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吧
【用车V课堂】由腾讯汽车联合《爱车锦囊》自媒体(微信ID:icartips)联合出品,旨在为用户在用车、养车方面提供专业指导,避免在车辆使用、保养、护理等方面踩坑,让您的爱车时刻保持健康状态,一路安全行驶。
汽车的安全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许多购车用户也是把安全配置看做是配置表上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因为价格不同,版本不同,品牌不同,所以安全配置的种类花样繁多,而且有些版本价格设置就是让你难以取舍,如果需要精打细算,那么一大堆主动和被动安全配置中哪些更基础、更重要,哪些是“锦上添花”?今天的文章带你由浅入深了解这些常见的安全配置。
最核心基础的安全配置
最核心基础的安全配置往往也是出镜频率最高的安全配置,同时也基本是必不可少的刚需,如果买新车时没有这些配置,真心不如腿儿着出门。其中包括了老生常谈的ABS、TCS、EBA、ESP、安全气囊、儿童座椅接口、防撞钢梁等。ABS防抱死系统在驾校的科目一考试中就已经出现,同时也是如今几乎所有乘用车的标准配置。如果没有ABS系统,当急刹车出现前轮轮胎抱死时,车辆的方向盘则不能转动,由此极易发生车辆失控,而当后轮轮胎抱死时,则会导致甩尾使车辆失去稳定性,ABS通过将轮速感应器监测到的车轮转速传递到ECU进行分析后,控制制动压力调节器实现制动、保压、减压、再增压的过程,从而避免出现轮胎抱死现象。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站在了ABS的肩膀上,二者本质上都是为了避免汽车轮胎出现打滑现象,TCS使用了ABS系统的电脑、输速感知器和控制引擎与变速箱电脑,与ABS不同的是TCS控制的是车辆的引擎点火时间,变速箱挡位和控油系统来控制车辆的驱动轮打滑,比如维持变速箱的较高挡位,避免在油门加重时突然降挡导致动力释放而造成的打滑现象。

ESP(车身稳定系统)则是对ABS和TCS的进一步扩展,一方面,ESP有着更多的传感器,除了轮速传感器外还包括了转向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另一方面,装备ESP车辆的刹车系统具有蓄压功能,能够在驾驶员未踩刹车时通过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比对,从而对各个车轮单独施加最佳制动力,保证车辆的稳定性。曾经一度ESP的标配在国内成为了判断厂商有无诚意的标杆,事实上,2016年开始欧洲的NCAP评价体系也将ESP作为了新车出厂该有的标准配置。

EBA(刹车辅助系统)则能很聪明的判断驾驶者对于车辆制动力的需求,当系统判断驾驶者迅速大力踩踏刹车踏板时,便能马上提供给踏板更大的压力,达到更好的制动效果,对于脚力不足的女性和老年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帮助。

【LATCH接口】
由于汽车座椅,安全带及安全气囊位置均是根据成年人体型进行设计,因此为了保障儿童乘车安全在一定年龄段内的儿童有必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不同国家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龄段规定及接口固定形式也并不完全相同,英国、德国、荷兰等规定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年龄段为12周岁以内,美国、以色列等规定使用年龄段为4周岁以内,日本规定使用年龄段为10周岁以内。目前儿童安全座椅常见的固定接口分为LATCH接口和ISOFIX接口,ISOFIX常见于欧洲品牌,具备两个连接点,LATCH则常见于美系品牌,与ISOFIX接口最大的区别是没有采用硬连接而是挂钩连接方式,并且一共有三个固定点,要比ISOFIX多一个,因此只有ISOFIX接口的不能安装LATCH接口的儿童座椅,但是有LATCH接口的则可以装ISOFIX接口的安全座椅。

对于安全气囊和防撞钢梁相信其作用和重要性大家已经有足够的了解,需要提到的是,当副驾驶有儿童乘坐时,一定记得关闭副驾驶安全气囊,防止气囊弹出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当副驾驶无人乘坐时也可关闭副驾驶安全气囊,避免气囊弹出后修复产生的费用。
有能力就上的安全配置
如果有能力,我们建议进一步考虑搭载有侧气帘、侧气囊、膝部气囊、碰撞发动机下沉、胎压报警/监测、并线辅助、上坡辅助、陡坡缓降等配置的车型。一般而言,乘用车至少具有主副驾驶正面两个安全气囊,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流车型开始搭载有侧气囊、侧气帘、膝部气囊甚至安全带气囊等来从更多方位保证车内乘客的乘坐安全,对于安全气囊这个事儿,我们的建议是多多益善。

碰撞发动机下沉是为了防止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后,发动机被顶入驾驶舱内侵占车内乘员生存空间而产生的技术,所谓发动机下沉,并非发动机直接掉落,而是通过下沉发动机支架(通常为几公分)带动发动机下沉,通过底盘阻挡发动机进入驾驶舱,需要注意的是买车后加装的发动机铁护板可能会影响这一功能,如有需要也可考虑安装塑料护板。

胎压监测通常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通过轮胎的转速差来判断轮胎是否异常,只有在车辆行驶时才可有效工作,也是后市场加装的最普遍方式;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则是通过轮胎里装有的四个胎压监测传感器,在汽车静止及行驶过程中均能对轮胎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自动监测,美国高速委员会规定当胎压低于标准值的75%时,胎压监测系统必须报警提示。随着行车电脑的逐渐普及,不少车型也开始将胎压监测数据实时显示在行车电脑屏幕中。

陡坡缓降结合了引擎刹车与 ABS 防锁刹车系统两种功能,可在车辆下陡坡时保持低车速却又不丧失轮胎抓地力,如果单靠刹车来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对刹车力度有极为细腻的脚感,除了老司机以外普通驾驶者很难具有这样的黄金右脚,陡坡缓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的路虎神行者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对于越野爱好者其实是一大利好,目前也搭载在众多主流家用车型上。

下坡容易上坡难,坡道起步怕是不少汽车新手的噩梦,上坡辅助的出现则让坡道上的驾驶者内心恐惧大大减少。当车辆静止未处于P挡并且未踩下油门踏板,同时车辆手刹处于释放状态时,在驾驶者将脚从制动踏板移开后车辆依然会保持制动几秒钟,使驾驶者能轻松将脚由刹车踏板移至油门踏板。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自动挡车型都具有上坡辅助,通常理解的自动挡车不容易溜坡是因为自动变速箱在怠速时内部有动力传递,如果坡度过大依然会溜车,但是搭载上坡辅助功能后则不会出现这一现象,另外现在不少手动挡车型也开始搭载有上坡辅助功能。

并线辅助也被称为盲区监测,汽车尾部的隐藏式感应器探测左右车道后车距离,通过A柱下方的角灯或者以其他方式提醒驾驶者后方有来车需要谨慎变道,对于外后视镜无法观测到的车辆盲区,并线辅助系统很好的做了补救。
钱够了最好配齐的安全配置
对于不差钱的金主爸爸们,配置越多所得到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自然也越有保障。比如包括疲劳驾驶提醒、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交通标志识别、以及自适应巡航等在内的主动安全配置,加上前文所提到的并线辅助,已经基本具备了构成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组成,目前不少十万元级别的车型都已经开始采用L2级自动驾驶系统,科技感和安全性得到双料满足。

此外,夜视系统和矩阵式自动大灯等配置也有助于夜晚的行车安全,在灯厂奥迪最先在A8上搭载矩阵式自动大灯后,不少车型都开始加入这一灯光革命阵营,能照亮500米的激光大灯更是有望成为下一代灯光技术。

防爆轮胎已经不罕见了,宝马车型几乎全系搭载防爆轮胎,可以在普通缺气或扎胎情况下以不超过80公里/小时速度行驶很长一段距离,同时更硬的胎壁也大大降低了爆胎几率。从飞机驾驶舱移植来的HUD平视系统虽然视觉效果科技感十足,但是却并非仅是讨个眼熟,通过减少驾驶者的视线移动范围,同样也可以保障行车安全,HUD平视系统已经由之前的仅能显示速度发展到如今可以显示导航,车辆信息等众多功能,绝非鸡肋。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哪个更重要?
不同品牌厂商对于安全配置各有侧重,那么当在面临主动安全和更多的被动安全配置选择时,我们该如何决定?
被动安全是保障车内乘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没有本文提到的最核心的被动安全配置,我们强烈不主张考虑这样的车型,对于新手司机来说,主动安全配置的出现能够更好的避免可能较高频率的事故,对于老司机们来说,丰富的驾车经验往往已经可以大大降低使用主动安全配置的几率,因此更多的被动安全配置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另外,对于不经常在铺装路面行驶的车辆来说,更多的被动安全可能更有实用价值。
结语
安全配置始终是大家买车过程中所考虑的重点,哪些主被动安全配置作用更不容忽视,在面对主动安全配置和更多被动安全配置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END·
爱车锦囊
爱车有锦囊,用车有妙招

微信号:icar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