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 快照恢复 能不能回退_温度较高时酶活性到底能不能恢复?

经常看到教研群里(13624047)有老师问: 温度较高时,酶的活性到底能不能恢复?为什么?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了,一直没找到明确的答案。今天,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里边刚好有我想知道的问题答案。文章内容比较难懂,至少我是看不懂的,好在结论我还能看懂。 下面将原文及原文的参考文献一并呈现,供各位参考。 在探讨温度对酶的影响时,根据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钟型曲线”,在最适温度前,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在酶的最适温度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在生产或实验时要选择酶的“最适温度”作为反应的“最佳温度”。 这种观点几乎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所有的教学和各种教辅资料中。 笔者认为所谓的酶的“最适温度”并不是“最适”。

1温度对酶稳定性的影响原理

在影响酶催化的所有因素中,温度对酶的影响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温度几乎影响生化反应的每个方面,包括酶和底物的pH依赖性电离、金属结合相互作用、酶构象变化、蛋白质的寡聚化、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过渡态等。这些复杂的行为都基于各种键合相互作用及其与温度相关的焓和熵变化有关。温度对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酶自身的热稳定性或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二是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位点的亲和力来影响酶的活性。从图1可以看出,在1~40℃内,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就会翻一倍;但在高温下,产物的形成速率迅速下降,且在达到平衡前酶的活性就消失了。

f730441c867974713437ca0becc47355.png

2酶的稳定性与催化原理

酶的“微观稳定性”是与局部结构可逆变化相关的能量有关。微观稳定性是造成酶活性位点的柔韧性或刚性的原因,这是影响催化的底物或配体结合的位置。酶的总体稳定性是宏观稳定性与微观稳定性之间的自由能差异。由于较弱的分子相互作用,酶的活性位点比整个酶更灵活,并且酶的活性位点会比整个蛋白质更快地失去其功能(加入化学变性剂或加热后)变性。“诱导契合”模型是假定酶活化是由于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之间相互作用,进而引起酶活性位点的构象改变形成的。“波动契合”模型表明酶的天然构象在溶液中存在的多种状态。这些酶的不同构象适用于不同温度下酶能维持一定的功能。

3平衡模型解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很多科学家都发现了短时间内酶具有表观最佳温度。Thomas和Scopes的研究表明,某些酶在高温下的活性低于变性时所能解释的活性。于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平衡模型:

844eb8a205c7f2bfb45bc7120973743a.png

其中酶活性形式(Eact)与非活性形式(Einact)处于平衡状态,Einact是不活跃的形式。不可逆的热失活到变性状态(X)。平衡由平衡常数(Keq)描述。基于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转换:

fab5037aec7e1328d88bc4b2a81772ea.png

平衡用平衡时的焓(ΔHeq)和新的热力学系数Teq来进行表征,Teq表示活性酶(Eact)和无活性酶(Einact)浓度相等时的温度,因此它相当于热力学平衡常数Km。通过绘图,就得到了图2A,这个图成为了经典模型,当在A图的基础上引入ecefc56a5243a3b911696ae08a4f1fa5.png催化的活化能和不可逆反应的活化能949748d86765ebab772f9eeb3de97507.png后,就得到了图2B这样的平衡模型。这个类似于“帐篷”的模型已经经过了超过30种酶的验证,是一种可靠的速率-温度-时间三维平衡模型。当没有发生变性时,所有表现出“帐篷”类型的酶的活性温度在时间为零时表现最佳,而且研究表明Teq与稳定性无关。

4a6a5b95e7b40392d9b2d5a271ac4b71.png

e0a9651cf4b3f044718f5dc36c0fde40.png

4酶的最适温度并不是“最适”的原理

4.1酶活性的时间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

平衡模型提出来后,就有很多的研究者对这个模型进行了验证。Peterson等人用芳基酰基酰胺酶做了一个酶的速率-时间-温度曲线(图3A)。可以看出,酶的最佳活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它会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温度为324K时,由于Eact/Einact平衡而导致酶的活性非常快速损失达到了60%。在相同温度下,变性导致酶的活性损失只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从图3B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酶的反应速率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看出反应时间越短,其活性越高,催化的速率就越快;同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温度下,酶的活性也不一样闻。无论是“帐篷”曲线还是用具体酶来做实验,都能体现出酶的活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佳活性,它会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对时间和温度的依赖性。

752d46a277dbf56054e49978251ac05a.png

96ebbfa59a12b3fc17d5265e38f3b40a.png

4.2酶的最适温度与不可逆变性

由于酶的活性具有时间和温度的依赖性,因此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最适温度。图4A是一个常见的温度对酶的催化速率影响的图形。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会解释说在最适温度之前,随着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活性升高,因此酶反应速率会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酶反应速率下降;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酶不可逆变性!通过图4A,可知酶在“最适温度”之前酶的变性是一种可逆的变性;但是一旦超过了最适温度,酶就开始变性,而且这种变性是一种不可逆的变性,所以“最适温度”实际上是酶开始发生不可逆变性的温度。因此,在实际的生产和应用中,并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最适温度”作为酶的反应温度。同时可以从图4B看出,温度诱导的催化活化和温度诱导的失活取决于这两个过程相应的过渡态的能量。将温度升高到可逆范围内会导致酶有更高的活性,降低温度会使酶的活性恢复到其原始活性。当发生不可逆变性时,冷却至较低温度则不会恢复催化活性。

52fb7767510d154cc6e2f79341fb0ab3.png

5展望

温度对酶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当温度过高时,酶会发生不可逆变异。变性是个复杂的化学过程,既要考虑到蛋白质的大小和三维结构,又要考虑温度还会影响酶在构象变化之前或之后的化学反应。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生活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生物体内酶的活性的变化,主要可以把酶分为冷适应的酶和嗜热酶!研究表明,冷适应酶具有更灵活的活性位点,而嗜热酶的活性位点则更加刚硬。总之,酶的灵活性和生物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这显然是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对栖息环境的一种适应。当前已有的研究表明,酶的活性具有时间和温度的依赖性,因此,酶并没有"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是一个随温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量;同时,我们平时所谓的“最适温度”其实是酶发生不可逆变性的温度。

——杨洪斌,张初燕.浅析酶的最适温度并不是“最适”的原理[J].生物学教学,2019,44(04):72-74.

835a1bdeb7207e3487b87b59c075e3a7.png

0770fbe56c6664fa1b7cb5a3ea227268.png

5f2d60d738ae2bd587509979c959095a.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