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test的用法_python中pytest的用法,pytest中fixture用法

pytest模块的使用

pytest是第三方测试框架,是基于unittest的扩展框架,比unittest更简洁,更高效。安装pytest模块使用pip install pytest即可。安装好之后,到cmd中输入pytest --version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pytest运行方法

想要用pytest运行,首先要import pytest

比如创建一个demo.py文件,内容为:

import pytest #导入包

def test_sucess(): #定义第一个测试用例,assert 0表示断言失败

print("test sucess")assert0def test_fail(): #定义第二个测试用例,没有assert,默认成功

print("test fail")if __name__ == "__main__":#定义一个列表,列表内容为测试文件名,也可以为元组,表示需要运行的文件为demo.py

test_list= ['demo.py']#用pytest模块的main()方法,参数为上面定义好的列表或者元组。

pytest.main(test_list)#pytest.main(['-s','demo.py']) # 也可以这样写,这样写和上面那样写会运行结果会有所不同,可以自己试试看。

运行出来的结果是:

demo.py F.

F:表示测试失败

.表示测试成功

也可以在cmd下面运行,先进入需要测试的文件夹路径下,输入命令:

pytest -s demo.py

这里要提醒一点,pytest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1、测试文件名必须以“test_”开头或者以”_test”结尾

2、测试方法必须以“test_”开头

3、测试类命名以Test开头

那么执行“pytest -s demo.py”这句话的时候,python就会自动去寻找test_开头或者结尾的函数来执行。

setup()方法teardown()方法

setup()方法和teardown()方法是两个特殊方法,setup()是在每一个编写的测试用例执行前必然会执行的方法,teardown()方法是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执行的方法。

比如上面的两个测试用例,修改为:

classTestLogin:defsetup(self):print("setup")defteardown(self):print("teardown")deftest_sucess(self):print("test sucess")deftest_fail(self):print("test fail")

上面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测试类,有两个测试脚本test_sucess和test_fail,并且还增加了setup()和teardown()方法,此时去终端执行pytest -s demo.py,运行结果为:

setup       # setup方法打印出来的

test sucess     #第一个测试用例打印出来的

.teardown       #前面的点表示测试用例test_sucess执行成功,teardown是teardown

方法打印出来的

setup      # 执行第二个测试用例的时候,会再次执行setup方法和teardown方法

test fail

.teardown

setup_class()、teardown_class()方法

如果理解了上面讲解的setup和teardown方法,那么setup_class和teardown_class方法也容易理解,这两个方法是针对测试类的,是每一个类执行前后必须执行的方法。

classTestLogin:defsetup_class(self):print("setup_class")defteardown_class(self):print("teardown_class")defsetup(self):print("setup")defteardown(self):print("teardown")deftest_sucess(self):print("test sucess")deftest_fail(self):print("test fail")

运行结果为:

setup_class   # 类运行时先运行的方法

setup

test sucess

.teardown

setup

test fail

.teardown

teardown_class  # 类中的方法都运行结束后,再运行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比如setup_class()方法内,可以放连接手机的代码,对应的teardown_class方法就可以写退出driver的代码。也可以写的setup里面,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写到setup中可能会更保险,写case的时候也会更简单,只是效率低了些。

pytest配置文件

pytest运行时可以有一个配置文件,名字为pytest.ini,并且这个配置文件名字必须这么写,一般放到测试项目目录中。

pytest.ini的内容为:

[pytest]

# 参数

addopts = -s

# 搜索哪个文件夹

testpaths = ./scripts

# 搜索的文件名以test_开头

python_files = test_*.py

# 搜索的类名以Test开头

python_classes = Test*

# 搜索的方法名以test_开头

python_functions = test_*

有了这个配置文件,就等同于告诉了python要运行哪个文件夹下的哪些文件。到cmd中运行的时候,进入到你自己的项目路径,不需要写参数,直接输入pytest就可以,就会按照你的配置文件来运行该运行的用例。

pytest常用插件

生成测试报告

pytest-html

安装方式: pip install pytest-html

安装成功后,运行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

在终端从pytest改成pytest --html=report/report.html

意思是创建一个文件夹为report,在report文件夹中创建一个html文件,该文件里面存的就是运行的测试用例结果

如图:

第二种运行方式:

修改pytest.ini配置文件:

addopts = -s --html=report/report.html

然后在终端依旧输入pytest运行,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推荐第二种方式,更简单。

addopts还有很多其他参数,后面还会有讲到一些

__pycache__错误:如果是报这个错误,可能是在拷贝东西的时候出错误的,一般把文件夹中的__pycache__这个文件夹删掉就好,这个是一个自动生成的编译文件,在编译的时候发现已经有这个文件了,就会报错。

pytest控制函数执行顺序

安装插件:pip install pytest-ordering

这个插件的意义在于,如果你不想让你的case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执行,就可以通过这个控件来控制一下。

具体用法如下:

import pytest #注意导包

classTestLogin:

@pytest.mark.run(order=0)def test_sucess(self): #定义的第一个case,上面有一个装饰器

print("test sucess1")

@pytest.mark.run(order=2)deftest_sucess2(self):print("test sucess2")deftest_fail(self):print("test fail3")

@pytest.mark.run(order=1)deftest_sucess4(self):print("test sucess4")

这里的装饰器:@pytest.mark.run(order=n)

用法是固定的用法,就是上面这样写,唯一变化的是order的值n,n可以为负数、正数、0,包括小数,执行顺序和order的值有关系,可以自己试验一下,order的值为0的时候是首先执行的用例,其次执行正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再其次执行没有此装饰器做标记的,最后执行order为负数的(由小到大的顺序)。

数字如果写的一样的话,就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了。

失败重试

首先也安装插件:pip install pytest-rerunfailures

用法一:命令行输入命令:pytest --reruns n

n是重试的次数

比如:pytest --reruns 2,即失败后再重试两次,总共执行三次。

用法二,修改配置文件:

addopts = -s --html=report/report.html--reruns 3

修改完配置文件,直接命令行输入pytest运行即可。

失败重试的含义:assert 0或者assert False,都是return False的意思,失败重试的意思就是遇到return False,就重跑这个case,直到跑完n次或者直到这个case返回了Ture就停止尝试。

pytest高级用法

跳过测试函数

有些测试用例本在某种条件下不希望执行测试,那么就可以使用跳过测试函数:

skipif(condition,reason=None)

condition:跳过的条件,条件返回True的时候就跳过这个case。参数必须写

reason:跳过的原因,内容可以不写,参数必须有。

使用方法:

@pytest.mark.skipif(condition,reason=None)

比如:

@pytest.mark.skipif(True, reason='')

def test_sucess4(self):

print("test sucess4")

这样执行的结果就会跳过这个case,控制台输出的是一个s,s表示跳过用例没有执行。

结果:

scripts\test_login.py

test sucess2.

test sucess1.

s

test sucess4.

标记为预期失败的函数

标记为预期失败的意思就是这个case失败了才是对的,我们期望它是失败的。

xfail(condition,reason=None)

condition:这里如果返回True,意思就是希望是预期失败的,False表示预期成功。

reason:原因,内容可以不写,参数必须有。

使用方法:

@pytest.mark.xfail(condition,reason=None)

示例代码:

class TestLogin:

# 预期失败,结果成功

@pytest.mark.xfail(True, reason='')   # 这里返回True表示预期失败

def test_sucess1(self):

print("test sucess1")

assert True     # 结果返回True这应该是一个失败的用例

# 预期失败,结果失败

@pytest.mark.xfail(True, reason='')

def test_sucess2(self):

print("test sucess2")

assert False

# 预期成功,结果失败

@pytest.mark.xfail(False, reason='')  # False表示预期成果

def test_fail(self):

print('test fail')

assert False

# 预期成功,结果成功

@pytest.mark.xfail(False, reason='')

def test_sucess4(self):

print("test sucess4")

assert True

上面有四个用例,这四个用例,预期失败结果失败,或者预期成功结果成功,就算用例成功。其他都失败,运行出来的结果为:

XPassed  XFailed  Failed  Passed

上面的用例,从运行结果的颜色上面来看,红色表示失败,绿色成功,橙色就是预期失败结果失败的。预期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就会失败。

另外可以看到结果的前面有的有一个X,X表示这是一个预期失败的用例。

函数数据参数化

这点非常重要。

方便测试函数获取测试数据,

方法:parametrize(argnames,argvalues,indirect=Flase,ids=None,scope=None)

常用参数:

argnames:参数名

argvalues:参数值,类型必须为list,参数只有一个时,格式为[value1,value2,value3...];参数有多个时,格式为[(参数1值,参数2值...),(参数1值,参数2值...)...]

使用方法:

@pytest.mark.parametrize(argnames,argvalues)

例如,一个参数的时候:

@pytest.mark.parametrize('search_values', ['wlan', '蓝牙', '1'])

多个参数的时候:

@pytest.mark.parametrize(('username','password'),[(‘zhangsan’,’mima1’),(‘lisi’,‘mima2’)])    # 注意这里第一个参数是元组

参数有几个,测试用例就运行几次。

下面这个代码示例,是进入到设置页面,点击放大镜,依次搜索’wlan’,’蓝牙’,’1’:

importtimeimportpytestfrom appium importwebdriverclassTestSearch:#连接手机,进入到设置页面

defsetup(self):

server= r'http://localhost:4723/wd/hub' #Appium Server, 端口默认为4723

desired_capabilities={'platformName': 'Android','deviceName': '127.0.0.1:62001', #需替换成你的deviceName

'platformVersion': '5.1.1','appPackage': 'com.android.settings','appActivity': '.Settings'}

self.driver=webdriver.Remote(server, desired_capabilities)#参数化方法,注意参数名和下面用到的参数名一致

@pytest.mark.parametrize('search_values', ['wlan', '蓝牙', '1'])def test_search(self, search_values): #参数名,和上面的参数化方法中的一致

#点击放大镜按钮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com.android.settings:id/search').click()

time.sleep(2)#输入搜索内容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android:id/search_src_text').

send_keys(search_values)print('search %s success' %search_values)assert 1

还有多个参数的情况,比如说测试登录,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两个参数,下面的代码示例是在通讯录添加姓名和电话号码:

#连接手机,进入到通讯录页面

defsetup(self):

server= r'http://localhost:4723/wd/hub' #Appium Server, 端口默认为4723

desired_capabilities={'platformName': 'Android','deviceName': '127.0.0.1:62001', #需替换成你的deviceName

'platformVersion': '5.1.1','appPackage': 'com.android.contacts','appActivity': '.activities.PeopleActivity'}

self.driver=webdriver.Remote(server, desired_capabilities)

@pytest.mark.parametrize(('username', 'tel'), [('zhangsan', '123'), ('lisi', '456')])deftest_add_tel(self, username, tel):#进入手机通讯录页面,点击新增联系人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com.android.contacts:id/floating_action_button').click()

time.sleep(2)#我的手机添加通讯录的时候会有一个弹框提示,所以有下面这句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contains(@text, '本地')]").click()

time.sleep(2)#输入姓名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contains(@text, '姓名')]").send_keys(username)#输入电话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contains(@text, '电话')]").send_keys(tel)#点击返回

self.driver.keyevent(4)

pytest-fixture用法详解

fixture简介

fixture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固定基线,在该基线上测试可以可靠地和重复地执行。fixture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单元测试(setup/teardown)有显著改进:

有独立的命名,并通过声明它们从测试函数、模块、类或整个项目中的使用来激活。

按模块化的方式实现,每个fixture都可以互相调用。

fixture的范围从简单的单元扩展到复杂的功能测试,允许根据配置和组件选项对fixture和测试用例进行参数化,或者跨函数function、类class、模块module或整个测试会话sessio范围。

fixture用途

1.做测试前后的初始化设置,如测试数据准备,链接数据库,打开浏览器等这些操作都可以使用fixture来实现

2.测试用例的前置条件可以使用fixture实现

3.支持经典的xunit fixture ,像unittest使用的setup和teardown

4.fixture可以实现unittest不能实现的功能,比如unittest中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之间是无法传递参数和数据的,但是fixture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fixture()方法

定义一个fixture,和定义普通函数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装饰器@pytest.fixture(),并且fixture命名不要以test_开头,尽量和用例区别开。fixture是可以有返回值的,如果没return,默认返回None。用例调用fixture的返回值,直接就是把fixture的函数名称当成变量名称

fixture(scope='function',params=None,autouse=False,ids=None,name=None):

scope:有四个级别参数"function"(默认),"class","module","session"

params:一个可选的参数列表,它将导致多个参数调用fixture功能和所有测试使用它。

autouse:如果True,则为所有测试用例不需要传参也会调用这个fixture。如果为False则需要显示的调用fixture。

ids:每个字符串id的列表,每个字符串对应于params这样他们就是测试ID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提供ID它们将从params自动生成

name:fixture的名称。这默认为装饰函数的名称。如果fixture在定义它的统一模块中使用,夹具的功能名称将被请求夹具的功能arg遮蔽,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时将装饰函数命令"fixture_"然后使用"@pytest.fixture(name='')"。

scope为默认值function:

它的作用范围是每个测试用例来之前运行一次,销毁代码在测试用例之后运行。

示例:

importpytest

@pytest.fixture()deftest1():

a= 'su'

print('\ntest1方法传出a')returna

@pytest.fixture(scope='function')deftest2():

b= '男'

print('\ntest2方法传出b')returnbclassTestFixture:deftest_3(self, test1):

name= 'su'

print('找到name')assert test1 ==namedeftest_4(self, test2):

sex= '男'

print('找到sex')assert test2 ==sex

执行的结果为:

test1方法传出a

找到name

.

test2方法传出b

找到sex

.

scope="class"fixture为class级别的时候,如果一个class里面有多个用例,都调用了此fixture,那么此fixture只在此class里所有用例开始前执行一次。

示例:

@pytest.fixture(scope='class')deftest1():

b= '男'

print('传出了%s, 且只在class里所有用例开始前执行一次!!!' %b)returnbclassTestCase:deftest_3(self, test1):

name= 'su'

print('找到name')assert test1 ==namedeftest_4(self, test1):

sex= '男'

print('找到sex')assert test1 == sex

执行结果为:

传出了男, 且只在class里所有用例开始前执行一次!!!

找到name

F

找到sex

scope="module"

在当前.py脚本里面所有用例开始前只执行一次

@pytest.fixture(scope='module')

scope="session"

fixture为session级别是可以跨.py模块调用的,也就是当我们有多个.py文件的用例的时候,如果多个用例只需调用一次fixture,那就可以设置为scope="session",并且写到conftest.py文件里。

conftest.py文件名称是固定的,pytest会自动识别该文件。放到项目的根目录下就可以全局调用了,如果放到某个package下,那就在该package内有效。

fixture自动使用autouse=True

当用例很多的时候,每次都传fixture这个参数,会很麻烦。fixture里面有个参数autouse,默认是False没开启的,可以设置为True开启自动使用fixture功能,这样用例就不用每次都去传参了

autouse设置为True,自动调用fixture功能

@pytest.fixture(scope='module', autouse=True)deftest1():print('\n开始执行module')

@pytest.fixture(scope='class', autouse=True)deftest2():print('\n开始执行class')

@pytest.fixture(scope='function', autouse=True)deftest3():print('\n开始执行function')#上面定义fixture的时候设置了autouse=True,那么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传参了,该调用的时候自动会调用

deftest_a():print('---用例a执行---')deftest_d():print('---用例d执行---')classTestCase:deftest_b(self):print('---用例b执行---')deftest_c(self):print('---用例c执行---')

fixture嵌套使用

这里还有需要注意的是,fixture可以嵌套使用,如果你想在一个fixture执行前先执行另一个fixture:

order =[]

@pytest.fixturedef f1(f3): #这里f3这个fixture传到f1这个fixture中

order.append("f1")

@pytest.fixture()deff3():

order.append("f3")def test_1(f1): #参数为f1,调用f1的时候会先执行f1的参数f3

print(order)assert order == ["f3", "f1"]

执行结果:

['f3', 'f1']

fixture参数化

需要使用params参数进行参数化,然后通过request.param取出

例如,如果只有一个参数:

@pytest.fixture(params=['男', '女']) #将一个list给params参数

def fix(request): #request参数必须这样写

return request.param #reques.param会依次将params里面的值返回去

deftest_9(fix):print(fix)

运行结果:

.

.

如果有多个参数:

li = [{'name':'zhangsan', 'pwd':'mima1'},{'name':'lisi', 'pwd':'mima2'}

@pytest.fixture(params=li)deffix(request):returnrequest.paramdeftest_9(fix):print(fix['name'])print(fix['pwd'])

fixture使用方式

第一种方式:

就是像上面用到的那样,当成参数传入到测试用例方法中。或者结合autouse=True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

使用装饰器@pytest.mark.usefixtures()修饰需要运行的用例

示例:

@pytest.fixture()deftest1():print('\n开始执行function')

@pytest.mark.usefixtures('test1')deftest_a():print('---用例a执行---')

@pytest.mark.usefixtures('test1')classTestCase:deftest_b(self):print('---用例b执行---')deftest_c(self):print('---用例c执行---')

执行结果为:

开始执行function---用例a执行---.

开始执行function---用例b执行---.

开始执行function---用例c执行---.

也可以叠加使用,在上面那段代码基础上加入tese2,然后使用的时候写两个装饰器:

@pytest.fixture()deftest2():print('\n开始执行function2')

@pytest.mark.usefixtures('test1')

@pytest.mark.usefixtures('test2')deftest_a():print('---用例a执行---')

usefixtures与传fixture区别

如果fixture有返回值,那么usefixture就无法获取到返回值,这个是装饰器usefixture与用例直接传fixture参数的区别。

当fixture需要用到return出来的参数时,只能使用参数名称直接当参数传入的方式,不需要用到return出来的参数时,两种方式都可以。

fixture做后置处理

在pytest中我们有teardown之类的后置处理,fixture也可以支持相关操作,通过yield关键字来实现。

比如示例:

@pytest.fixture(scope='module', autouse=True)deftest1():print('\n开始执行module')yieldtest1#因为scope='module',所以这个后置处理在该py模块执行完后再执行,所以执行结果是在最后打印了这句话

print('\ntest1的后置处理')

@pytest.fixture(scope='class', autouse=True)deftest2():print('\n开始执行class')yieldtest2#scope='class',所以在每次类运行后执行

print('\ntest2的后置处理')

@pytest.fixture(scope='function', autouse=True)deftest3():print('\n开始执行function')yieldtest3#scope='function',所以在每个方法执行完毕后执行

print('\ntest3的后置处理')deftest_a():print('---用例a执行---')classTestCase:deftest_b(self):print('---用例b执行---')deftest_c(self):print('---用例c执行---')

执行结果:

开始执行module

开始执行class

开始执行function---用例a执行---.

test3的后置处理

test2的后置处理

开始执行class

开始执行function---用例b执行---.

test3的后置处理

开始执行function---用例c执行---.

test3的后置处理

test2的后置处理

test1的后置处理

示例二:

打开火狐浏览器,百度首页搜索pytest,检查是否搜索成功示例:

importpytestfrom selenium importwebdriverimporttime

@pytest.fixture()deffixtureFunc():'''实现浏览器的打开和关闭'''driver=webdriver.Firefox()#类似return driver,将driver返回给调用者,不同的是被掉函数执行时遇到yield会停止执行,接着执行调用处的函数,调用处的函数执行完后会继续执行yield关键后面的代码

yielddriver

driver.quit()deftest_search(fixtureFunc):'''访问百度首页,搜索pytest字符串是否在页面源码中'''driver=fixtureFunc

driver.get('http://www.baidu.com')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send_keys('pytest')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su').click()

time.sleep(3)

source=driver.page_sourceassert 'pytest' insourceif __name__ == '__main__':

pytest.main(['-s', 'test_fixture_yield.py'])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