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先交代一下利益相关,本人是HP中国区产品部某个打杂的,4717年年初入职,主要负责测试各种机器和游戏产品等工作。
最近看到 如何评价惠普笔记本这几年的表现?尤其是暗影精灵系列? 话题下很多人都在说暗影精灵系列(omen),所以打算从一个所谓的“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和角度去说一下光影精灵(Pavilion Gaming)系列的产品,也顺带点评一下整个惠普游戏笔记本产品布局。
先说结论:
- 光影精灵5(Pavilion Gaming)是一个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理解的游戏本,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全能本/学生本”;
- 暗影精灵5(omen)是一个符合中国消费者理解的“游戏本”,但却是一个不合格的“全能本/学生本”。
这里首先要向各位读者朋友解释一个概念:
中国消费者对“游戏本”的定义,与在其它国家/地区的消费者对“游戏本”的定义是不同的
当然不同国家/地区的定义都会有区别只不过中国市场状况跟中国以外的国家差别会更大
在中国市场,其实“游戏本”和“全能本/学生本”的概念是混淆的:
“中国的消费者趋向于用一台设备满足更多的需求”
例如同时满足学习/游戏/工作(生产力工具)/娱乐(听音乐/看视频)”等众多需求
翻译成人话就是:

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我的一己之见,而是HP,Intel,AMD等公司分别自己找调研公司做出来的不同方向的调研报告中的共同结论,所以这也是为何这两年中国的游戏硬件市场发展速度一直大幅度领先其他国家/地区的原因之一。
再从整个HP的游戏笔记本产品布局来看,暗影精灵(Omen)和光影精灵(Pavilion gaming)这两个系列只是针对不同细分人群做出了外观和部分配置上的区隔,而不是跟很多KOL认为的什么光影精灵是暗影精灵的缩水版,是线下韭菜机这种定位。
简单的放两张美国亚马逊的截图来证明一下:


考虑到256GB SSD和128GB+1TB HDD的成本,美亚上光影和暗影2019年最主流配置I5 9300H+GTX1650上也是同配同价,难道在人类的灯塔美国也存在所谓的“线下韭菜机”这种概念?况且在美国暗影和光影都是全渠道都在卖的,至少截止到现在,光影(Pavilion Gaming)和暗影(Omen)依然只是两个定位不同的“游戏本”。
解释完这俩系列至少在现在不存在高低分档的区别后回归到正题,
- 光影精灵5(Pavilion Gaming)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定位?
- 它和暗影精灵5(Omen)产品定位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
光影精灵的产品定位和与暗影精灵系列的不同可以用三句话来解释:
- 光影精灵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 光影精灵系列是一个标准的“全能本”系列,它基本满足目标用户任何的使用场景。
- 暗影精灵系列是一个标准的“游戏本”系列,它更注重游戏玩家在玩游戏时的使用体验。
如果只看产品本身来说,很多KOL在诟病光影精灵5,诟病说它的性能释放不如暗影精灵5,诟病它最多只能上到1660ti Max-Q缩水版显卡,诟病它没有那么多的搭载144hz屏的配置。
我知道很多KOL在私底下甚至公开场合都说过Max-Q是缩水版这种话
恕我直言,这些KOL们只看到了这些“缺点”,却没有看到光影精灵5的这些 所谓的“缺点”带来了哪些变化:
- 厚度比暗影精灵5薄:23.4mm VS 26.7mm;
- 风扇噪音比暗影精灵5小:无论是待机时的风扇噪音还是满负载风扇时的风扇噪音;
- 键盘面温度降低了:不像暗影精灵5那样铁板熊掌;
- 外观更中性化:不再像暗影精灵5那么杀马特。
- 机器重量更轻,电池续航时间也更长:因为暗影精灵5屏蔽核显导致续航降低。
有关外观杀马特这个话题其实展开了讲又可以讲一大篇有关中美文化差异和两国消费者购买习惯不同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现在我们再结合一下光影精灵5最初的定位:
光影精灵5在设计之初的目标客户就不是【重度游戏玩家】,而是【主流游戏玩家】。
- 【重度游戏玩家】可能玩各类3A大作,他们注重游戏的实际体验,要求帧数越高越好。
- 【主流游戏玩家】可能是就是普通玩家,可能是在下课后可以跟宿舍的人一起开黑玩个LOL,玩个PUBG,玩个守望先锋,csgo,dota2,wow,这些“主流”的游戏就可以了,同时他们也会带着这台电脑去上课,去上班等等。
而这些【主流游戏玩家】就是光影精灵系列的目标客户,这也是为何至今光影精灵5最高只有1660ti max-q显卡而不选择更高显卡的原因之一,也是光影精灵系列为何在性能释放策略上一直选择跟暗影精灵系列走不同路线的原因。

可能不少人看到这里就要说“不要光说光影精灵5啊,你这是避重就轻,说说光影精灵5 锐龙版这个“大坑货”啊”。
在光影精灵系列产品定位的第一点:“光影精灵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其实光影精灵系列一开始的英文名称不叫“Pavilion Gaming”,就是叫“Power Pavilion”这说明光影精灵系列从开始就是根正苗红的“全能本”。
具体为何改名我就不知道了......
现在HP的策略是把所有id设计语言差不多的、机身材质主要是塑料的、可以上标压处理器和GTX级别显卡的机器都塞到光影精灵(Pavilion Gaming)这个系列里,所以你要说光影精灵5锐龙版算不算一个值得推荐的游戏本?当然不值得推荐,但是这机器其实在4500元这个价位是一个不错的“全能本”。
写在最后
其实在开头写结论的时候,我还可以多写一句:
“联想国行Y7000 2019如果有144hz屏幕的话,那么是一个合格的“游戏本”,同时也是一个符合“中国消费者”理解的合格“全能本/学生本”。
无论是人还是公司,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进步,2019年我个人认为HP在同价位上的确没有一款产品水平能比完全体的Y7000(国外的Y540)匹敌的。
当然为何国内的Y7000没有144hz的屏幕,而选择了模具整体水平比Y7000更差的Y7000P上144hz屏幕和RTX2060,我怀疑跟Y7000P的京东独占有关系。
2020年随着amd ryzen崛起势不可挡整个游戏本/全能本的情况会更加的复杂,市场情况也会更加的有趣,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也希望市场上能有更多的主流的竞争者来加入,而不是像2019年那样主流游戏本市场基本变成了联想和HP的二人转,17寸高端游戏本简直就变成了HP的屠宰场。
只有更多的竞争才能带来更多的进步,最终受益的终归还是普通消费者。
虽然上面说了很多KOL的观点我认为有问题,但是我不认为他们是错的,
声明一下我指的是电脑硬件的KOL,而不是手机圈的
因为在现今中国市场的条件下其实他们的观点才是最符合市场现状的,他们的存在其实是在倒逼各个厂商做出改变,我不能说所有的改变都是好的,
例如现在游戏本对双烤中对CPU性能释放的追求,这个展开写又是一大篇文章了
但是终归他们的存在还是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也是消费者。
感谢坦克驾驶员夏老师,手动斜眼
这篇文章是某位在笔记本行业浸淫了十年之久的大佬所著,
夏某只是代发。
接下来是夏某的一些碎碎念
看完了文章,想必大家也都了解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夏某借此机会斗胆在此向屏幕前的电脑小白朋友们提两个问题:
- 你能确定你是【重度游戏玩家】还是【主流游戏玩家】么?
- 你能确定未来的你一直都是【重度游戏玩家】或者【主流游戏玩家】么?
夏某再次斗胆在此向屏幕前的大佬们提两个问题:
- 你能确定向你求助的小白们知道自己是【重度游戏玩家】还是【主流游戏玩家】么?
- 你能确定向你求助的小白们未来一直都是【重度游戏玩家】或者【主流游戏玩家】么?
依旧是四个无解的问题,但我认为值得思考。
最后是夏某的吐槽
文中作者对“光影精灵”系列的“领导认为光影精灵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描述让我想到了一个不太好的词汇:

文中作者一共挖了两个大坑:
- “有关外观杀马特这个话题其实展开了讲又可以讲一大篇有关中美文化差异和两国消费者购买习惯不同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 “例如现在游戏本对双烤中对CPU性能释放的追求,这个展开写又是一大篇文章了”

“2020年随着amd ryzen崛起势不可挡整个游戏本/全能本的情况会更加的复杂”
官方明示AMD Yes

“我知道很多KOL在私底下甚至公开场合都说过Max-Q是缩水版这种话”
这句话夏某真没说过......这句话还是第一次听到......夏某果然是一个不合格的KOL......

最后登记一则征婚广告:
作者俊男,帝都土著,事业有成,体重八十,身高八零,家务全活,不烟不酒,喝点小茶,有房有车,只缺家内,小有存款,只待你管,诚交婚女,打扰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