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马拉雅占领知识付费,荔枝占领语音直播,蜻蜓呢?
作者 | 语境
编辑 | 铁林
刚刚过去的8月,荔枝、喜马拉雅都相继传出了IPO的消息,犹如向行业里丢下了两枚小炸弹。 据自媒体“IPO早知道”消息,“荔枝”据称计划2019年内完成赴美上市,募资规模可能在1亿美元左右。
和“新鲜”的荔枝相比,喜马拉雅则是被传IPO的“常客”。
2018年喜马拉雅就曾4次被传出“要上市”的消息,IFRAsia的最新消息称,喜马拉雅已安排了“5-10亿美元的IPO”。尽管喜马拉雅又一次否认了IPO计划,从“传闻”的融资体量来看,喜马拉雅也是稳坐了行业第一的交椅。
在线音频市场早已形成了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喜马拉雅和荔枝热闹的“IPO”之下,尴尬的是“被剩下”的蜻蜓,特别是在蜻蜓FM还是三巨头中最早诞生的情况下。
最早起飞的蜻蜓,如今该飞往哪里呢?
音频三巨头“成长史”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亚马逊河,后来亚马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商网站;世界上最大的宝藏发现者是阿里巴巴,后来阿里巴巴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那么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将成为什么?”
这个文案让第五次创业的余建军怦然心动,于是,2012年8月,喜马拉雅FM诞生了。
2012年对于移动电台行业来说,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蜻蜓FM率先靠自己的先发优势,积累了第一批千万级用户。
2011年9月蜻蜓FM成立后,以聚合国内外3000多家电台为起点,被称为“网络收音机”。在内容生产上,蜻蜓FM靠PGC内容起家,逐步邀请传统电台主持人、意见领袖和自媒体人入驻平台。
与蜻蜓不同的是,喜马拉雅选择了有声读物和UGC模式作为起步内容。UGC生产模式让草根主播拥有了自下而上的发展空间,且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品类。这是喜马拉雅后来拥有海量音频内容的基础,与传统电台形成差异化。
两家公司各自跑马圈地,初步打开了在线音频的市场。
2013年,蜻蜓FM获得创新工场的A轮融资,喜马拉雅FM在庆祝实现了App用户过千万的小目标。这一年,荔枝FM也加入了网络电台的行列。
同年,多听FM、考拉FM也相继成立,移动电台开始形成市场规模。2014年,蜻蜓FM增加有声读物和财经、历史以及脱口秀内容,拓展平台的内容布局,进入多元内容时代。此时的蜻蜓还处在行业领先地位。
转折点首先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用户先后破两亿,移动电台在版权、主播资源、渠道、硬件等方面竞争十分激烈。蜻蜓因为组织内部的问题,以及行业洞察出了问题,导致被喜马拉雅FM反超。
根据易观报告,2015年度喜马拉雅、蜻蜓、考拉和荔枝这四家平台占据了整个音频行业80%以上的份额。紧接着,荔枝作为后起之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行业老三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