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介绍了转向器的结构型式选择—齿轮齿条结构型式。
下面我们来谈谈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重要的参数---传动比的规律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关于转向器角传动比对使用条件的适应性问题,也是选择转向器时应考虑的一个方面。对于前轴负荷不大的或装有动力转向的汽车来说,转向的轻便性不成问题,而主要应考虑汽车高速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减小转向盘的总圈数以提高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因为高速行驶时,很小的前轮转角也会导致产生较大的横向加速度使轮胎发生侧滑。这时应选用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角传动比较大而左、右两端角传动比较小的转向器。对于前轴负荷较大且未装动力转向的汽车来说,为了避免“转向沉重”,则应选择具有两端的角传动比较大、中间较小的角传动比变化特性的转向器。(也就是VGR-Variable gear ratio可变传动比的转向器)
可变传动比的转向器目前合资厂商有一些量产产品,比如ZF、BHSS、TKP等。
可变传动比的齿条如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方向盘中间位置(±50°)角传动比大,灵敏度小,手力稍大。此时驾驶员的中间感很强烈。
过了中间位置,情况就相反了,这时候的情况是低速转弯。此时驾驶员的感觉是手力变小,灵敏度变大,很容易就转过来了。
以上的情况正好符合我们的预期。但可变转向器的加工成本还是很贵的。且行且珍惜啊。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影响着汽车的许多性能。由于增大角传动比可以增大力传动比,因此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不仅对转向灵敏性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影响着汽车的操纵轻便性。转向轮的转角与转向器的角传动比成反比。增大角传动比会使在同一转向盘转角下的转向轮转角变小,使转向操纵时间变长,汽车转向灵敏性降低。因此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是产品设计中遇到的一对矛盾。采用可变角传动比的转向器可协调对“轻便性”和“灵敏性”的要求。而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又因转向器的结构型式和参数的不同而异。
下图给出了几种典型的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规律。由该图可见: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随转向盘转角的变化特性有不变(曲线3)和可变之分。后者又有多种变化规律。其中曲线1为转向盘在中间位置时,角传动比较小,向左、右转动时则逐渐增大;
曲线4则与之相反。
曲线2为蜗杆双销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特性曲线,是周期重复的。
曲线5则为蜗杆单销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特性曲线,这时转向器蜗杆在中间位置的螺距较小,而至两端则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