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储蓄计划_储蓄--投资恒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本文探讨了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的两重意义。一方面,它是会计恒等式,反映了一国总产出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间的分配。另一方面,它作为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受到计划与实际支出差异的影响。在实际经济中,由于企业的非意愿存货,计划投资并不总是等于实际投资,导致总供给可能不等于总需求,从而出现宏观经济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会通过调整产出水平来寻求新的平衡点。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考虑一个等价的问题: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Y=C+I+G(三部门)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均衡: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Y=C+I+G。

Y=C+I+G的两个含义。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也就是说,从事后的核算看,一国的总产出Y(也是总收入)按照支出的用途,总是被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三部分(封闭经济)。因为是事后,所以这里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都是实际消费,实际投资和实际政府购买。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一般说来,由于人们的理性,计划消费等于实际消费,计划政府购买等于实际政府购买,但没有什么能保证计划投资也等于实际投资。换句话说,家庭不会有非意愿消费,政府不会有非意愿购买,但企业却往往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所以,也没有什么能保证宏观经济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也就是说,Y=C+I+G作为均衡等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即企业不存在非意愿存货。

例如,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那么从事后国民收入的核算看

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

Y(100)>C(50)+I(10)+G(10)

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由于有非意愿存货,企业下一阶段的产量会减少,因此产出100不是均衡的国民产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6 19:16:11编辑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