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语言继承_【2020Python修炼记】面向对象编程——继承与派生

【目录】

一、继承介绍

二、继承与抽象

三、属性查找

四、继承的实现原理

1、菱形问题

2、继承原理

3、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4、python Mixins机制

五、派生与方法重用

六、组合

一、继承介绍

1、什么是继承

(1)继承是一种创建新类的方式,在python中,新建的类可以继承一个或多个父类,

新建的类可称为子类或派生类,父类又可称为基类或超类

class ParentClass1: #定义父类

pass

class ParentClass2: #定义父类

pass

class SubClass1(ParentClass1): #单继承

pass

class SubClass2(ParentClass1,ParentClass2): #多继承

pass

(2)查看类继承的所有父类:通过类的内置属性__bases__可以查看类继承的所有父类

>>> SubClass2.__bases__(, )

(3)经典类与新式类

在Python2中有经典类与新式类之分——

没有显式地继承object类的类,以及该类的子类,都是经典类;

显式地继承object的类,以及该类的子类,都是新式类。

>>> ParentClass1.__bases__(,)

>>> ParentClass2.__bases__(,)

而在Python3中,即使没有显式地继承object类,也会默认继承该类。

因而在python3中统一都是新式类,关于经典类与新式类的区别,未完待续。

提示:object类提供了一些常用内置方法的实现,如用来在打印对象时返回字符串的内置方法__str__

2、为什么要继承

为了解决类与类之间,代码冗余的问题

3、python中多继承的优缺点

# 优点:

子类可以同时遗传多个父类的属性,最大限度地重用代码

# 缺点:

# 1、违背人的思维习惯:继承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是"什么的关系

# 2、代码可读性会变差

# 3、不建议使用多继承,有可能会引发可恶的菱形问题,扩展性变差,

# 如果真的涉及到一个子类不可避免地要重用多个父类的属性,应该使用Mixins机制

二、继承与抽象

1、继承和抽象的理论方法

要找出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需要先抽象,再继承。

抽象即总结相似之处,总结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得到类(子类),

总结类与类之间的相似之处就可以得到父类。

2、如何实现继承

【栗子】

以学生和老师的信息管理为例,学生类与老师类之间存在信息参数冗余问题:

#示范1:类与类之间存在冗余问题

classStudent:

school='OLDBOY'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ex):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self.sex=sexdefchoose_course(self):print('学生%s 正在选课' %self.name)classTeacher:

school='OLDBOY'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ex,salary,level):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self.sex=sex

self.salary=salary

self.level=leveldefscore(self):print('老师 %s 正在给学生打分' %self.name)

基于继承解决类与类之间的冗余问题:

#示范2:基于继承解决类与类之间的冗余问题

classOldboyPeople:

school= 'OLDBOY'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x):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self.sex=sexclassStudent(OldboyPeople):defchoose_course(self):print('学生%s 正在选课' %self.name)

stu_obj= Student('lili', 18, 'female')print(stu_obj.__dict__)print(stu_obj.school)

stu_obj.choose_course()classTeacher(OldboyPeople):#老师的空对象,'egon',18,'male',3000,10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x, salary, level):#指名道姓地跟父类OldboyPeople去要__init__

OldboyPeople.__init__(self,name,age, sex)

self.salary=salary

self.level=leveldefscore(self):print('老师 %s 正在给学生打分' %self.name)

tea_obj=Teacher('egon',18,'male',3000,10)print(tea_obj.__dict__)print(tea_obj.school)

tea_obj.score()#输出结果:

{'name': 'lili', 'age': 18, 'sex': 'female'}

OLDBOY

学生lili 正在选课

{'name': 'egon', 'age': 18, 'sex': 'male', 'salary': 3000, 'level': 10}

OLDBOY

老师 egon 正在给学生打分

三、属性查找

有了继承关系,对象在查找属性时,先从对象自己的__dict__中找,如果没有则去子类中找,然后再去父类中找……

1、单继承背景下的属性查找

【栗子1】

obj.f2()会在父类foo中找到f2,先打印 Foo.f2,

然后执行到self.f1(),即 obj.f1(),仍会按照:对象本身->类bar->父类foo的顺序依次找下去,

在类bar中找到f1,因而打印结果为 Bar.f1

#示范一:

classFoo:deff1(self):print('Foo.f1')deff2(self):print('Foo.f2')

self.f1()#obj.f1()# 调用类Bar中的f1—— 先从自身对象找,没有再去自己的类Bar中有没有f1,没有再去继承的类Foo中找

classBar(Foo):deff1(self):print('Bar.f1')

obj=Bar()

obj.f2()#输出结果:#Foo.f2#Bar.f1

【栗子2】如何实现子类和父类中,调用的 def f1(self) 不一样,即在自己类中,就只调用自己类中的 def f1(self)

方法一:Foo.f1(self)# 调用当前类Foo中的f1

## 示范二:

classFoo:deff1(self):print('Foo.f1')deff2(self):print('Foo.f2')

Foo.f1(self)#调用当前类Foo中的f1

classBar(Foo):deff1(self):print('Bar.f1')

obj=Bar()

obj.f2()#输出结果:#Foo.f2#Foo.f1

方法二:父类如果不想让子类覆盖自己的方法,可以采用双下划线开头的方式将方法设置为私有的

即 将父类中的 f1 隐藏起来,变为父类私有的

#示范三:

classFoo:def __f1(self): #_Foo__f1

print('Foo.f1')deff2(self):print('Foo.f2')

self.__f1() #self._Foo__f1,# 调用当前类中的f1

classBar(Foo):def __f1(self): #_Bar__f1

print('Bar.f1')

obj=Bar()

obj.f2()#输出结果:#Foo.f2#Foo.f1

2、多继承的属性查找

基本原则不变,但会涉及到菱形问题。详见后文分析。

四、继承的实现原理

1、菱形问题

大多数面向对象语言都不支持多继承,而在python中,一个子类是可以同时继承多个父类的,

这固然可以带来一个子类可以对多个不同父类加以重用的好处,

但也有可能引发著名的 diamond problem菱形问题(或称钻石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为“死亡钻石”),

菱形,其实就是对下面这种继承结构的形象比喻:

1641822-20200409122648246-2011805623.png

a类在顶部,b类和c类分别位于其下方,d类在底部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形成菱形

这种继承结构下导致的问题称之为菱形问题:

如果a中有一个方法,b和/或c都重写了该方法,而d没有重写它,那么d继承的是哪个版本的方法:b的还是c的?如下所示:

classA(object): # 新式类deftest(self):print('from A')classB(A):deftest(self):print('from B')classC(A):deftest(self):print('from C')classD(B,C):passobj=D()

obj.test()#结果为:from B

要想搞明白obj.test()是如何找到方法test的,需要了解python的继承实现原理——

(提前透露查找顺序——obj.test()的查找顺序是,先从对象obj本身的属性里找方法test,没有找到,则参照属性查找的发起者(即obj)所处类d的mro列表来依次检索,首先在类d中未找到,然后再b中找到方法test)

2、继承原理

【MRO】

python到底是如何实现继承的呢?

对于你定义的每一个类,python都会计算出一个方法解析顺序(mro)列表,该mro列表就是一个简单的所有基类的线性顺序列表,如下

>>> D.mro() #新式类内置了mro方法可以查看线性列表的内容,经典类没有该内置该方法

[, , , , ]

python会在mro列表上从左到右开始查找基类,直到找到第一个匹配这个属性的类为止。

而这个mro列表的构造是通过一个c3线性化算法来实现的。

这个算法实际上就是合并所有父类的mro列表并遵循如下三条准则:

1.子类会先于父类被检查

2.多个父类会根据它们在列表中的顺序被检查

3.如果对下一个类存在两个合法的选择,选择第一个父类

【PS】

1.由对象发起的属性查找,会从对象自身的属性里检索,没有则会按照对象的类.mro()规定的顺序依次找下去

2.由类发起的属性查找,会按照当前类.mro()规定的顺序依次找下去

【举个栗子】以上个“菱形问题”的栗子为基础——

ContractedBlock.gif

ExpandedBlockStart.gif

#【test1】

classA(object):deftest(self):print('from A')classB(A):deftest(self):print('from B')classC(A):deftest(self):print('from C')classD(C,B):deftest(self):print('from D')print(D.mro()) #类D以及类D的对象访问属性都是参照该类的mro列表#输出结果:#[, , , , ]

obj1 =D()

obj1.test()#输出结果:from D

print(D.test) #输出结果:

print(C.mro()) #类C以及类C的对象访问属性都是参照该类的mro列表#输出结果:[, , ]

obj2 =C()

obj2.test()#输出结果:from C

print(C.test) #输出结果:

#【test2】

classA(object):#def test(self):

#print('from A')

pass

classB(A):deftest(self):print('from B')classC(A):#def test(self):

#print('from C')

pass

classD(C,B):#def test(self):

#print('from D')

pass

print(D.mro()) #类D以及类D的对象访问属性都是参照该类的mro列表#输出结果:#[, , , , ]

obj1 =D()

obj1.test()#输出结果:from B

print(D.test) #输出结果:

#总结:类相关的属性查找(类名.属性,该类的对象.属性),都是参照该类的mro

【菱形问题+MRO】View Code

3、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1)非菱形继承

如果多继承是非菱形继承,经典类与新式类的属性查找顺序一样:都是一个分支一个分支地找下去,然后最后找object类

==栗子如下:

1641822-20200409165346705-546488136.jpg

ContractedBlock.gif

ExpandedBlockStart.gif

classE:#def test(self):

#print('from E')

pass

classF:deftest(self):print('from F')classB(E):#def test(self):

#print('from B')

pass

classC(F):#def test(self):

#print('from C')

pass

classD:deftest(self):print('from D')classA(B, C, D):#def test(self):

#print('from A')

pass

#新式类

print(A.mro())#A->B->E->C->F->D->object#[, , ,#, , , ]

obj=A()

obj.test()#结果为:from F

【非菱形的多继承】View Code

(2)菱形继承

如果多继承是菱形继承,经典类与新式类的属性查找顺序不一样:

# 经典类:深度优先,会在检索第一条分支的时候就直接一条道走到黑,即会检索大脑袋(共同的父类)

# 新式类:广度优先,会在检索最后一条分支的时候检索大脑袋

==栗子如下:

经典类:深度优先——

1641822-20200409165417619-1183839076.jpg

新式类:广度优先——

1641822-20200409165449314-1623463821.jpg

ContractedBlock.gif

ExpandedBlockStart.gif

class G: #在python2中,未继承object的类及其子类,都是经典类

#def test(self):

#print('from G')

pass

classE(G):#def test(self):

#print('from E')

pass

classF(G):deftest(self):print('from F')classB(E):#def test(self):

#print('from B')

pass

classC(F):deftest(self):print('from C')classD(G):deftest(self):print('from D')classA(B,C,D):#def test(self):

#print('from A')

pass

## 新式类

print(A.mro())## A->B->E->C->F->D->G->object## [, , , , ,## , , ]

obj =A()

obj.test()#输出结果:from C

#经典类:A->B->E->G->C->F->D

print(A.mro())

obj=A()

obj.test()#输出结果:from C

【菱形的多继承】View Code

(3)总结

# 多继承到底要不用?

要用,但是规避几点问题——

# 1、继承结构尽量不要过于复杂

# 2、推荐使用mixins机制:在多继承的背景下满足继承的什么"是"什么的关系

4、python Mixins机制

五、派生与方法重用

六、组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