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dft的奇偶虚实性实验结论_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总结

孩子、家长都需要的心理测试:情商测试、专业心理健康测评、专注力评估、学生考试心理健康测试、家长胜任能力测试等12项。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测试,测试结果发到您的微信,为您的决策提供帮助!  

   e957c3009f2f1aab5ca7b2d4475c48f9.png  

初中 化学实验探究题 的解题策略总结 河北省 唐山市 迁西县 赵金玲 【 概述 】 分析近些年化学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实验探究题均是各省市中考实验题的主角,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且对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从大的方面来看,化学实验探究考查主要内容有: 1. 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 一种实验方法:对比; 3. 两种气体的制备:氧气和二氧化碳; 4. 三类物质的性质:酸碱盐。 一、 试题特点 实验探究题是 全国各地 中考必考题型, 河北中考 每年都在第35题出现,分值为7分。从近几年的探究题来看,一般取材于课外,常以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时事热点等情境设计考题, 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辨识记忆能力,以及在新情境中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 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将从课本中学到的化学知识成功迁移到新情境中并能灵活正确的应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实验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实验探究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如从探究问题的范畴来分,把实验探究题分为 两类:即探究质的问题和探究量的问题。从探究问题的内容来分,把实验探究题分为四类:即探究反应物 的问题;探究生成物的问题;探究反应条件的问题;探究反应原理。从探究的要素来分,把实验探究题分为八 类:即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 表达与交流。但不管是何种角度,何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应该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去回答问题,才 能做到准确而不离题、不偏题。下面我们从探究的要素分类法来分析实验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1. 提出问题类探究题:该类试题通过呈现出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科学研究中的各种信息,要求 考生通过阅读信息,从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探究。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通 过仔细地阅读、分析、归纳、联想,提出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有探究价值,要符合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利于实验结论的顺利得出。 2. 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该类试题已经提出问题,要求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各种可 能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一是要围绕问题从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假设或猜想要合理,要符合质 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等规律以及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臆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认识分析现象,透 过现象抓本质,从本质上提出假设或猜想。 3.方案设计类探究题:根据假设或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设计要遵循四个原则:科学性,安全性, 可行性,简约性。 4.进行实验类探究题:该类试题是在现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完成,多数以填写实验步骤的形式出现。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紧扣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进行思考,解答。 581aa587b9512880c48ee1b5021541db.png 三、 方法指导 1. 把握 探究目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探究题,探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要解决一个问题,审题过程中,要带着问题仔细阅读,对探究的题目进行整体把握,最终的结论要紧扣问题,防止跑偏的情况出现。 2. 注意猜想或假设的合理性 。 虽然猜想和假设有很多可能,但是所给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条件。可先写出试题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写出来能兼顾上下,便于弄清实验原理,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提供依据。 3. 联想迁移。 注意试题中涉及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若遇到陌生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联想以前做过的与之相关的化学实验。 科学探究题目的装置大家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十分复杂,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陌生的物质,涉及的反应与实验也大多与课本上的不同,但这并非超纲题,大家通过做题可以发现,虽然装置复杂,但实际每一部分的仪器都是熟悉的,未知的仪器与物质,一定会在“查阅资料”板块说明,所以这类题目更多考察的是读取信息,以及灵活运用化学原理。 4. 掌握课本基础实验。 实验设计按“操作——现象——结论”这个书写格式作答,而思考的过程则为“结论——现象——操作”。 例如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b1b24d9b9c26c56a274161e5d6e83432.png 相信大家对于 这些 装置一定不会陌生,这些都是根据我们第一部分所学的基础实验仪器简单组装起来的装置,涉及的实验也大多是课本中的经典实验,这个部分主要还是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需要大家理解记忆基础实验知识。 这个部分同学们的失分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身不够仔细,对于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但是这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自行记忆背诵或大量训练解决的,如果大家这个板块出现了问题,那么给大家推荐的解决办法就是:记忆理解+反复练习。 化学的学习是零散知识点的拼接与综合,无论缺少哪一环都会出现问题。实验探究的学习则更是如此,从基础仪器到科学探究,任何一部曲的缺失都无法谱写出完美的华章。 化学实验 探究一定是高分到满分的最后一道天堑,翻过去,就是无限广阔的天地。与其终章时遗憾,不如就从现在做起。 例1、 (2019•河北)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 2 CO 3 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 氢气; ② 二氧化碳; ③ 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 2 CO 3 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 ① 正确。 a31f45893a0f762581c9fb5b14b241eb.png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 2 CO 3 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 + 、CO 3 2﹣ 外,还有OH + 。 【作出猜想】可能是Na 2 CO 3 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 CO 3 2﹣ 而不是Na + 、OH ﹣ 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41ec29932f0f6542048a13fddfc088b1.png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 (2)试剂X是       。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 3 ?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 3 .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解析】 【作出猜想】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且反应物有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根据题中描述“将镁条放入Na 2 CO 3 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从图2中的 D和F中选择,又因为Na 2 CO 3 溶液的取用量为100 mL,故选D。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可能混有水蒸气,所以不能证明是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为使这一证据可靠,只需在图1的 BC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 【实验2】 (1)G中实验的作用是对比,对比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对实验现象影响大小。 (2)试剂X是要确定氢氧根离子的影响的,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 3 ? 【实验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 3 +2HCl═MgCl 2 +H 2 O+CO 2 ↑。 【 答案 】 碳氢氧。 探究I:(1)D  (2)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探究II:(1)对比  (2)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MgCO 3 +2HCl═MgCl 2 +H 2 O+CO 2 ↑ 例2 . (2019湖南娄底)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__     _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pH=13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2Al+2NaOH+2H 2 O=2NaAlO 2 +3H 2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 NaAlO 2 ) 和一种氧化物。 NaAlO 2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NaAlO 2 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           _ 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__                 _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 小明用如右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填字母序号)。 3766234c3e6a91243ca78d5ffe24c01b.png A. 产生大量气体    B. 弯管内温度升高 C. 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 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__ _                         _ _ ,小红把酚酞改用 __               ( 填药品 ) 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 【 解析 】实验一:根据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她看到的现象应该是: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根据题中实验一的测定结果pH=13,溶液呈碱性,又由所给资料可知铝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确定该溶液为NaOH溶液。 【交流反思】根据铝片事先没有打磨,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结合所给资料分析得出氧化铝先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 2 O 3 +2NaOH+=2NaAlO 2 +H 2 O 实验二:根据拓展应用中给出的“工作原理: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可知,ABC都是正确的; 实验三:通过阅读资料“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可知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并不能说明废液中一定有有氢氧化钠剩余;小红把酚酞改用硫酸铜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生成,可说明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 答案 】 实验一: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Al 2 O 3 +2NaOH+=2NaAlO 2 +H 2 O 实验二:ABC;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硫酸铜溶液。 例3 (201 8 •河北) 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 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22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_____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c54424c18b0538bbbad5e1096d5f8d30.png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3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II】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 :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24中_____(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 :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 , 小组同学进行了图25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________。③小气球变大。    722569aae79899730f862aa3418bc90e.png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________,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26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 为 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__________。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铵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解析】[查阅产品说明]根据硫酸铵的贮存条件为阴凉干燥,可以判断硫酸铵受热易分解,再根据硫酸铵的化学式(NH 4 ) 2 SO 4 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探究1] 溶解土样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土样溶解;[探究2]根据硫酸铵溶解度曲线判断25℃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略大于70g,即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图中A、B表示饱和溶液,C表示不饱和溶液;氨气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冷却装置后小气球体积保持不变,可以说明是“硫酸铵受热分解”;[拓展应用](1)硫酸铵与碱性物质接触,容易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2) 用熟石灰进行酸性土壤改良, 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 答案 】 [查阅产品说明]贮存条件 [探究1]加速溶解 [探究2]C;变红;冷却装置后小气球体积保持不变 [拓展应用](1)与碱性物质接触(2)Ca(OH) 2 + H 2 SO 4 =CaSO 4 +2H 2 O 例4 (201 7 •河北) 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 2 CO 4 ),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9b145f465564d2ef3bb3b920fe31cbda.png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 2 CO 3 ;猜想二:NaOH;猜想三:Na 2 CO 3 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 2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 3 ,溶液中一定含有Na 2 CO 3 .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 3 ,他的理由是:                                       .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 2 CO 3 ,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 2 CO 3 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 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 2 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 答案 】 【实验1】BC;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的更旺,证明是氧气 【实验2】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 【实验3】有气泡产生;Na 2 CO 3 +2HCl═2NaCl+CO 2 ↑+H 2 O 【实验4】无色酚酞试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 例5 (201 6 •河北)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814969f2d494da5433050442b93ce693.png (1)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点燃酒精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 12 H 22 O 11 ,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答案 】 方案一: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方案二:(1)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 (2)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交流】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例6 (201 5 •河北) 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依据
不是KMnO4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     (填化学式)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 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 2 ? 【交流讨论】MnO 2 与BaCO 3 、Mg(OH) 2 、Fe 2 O 3 、P 2 O 5 、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       .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推测MnO 2 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 2 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 2 C 2 O 4 )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 问题三:生产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       ,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 2 、CO、H 2 、O 2 等.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 2 ,检验CO 2 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       .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       ,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 【 答案 】 【交流讨论】K 2 MnO 4 ; 【实验验证】过氧化氢溶液; 【交流讨论】都是金属氧化物,Fe 2 O 3 +6HCl=3H 2 O+2FeCl 3 ; 【交流讨论】因为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元素只有碳、氢、氧; 【实验验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反思提高】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 。 例7 (201 4 •河北)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3548b1684f01e119c5fdfcc1198a279d.png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 。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 【答案】 (1)烧杯内壁有水雾(2)Ca(OH) 2 +CO 2 ═CaCO 3 ↓+H 2 O;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交流讨论】炭黑; 【实验验证】(1)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4)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例8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3835823119130e66e19c9d3ca329b8db.png 为了验证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 提出问题 】 抗酸药 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 作出猜想 】 他的猜想是                                                 。 【 设计实验 】 实验一: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将                      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 现象与结论 】 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 拓展探究 】 (1) 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 必须 具备 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 二是                       。 (%1) 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 抗酸药,其原因是                                                   。 答案: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嚼碎后服用疗效快(或嚼碎后药物与胃酸的反应快;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加快) 【设计实验】一片研碎的药片 【拓展探究】(1)对身体无害 (2)碳酸盐与盐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重胃溃疡病情 链接(点击蓝色字迹即可) 1. 中考复习专题 2. 沪教版上下册全套微课 3. 人教版上下册全套微课 4. 在线测试中考真题全套 5.一轮复习上下册PPT下载 6.在线测试一轮复习考点24套 学生请加  QQ群:1079591370 初中化学老师:请添加我的微信号18633177917加我好友,就能加入全国初中化学老师群(微信)。 9a27acc311f267d0b35728ad1422684d.png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总结word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EIOeUAmt0HJDCQMFm_bbg 

提取码:6wk1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