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集合分成几个等数量集合_「3108补留白,显隐线NO.14」三上数学广角——集合的前世今生...

集合,简称集,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集合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百度》

《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叫“重叠问题”,现行的教材将它改为“集合”。它是孩子们今后学习集合的基础。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以“集合图”为载体来学习集合问题。

先出示有重复信息的表格,提取重复信息,再把表格信息转化到集合图中。接着通过集合图解决问题。

我们本想通过集合图让信息直观化,有利于孩子的理解。

但实际的情况是,课堂上孩子根本无法驾驭整个过程。

因为这节课孩子的思维需要经历:集合图的产生、将文本信息以集合图的形式呈现、读懂集合图、会画集合图、解决问题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的。于是孩子会莫衷一是。最后直接忽略前面四个环节,直奔“主题”——直接解决问题了事。把本来要渗透集合思想的一节课活生生地上成了一节问题解决课。

回观这节课,我们会发现这节课的思维生长点在于集合图。因为孩子对这个集合图的产生缺乏了最本质的支撑。孩子学到的集合问题只会用“集合图”这个技,这样的集合图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学习集合这节课先要深入理解以下三个问题:

1、集合这类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教材一开始就是以集合问题入手,在集合问题地情境中讲集合方法,使得孩子缺乏了对集合问题产生过程的了解。孩子就不知道集合问题的前身是什么?怎么会产生集合问题的?

所以,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们要先刨根。让孩子清晰地看到集合问题的产生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三个题目:

(1)参加书法兴趣小组有15人,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有23人,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三4班有33人参加两个兴趣小组。参加书法兴趣小组有15人,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有23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3)三4班有38人选择参加两个兴趣小组。参加书法兴趣小组有15人,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有23人,都没参加的有1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一共有多少人?

第1题: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合并。

第2题:是两个个体出现了次的情况。

第3题:是多个个体的交错情况。

我们这节课所学的集合问题应该包括上述的这些情况,而不是像教材一样特指第二种情况。如果我们只讲第二种这种情况,孩子对于集合问题的建构是有不全面的,就会使孩子对集合问题的理解产生偏差,就会影响孩子后继的学习。

c941a0e932c639dab01946b3d5b0fa38.png

2、分类是解读这类问题的关键。

上述的3个题目表示了集合的不同情况。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分类。也就是说这三道题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分类的情况不同而已!

第1题:把总人数分成两类:书法兴趣小组和绘画兴趣小组。

第2题:把总人数分成三类:只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只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既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又参加绘画兴趣。

第3题:把总人数分成四类:只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只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既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又参加绘画兴趣、两个小组都没参加。

可见,学习集合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白这个事件分成几类去描述,读懂题目并会对题目信息进行分类才是整节课的重中之重。

所以,教学集合这节课,根本不在于你有没有集合图,而是看你能不能正确地分类。因为题目不同,分得的种类也就不一样。

3、集合图只是解决集合问题的方式之一。

孩子会分类,懂得分类之后,接下来如何去解题那是因人而异的事情了,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

(1)列表。

(2)设数法。

(3)画集合图。

(4)列算式。

接下来,以上面的三道题目为原型,逐一讲解方法:

(1)列表(略)

(2)设数法

第1题,无需设数。

第2题,根据“只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只参加绘画兴趣小组”、“两项都参加的人”这三类人的总和是33人。

我们可以先假设两项都参加的人数。

75926819b78dce047a7397413339fce0.png

第3题,根据“只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只参加绘画兴趣小组”、“两项都参加”、“两个小组都没参加”这四类共有38人。

我们可以先假设两项都参加的人数。

56e8f15e49403880c8608ce95d54b601.png

(3)画集合图。

第1题:求总人数就是这两个部分的合并。

29eeb2c57b0791443bbfff09983d1916.png

第2题:全班只有33人,而选择书法与绘画的总人数达到38人,说明既有人选择了书法又有人选择了绘画。

b7dbc63611013146bb7fd1a879dc8287.png

第3题:这一题先把全班38人分成两种类型:有参加和没参加的,参加的同学中又有:参加一项的与参加两项的。

7d48a1be17c972f4322baa7bf3ba1f6a.png

(4)列算式。

第1题:15+23=38(人)

第2题:15+23-33=5(人)

第3题:15+23-(38-12)=12(人)

可见,画集合图只是解决集合问题的方式之一,解决问题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选择自己能懂的方法才是关键。

我们平时在教学时没有在分类上下功夫,而是在图上下功夫,孩子根本还不知道这个题目可以分成几类去表达,对于图那更是不知其所以然了。所以在没有弄清楚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集合图来讲解集合问题,这只是在讲解一种解题方法而已!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ual.cpp版)第二版》目录如下: 第一章 绪论 1.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1.1.1 计算机图形学发展历程 1.1.2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 1.2 图形系统概述 1.2.1 图形系统的组成 1.2.2 图形系统的分类 1.3 图形学基本概念 1.3.1 图像与图形的区别 1.3.2 像素和分辨率 1.3.3 图形的表示方式 1.4 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操作 1.4.1 点、线和面的生成 1.4.2 变换和投影 1.4.3 光照和着色 第二章 图形数据的存储与表示 2.1 位图图形的表示 2.1.1 位图图形的基本概念 2.1.2 位图图形的存储格式 2.2 矢量图形的表示 2.2.1 矢量图形的基本概念 2.2.2 矢量图形的存储格式 2.3 图形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 2.3.1 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 2.3.2 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 第三章 二维图形的生成与变换 3.1 线段的生成与绘制 3.1.1 线段的基本生成算法 3.1.2 线段的绘制算法 3.2 多边形的扫描转换 3.2.1 多边形的填充算法 3.2.2 多边形的裁剪算法 3.3 二维图形的变换 3.3.1 平移、旋转和缩放 3.3.2 裁剪和反走样 第四章 三维图形的生成与变换 4.1 三维图形的生成和显示 4.1.1 点的生成与显示 4.1.2 线段的生成与显示 4.1.3 多边形的生成与显示 4.2 三维物体的变换 4.2.1 三维物体的平移、旋转和缩放 4.2.2 三维物体的投影和裁剪 4.3 隐线消除和填充 4.3.1 隐线消除算法 4.3.2 隐面消除算法 4.3.3 物体的填充算法 第五章 光照与着色 5.1 光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5.1.1 光的微粒特性 5.1.2 光的传播模型 5.1.3 光源的分类与属性 5.2 表面的光照模型 5.2.1 平均光照模型 5.2.2 高光反射模型 5.2.3 着色模型的应用 第六章 特殊效果与动画 6.1 图形的扭曲与变形 6.1.1 图形的弯曲与纹理映射 6.1.2 图形的拉伸与卷轴效果 6.2 图形的动画与交互 6.2.1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动画 6.2.2 用户交互与响应 第七章 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实例 7.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 7.2 图像处理与识别的应用 7.3 游戏开发中的图形学应用 7.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应用 附录A 几何代数及矩阵运算基础 附录B 常用数学函数库的使用 附录C 图形学软件开发的实践技巧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ual.cpp版)第二版》通过详细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算法和应用实例,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如何利用visual.cpp进行图形的生成、变换、光照和特殊效果等操作。 ### 回答2: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ual.cpp版)第二版》的目录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引言 这一章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本书的编写目的和结构。 第二章:图形学基础 这一章介绍了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坐标系统、坐标变换、颜色模型以及图形显示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2D图形处理 这一章讲解了二维图形的处理方法,包括直线段生成算法、多边形填充算法以及曲线生成算法等。 第四章:3D图形处理 这一章介绍了三维图形的处理方法,包括三维变换、投影、光照和着色等技术。 第五章:图形图像的存储和显示 这一章讨论了图形图像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显示方法,包括位图和矢量图的表示方式以及图形文件格式等。 第六章:可视化技术 这一章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在可视化领域的应用,包括模拟真实场景、虚拟现实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图形处理硬件 这一章讨论了图形处理的硬件实现,包括图形显示器、图形加速卡以及图形处理单元等。 第八章:图形学应用 这一章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游戏开发、电影制作、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趋势 这一章展望了计算机图形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 附录:附录A-参考文献 本附录列出了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参考书目,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使用。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了解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了解到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本书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示例代码和实验项目,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 回答3: 第二版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ual.cpp版)》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引言 2.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3. 图形学的数学基础 4. 图形处理与显示设备 第二部分:二维图形学 5.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6. 线段的生成与显示 7. 多边形的生成与显示 8. 填充算法 9. 图形的变换与合成 第三部分:三维图形学 10. 三维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11. 三维线段的生成与显示 12. 多边形的三维表示与显示 13. 曲线与曲面的显示与生成 14. 光照模型与着色算法 第四部分:三维图形学算法进阶 15. 线框图与隐藏线消除 16. 精确三维图形的表示与显示 17. 投影算法与视图变换 18. 光线追踪与阴影效果 19. 纹理映射与纹理合成 第五部分:图形学应用与案例分析 20. 计算机游戏中的图形学应用 2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图形学应用 22. 图形学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23. 图形学在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4. 图形学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附录 25. 常用图形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概述 26. 编程实践与实例示范 27. 常见图形学库与软件介绍 28. 参考文献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ual.cpp版)》第二版的目录包含了基础知识、二维图形学、三维图形学、三维图形学算法进阶、图形学应用与案例分析以及附录等六个部分。通过阅读该书籍,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与算法,并且了解图形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指导。附录部分提供了常见图形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概述、编程实践与实例示范、常见图形学库与软件介绍以及参考文献等有用的充信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