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38211,第4章学习笔记
截图大部分是协议原文,少量CSDN,如侵删
NR资源分:时域、频域、空域。本文介绍时域部分。
时域资源概念:采样点、符号symbol、时隙slot、子帧subframe、无线帧frame。
时域方面与LTE的不同点:
采样点:LTE 2048 5G NR 4096
符号:LTE固定,5G NR引入minislot符号数可变
时隙:LTE子帧和时隙关系固定,5G NR子帧中时隙个数跟SCS有关
1、基本时间单位
跟LTE类似,5G NR的时间单位计算公式:
Tc = 1/(480 * 1000 * 4096)=0.509ns
其中480 * 1000是最大子载波间隔;4096是采样点个数。
对比LTE都有所扩展,LTE子载波间隔15kHz,采样点个数2048。
因此,最小时间单元Ts相比LTE缩小了很多倍。Ts(LTE)/Ts(NR)=64 (后续很多公式中用到了这个辅助参数,称为k。)
2、Numerology与子载波间隔
NR的子载波间隔在LTE的15kHz的基础上以2的幂次方扩展。子载波采用参数
这样的子载波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业务需求和信道特征。(协议之前子载波间隔最大到480kHz,但当前已经删除)
[背景]
5G NR支持的三大业务类型:eMBB、URLLC、mMTC;
5G NR支持的频段:C-band,mmWave;
5G NR支持的移动速度:up to 500 kmph。
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 Spacing)对覆盖、时延、移动性、相噪的影响:
- 覆盖:SCS越小,符号长度/CP越长,覆盖越好;
- 移动性:SCS越大,多普勒频移影响越小,性能越好;
- 时延:SCS越大,符号长度越短,时延越小;
- 相噪:SCS越大,相噪影响越小,性能越好。
C-band建议子载波间隔30kHz,28GHz建议120kHz。
支持不同的SCS FDM共存。
初始接入的同步(SS)和广播信道(PBCH)的SCS协议给定了默认值。其他信道的SCS在MIB、RMSI和RRC信令中携带。
3、NR帧结构
NR在帧结构方面沿袭了LTE的上层帧结构。但在灵活性比LTE提升很多。
系统帧(frame)时长为10ms,SFN范围0~1023,基本的数据发送周期。
子帧(Subframe)时长为1ms,子帧号范围0~9,部分控制信息的发送周期。每个帧分2个半帧。第一个半帧包含子帧0~4,第二个半帧包含子帧5~9。每个子帧由若干个时隙组成,具体多少个时隙,由numerologies决定。
时隙(Slot),14个OFDM符号,1个slot内符号数范围0~13,数据调度和同步的最小单位。T_slot=1/2^
符号(Symbol),由CP+Data组成,即T_symbol=T_data+T_cp。T_data=1/SCS,T_cp=144or160(首符号)/2048*T_data. 符号是调制的基本单位。
采样点:物理层的基本时间单位,NR中有2个基本时间单位,Ts和Tc
如下图所示,子载波间隔越大则时隙越短,可以理解前面提到的,短时延uRLLC场景传输时延低,可以通过配置较大的子载波间隔,降低对应时隙的长度来满足要求。
4、时隙类型和配置
每个Slot中的OFDM符号分类为“downlink”下行(简称D)、“uplink”上行(简称U)、“flexible”灵活(简称F)。
5G NR对比LTE更具灵活性:
- 5G NR支持符号级的上下行变化,而LTE只支持到子帧级别。
- Mini-Slot。5G NR提出了mini-slot,Rel15已经支持一个时隙2、4、7符号长度。(LTE对应类似方案shortTTI)应用场景短时延和mmWave。
- Self-contained。自包含时隙/子帧,在一个时隙内完成下行HARQ反馈和上行数据调度,降低RTT时延。在自包含时隙中,基站和终端都需要进行上下行转换,需要预留切换时间,一般预留OFDM符号时长的整数倍。(自包含时隙只能缩短HARQ重传引入的时延,对端到端业务时延的提升比较有限)
自包含时隙结构是5G NR的关键技术之一,后续可以单独展开。
5、上下行时隙/子帧配比
NR中上下行配比可以配置的非常灵活。并且还支持4种不同层次的配置方式(小区级别,单UE级别,SFI和DCI){4中配置方式以及配置参数的说明,太细碎,待以后补充。}
可以看到5G NR对比LTE,在空口设计上非常的灵活,为了适应不同的业务诉求。我非常想知道RAN侧的调度得做的多么的复杂,嗯,应该相当的复杂。
NR TDD当前主流的帧结构:
4:1——2.5ms(DDDSU),S时隙10DL:2GP:2UL,GP符号数可配置
7:3——2.5ms+2.5ms(DDDSU+DDSUU),S时隙10DL:2GP:2UL,GP符号数可配置
3:1——2ms(DDSU),S时隙假定配置12DL:2GP,GP符号数可配置
8:2——5ms(DDDDDDDSUU),S时隙6DL:4GP:4UL(保持和LTE TDD同步),GP符号数可配置
当前主流配置是4:1和8:2
FAQ:
{为什么需要循环前缀CP?}
多径时延扩展(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导致
- 符号间干扰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严重影响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
- 信道间干扰ICI(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OFDM系统下子载波的正交性被破坏,影响接收侧的解调。
引入CP解决ISI和ICI:
- 保护间隔减少ISI:在每个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该保护间隔的时间长度Tg一般要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
- 保护间隔内填入循环前缀CP减少ICI:将每个OFDM符号的后时间中的样点复制到OFDM符号的前面,保证在FFT周期内,OFDM符号的延时副本内包含的波形的周期个数也是整数。
{为什么5G NR物理层基准numerology和LTE保持一致,采用15kHz?}
OFDM符号持续时间66.67us,CP持续时间4.69us(第一个符号CP持续时间5.2us)。
其中较重要的理由就是兼容NB-IoT。3GPP已经规定NB使用LTE基准numerology,而NB又被设计成依靠电池能工作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另外在3GPP制定LTE(Rel8)标准的时候,对LTE的numerology做了大量的研究,兼容该部分也是稳妥的选择。
{子载波间隔为何设计为15kHz~240kHz?}
相位噪声和多普勒效应决定了子载波间隔的最小值。循环前缀CP决定了子载波间隔的最大值。
如果子载波间隔太小,相位噪声会产生过高的信号误差,而消除这种相位噪声对本地晶振的要求过高。子载波间隔太小物理层性能也容易受多普勒频偏的干扰。最小值15kHz,在LTE标准制定的时候就做过详尽的研究比较。以后有兴趣可以翻翻看。
如果子载波间隔太大,OFDM符号中的CP持续时间就短。设计CP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时延扩展,从而克服多径干扰的影响。CP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否则就起不到克服多径干扰的作用。对sub 6GHz和毫米波频段的实际测量发现,不同频段的时延扩展差不多,说明频率高低对时延扩展的影响不大。与NLOS相比LOS场景下的时延扩展小得多。时延扩展的最大均方根值RMS是0.2us,这决定了最大子载波间隔是240kHz,因为根据上述描述,子载波间隔是240kHz时,CP时长是0.29us,刚好大于0.2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