.com/html/681/201803/2651029463/1.html

通过命令 cluster meet 127.0.0.1 6380 让节点 6379 和 6380 节点进行握手通信。 cluster meet 命令是一个异步命令,执行之后立刻返回。内部发起与目标节点进行握手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节点6379本地创建6380节点信息对象,并发送 meet 消息。
2)节点6380接受到 meet 消息后,保存6379节点信息并回复 pong 消息。
3)之后节点6379和6380彼此定期通过 ping/pong 消息进行正常的节点通信。

通过 cluster nodes 命令确认6个节点都彼此感知并组成集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每个Redis Cluster节点会占用两个TCP端口,一个监听客户端的请求,默认是6379,另外一个在前一个端口加上10000, 比如16379,来监听数据的请求,节点和节点之间会监听第二个端口,用一套二进制协议来通信。

    节点之间会通过套协议来进行失败检测,配置更新,failover认证等等。
    为了保证节点之间正常的访问,需要注意防火墙的配置。

  2. 节点建立握手之后集群还不能正常工作,这时集群处于下线状态,所有的数据读写都被禁止

  3. 设置从节点作为一个完整的集群,需要主从节点,保证当它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进行故障转移。集群模式下,Reids 节点角色分为主节点和从节点。

    首次启动的节点和被分配槽的节点都是主节点,从节点负责复制主节点槽信息和相关的数据。
    使用 cluster replicate {nodeId}命令让一个节点成为从节点。其中命令执行必须在对应的从节点上执行,将当前节点设置为 node_id 指定的节点的从节点

实践

先进行握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并且配置好每个主节点下的从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配槽

Redis 集群把所有的数据映射到16384个槽中。每个 key 会映射为一个固定的槽,只有当节点分配了槽,才能响应和这些槽关联的键命令。通过 cluster addslots 命令为节点分配槽

利用 bash 特性批量设置槽(slots),命令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集群 -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有命令

CLUSTER info: 打印集群的信息。
CLUSTER nodes: 列出集群当前已知的所有节点(node)的相关信息。

CLUSTER meet <ip> <port>: 将ip和port所指定的节点添加到集群当中。
CLUSTER addslots <slot> [slot ...]: 将一个或多个槽(slot)指派(assign)给当前节点。
CLUSTER delslots <slot> [slot ...]: 移除一个或多个槽对当前节点的指派。
CLUSTER slots: 列出槽位、节点信息。

CLUSTER slaves <node_id>: 列出指定节点下面的从节点信息。
CLUSTER replicate <node_id>: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指定节点的从节点。

CLUSTER saveconfig: 手动执行命令保存保存集群的配置文件,集群默认在配置修改的时候会自动保存配置文件。
CLUSTER keyslot <key>: 列出key被放置在哪个槽上。
CLUSTER flushslots: 移除指派给当前节点的所有槽,让当前节点变成一个没有指派任何槽的节点。

CLUSTER countkeysinslot <slot>: 返回槽目前包含的键值对数量。
CLUSTER getkeysinslot <slot> <count>: 返回count个槽中的键。
CLUSTER setslot <slot> node <node_id> 将槽指派给指定的节点,如果槽已经指派给另一个节点,那么先让另一个节点删除该槽,然后再进行指派。
CLUSTER setslot <slot> migrating <node_id> 将本节点的槽迁移到指定的节点中。
CLUSTER setslot <slot> importing <node_id> 从 node_id 指定的节点中导入槽 slot 到本节点。
CLUSTER setslot <slot> stable 取消对槽 slot 的导入(import)或者迁移(migrate)。

CLUSTER failover: 手动进行故障转移。
CLUSTER forget <node_id>: 从集群中移除指定的节点,这样就无法完成握手,过期时为60s,60s后两节点又会继续完成握手。
CLUSTER reset [HARD|SOFT]: 重置集群信息,soft是清空其他节点的信息,但不修改自己的id,hard还会修改自己的id,不传该参数则使用soft方式。

CLUSTER count-failure-reports <node_id>: 列出某个节点的故障报告的长度。
CLUSTER SET-CONFIG-EPOCH: 设置节点epoch,只有在节点加入集群前才能设置。

注意: 在apline系统中不支持{1…10}操作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