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即将于明日发布的智慧屏电视新品类,将率先使用鸿蒙OS。
余承东在介绍鸿蒙OS开发初衷时表示:“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可以说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鸿蒙应未来而生。”
简单地来说,华为的鸿蒙系统是华为迎接全场景体验时代的产物,区别于Android、iOS系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不同智能终端上。
鸿蒙上车?
鸿蒙OS的设计初衷是为满足全场景智慧体验的高标准的连接要求,为此华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这也再次印证了鸿蒙OS与安卓、iOS是不一样的操作系统。基于这个独特系统,华为有望打造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在其未来全场景智慧生活版图中,雷锋网了解到,华为消费者业务提出了“1+8+N”的战略:1就是手机是主入口,8就是4个大屏的入口: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而非大屏入口现在发布的有耳机、音箱、手表,眼镜。N则是泛IoT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nk生态。
车机作为华为8个物联网辅助入口之一,意味着鸿蒙系统未来有可能搭载在华为研发的车机系统上。
但华为的野心不止车机系统。
此前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中表示:对于ICT业务方面,“车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是我们未来的三大突破点。车联网可以成立商业组织,加大投入。面对智能汽车的联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都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要作为战略坚决投入,激光雷达等要聚焦在ICT核心技术相关的方向上。”
在任正非讲话后的一周,5月27日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
这意味着,车联网是华为未来扩张的核心业务之一。车机系统只是华为进军车联网,甚至汽车领域的一个切入点。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可能十年以后的汽车行业,华为又很牛,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
从手机到汽车,鸿蒙系统或将是两个生态的连接点。
“鸿蒙+车机”落谁家?
尽管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与车企进行合作,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正式宣布进入汽车领域时,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而是通过ICT技术进军汽车电子领域,定位世界级Tier1增量供应商,为合作伙伴提供车联网相关解决方案。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华为可以为汽车客户提供: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HUAWEI HiCar 人-车-家 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等服务。
其中的HUAWEI HiCar 人-车-家 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正是在上海车展首次曝光。就这个方案,华为与沃尔沃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在沃尔沃下一代智能车载互联系统上,届时会引入华为应用市场等“智能互联”服务,打造丰富开放的车内智能服务平台和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从屡次提及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来看,未来沃尔沃的新一代车载系统或许有机会体验到华为鸿蒙系统。
新的车联网路线
目前的主流车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主机厂通过自建、合作的方式打造独立的车机联网系统,这种车机系统一般是在安卓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如斑马系统、AliOS;另外一种则是基于手机投屏的方式来解决车辆联网问题,如苹果的Carplay、百度的Carlife。
余承东在开发者大会上提到,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内核都是庞大而冗杂的 。“平常我们真正用到的,只有内核中 8% 的代码,如此庞大和冗余的设计很难保障流畅度。”
而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鸿蒙 OS 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微内核全场景分布式 OS,并且有分布式架构支撑,可以提供天生流畅内核级安全生态系统。
“软件生态和硬件是绑定的,大大增加开发工作量,如何让工作效率更高,打破设备之间的墙,实现生态共享,跨终端实现,这是对我们 OS 提出的要求。”
生态共享、跨生态,鸿蒙系统或许可以为车机系统的研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当然,华为鸿蒙在车机系统的应用还是个未知数,但不妨碍我们提出一种可能性。
但现下显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大多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基于安卓和IOS系统研发而成,未来如何迈出丰富内容生态的第一步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应用软件的开发要以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基础,而庞大的用户群的增长又离不开应用作为兴趣点,这是个循环问题。
但好在,华为的应用生态不止于某个领域,其“1+8+N”战略可以不断积累用户群体,先在轻量化的生态上培养用户基数,再逐步实现增长。毕竟,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