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PPG?
远程光电体积描记术 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rPPG) 利用反射的周围光来测量皮肤的细微亮度变化。皮肤的细微亮度变化是由于心脏跳动导致的血液流动导致的。一般通过rPPG 我们可以得到类似 BVP 的信号,通过此信号可以预测心率,呼吸率等各种vital sign,在 healthcare 领域应用广泛。
为什么 rPPG 能用在人脸活体检测?
如下图所示,如果是 live face,会有部分周围光穿过皮层到达血管,然后反射回camera,故相机是能监测到血液流动导致的亮度变化;而对于 fake face,由于材料不同,吸收及反射到相机的信息就很不同。
-----------------------------------------------------------
- Generalized face anti-spoofing [1], ICPR2016
正如之前活体检测综述 谈到,这是第一篇把 rPPG 用于活体检测的文章。如下图所示,由于3D打印制造的人脸面具具有与真人及其相似的纹理及深度,故用传统的局部纹理(LBP)等难以区分,但使用 rPPG 特征能更好地区分。
算法流程如下:
- 对人脸ROI区域,提取RGB三个channel 对应的 rPPG信号,进行滤波转换到频域。
- 提取频域统计量(频域响应最大值,伪信噪比)共 6维特征。
- 使用SVM进行分类。
文中通过实验发现,rPPG对于面具攻击和纸张攻击效果很好,但是对于视频翻拍攻击效果一般,原因很可能是录制的视频人脸上也带有类似rPPG信息,故不好区分。最后文中提出了一个cascading system,即用rPPG来先拒掉纸张攻击和面具攻击,再用传统纹理特征来拒视频翻拍攻击:
算法缺点:
rPPG信号提取算法不够鲁棒;rPPG可判别性特征提取得过于简单。
----------------------------------------------------------------------
2. PPGSecure[2], FG2017
由于上文提取的rPPG特征过于粗糙,故本文提出了更discriminative的特征:
即对下图所示的5个ROI区域(3个人脸区域,2个背景区域)提取rPPG信号并转换到频域;接着把跟rPPG分布相关的 physiological range, [0.5 Hz, 5 Hz] 当成特征,并把五个区域对应的特征 concat 一起。
该特征设计的原理是:对于 live 样本,人脸上不同区域和背景区域,提取出来的rPPG特征分布差异很大;而对于 fake 样本,人脸上不同区域和背景区域,提取出来的rPPG特征分布差异很小。
算法缺点:
头部额头ROI (c) 很容易被头发遮挡;头部有motion或者在outdoor光照变化的场景下,容易false accepted。
---------------------------------------------------------------
3. Pulse-based Features [3], BTAS2018
启发于语音防伪中的特征设计speaker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本文对rPPG信号进行 long-term spectral statistics (LTSS) 特征提取:
对 overlapping temporal windows 的信号进行N-point DCT 变换;然后提取DCT系数向量的一阶及二阶统计量 concat 一起;最后把不同窗口对应的统计量也合并一起。
特征设计的原理依据:live face 的rPPG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窗口都会更具periodicity;而fake face 则不然。
实验结果比较可得:基于时间窗口的频域内容分析方法(LTSS),会比上述两文中的"频域统计量(最大值,伪信噪比)" 和 “[0.5 Hz, 5 Hz]频域的所有集合 ”要更精细合理,效果也更好。
----------------------------------------------------------
4. Time Analysis rPPG [4], CVPRW 2018
该文致力于研究两个问题:1) 时间长短对rPPG活体检测性能的影响 2)在不同模态下,RGB or NIR 下的rPPG活体检测性能。
文中使用的算法pipeline及特征都和 [1] 中的大同小异,在这里主要贴几个重要的实验图及结果分析,以帮助后续更深入的算法设计:
结论:
1.对于rPPG信号,7秒左右的特征已很discriminative
2.对于高清纸张攻击,NIR提取的rPPG效果更佳(当然,对于屏幕翻拍,NIR更是牛逼)。
------------------------------------------------------
5. Local rPPG correlation model [5], ECCV2016
本文只致力于解决与真实人脸具有极其相似纹理及深度的3D面具攻击。
我们主要来看看 Local rPPG correlation model 是如何设计特征:
1)先根据人脸landmarks构造出15个local ROI并提取对应的Local signal
2)对上述信号两两配对,计算它们的similarity (对信号i 和 信号j 进行cross-correlation增强 heartbeat component,接着傅里叶变换,最后求频域响应最大值):
最后把生成的120种配对结果的similarity合并起来当成总特征。
算法原理依据:真实人脸中的不同局部区域间rPPG信号会有细微的延时(血液流动导致),但是局部区域内部基本一致;但 fake 人脸中的不同局部区域rPPG信号的频域相关性很低,因为其主要包含的是环境噪声而不是vital signals。
文中的另一个贡献是 Learning Confidence Map,设计了学习机制来学习不同区域local signal的重要性,使得某些更discriminative的区域贡献更大,类似attention机制。在这个模块中,confidence map 的依据是,rPPG signal的SNR高低程度。
算法缺点:
若整体人脸都带有global的motion或者illumination变换,所有的 local signal 也会受到影响,故在手持相机运动等情况下,效果不好。
----------------------------------------------------------
6. rPPG Correspondence Feature, ECCV2018
本文是基于上文[5]的一个拓展版本,对motion及光照变化更鲁棒,计算量更低。
本文致力于探索 what is the real heartbeat component,希望能设计方法来整合 Local rPPG signal 的共性,来提取心跳。文中对心跳建模为template,故下面主要来说说如何学习得到这个template.
如上图上半部分所示,频谱模板的学习流程:
1)首先对人脸分成3块大的局部区域,然后把背景分出4块矩形的局部区域,对每块区域提取rPPG信号,然后对人脸和背景各自进行cross-correlation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人脸频谱
2)问题就变成了最小化下面的目标函数:
这里
在这里,是自监督学习的,不需要label。左边项约束使得人脸频谱尽量符合高斯分布,中间是正则项,右边约束使得背景噪声频谱尽量为0.
再来看上图的下半部分,一旦模板学习完成,就可以开始进行真正的特征提取过程了:
1)把人脸分成更小的9块局部区域,提取rPPG信号,cross-correlation,频谱
2)把得到的频谱与学习到的模板参数进行卷积,得到filtered response;最后对其进行peak-to-sidelobe ratio (来衡量 peak sharpness) 特征提取。
实验结果来说,该方法在只有高仿面具攻击的数据集 intra-dataset 和 cross-dataset 测试,性能都比所有的rPPG方法,及普通 LBP及CNN(VGG)都好很多;在带纸张打印及视频翻拍攻击的数据集下,也超越了所有rPPG方法,但对比其他 color texture/deep learning based 方法还是有差距。
--------------------------------------------------------------
7. rPPG+Depth [7], CVPR2018
这也在之前的 活体检测综述 里说过,在这里,主要对比下 rPPG 的部分。
这是第一个用端到端的 deep learning 来学习 rPPG 频谱分布的文章。
如上图所示,训练流程:当提取好了每帧的deep feature后,便进行LSTM时序建模,后接FC假定输出的是rPPG信号,FFT提取频谱,然后与ground truth 计算L1距离作为Loss。这里整个过程模拟的特征提取,可以看成是文章[2]中的直接对比 [0.5Hz,5Hz]频谱启发的。
rPPG频谱的伪ground truth是这样生成的:
1)对于Live face:选择同一个identity的 no PIE variation video,用传统方法提取rPPG信号,然后计算频谱。
2)对于fake face:频谱全部=0
至于Non-rigid注册层的作用就是把人脸正脸化,即帧间的rPPG特征对齐好,服务于LSTM。
比较可惜的是文中没有单独使用 non-rigid registration + rPPG 的实验结果,都是加了Depth特征的,想知道它单独使用时的性能是否稳定。
------------------------------------------------------------
总结与展望:
至于与rPPG活体检测相关联的 rPPG Living-Skin Classification[8]/Subject Detection[9] 有兴趣的也可以看看。总结一下,上述文献更多是focus在提取rPPG信号后,如何设计频域的feature 来更具判别性。后续发展方向,无疑是stronger的基于deep learning的方法,个人觉得空间还是很大,毕竟MSU文章[7]只是开了个头。
Reference:
[1] Xiaobai Li, , Guoying Zhao. Generalized face anti-spoofing by detecting pulse
from face videos, 2016 23rd ICPR
[2] Ewa Magdalena Nowara, PPGSecure: Biometric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Using Photopletysmograms, FG2017
[3] Guillaume Heusch, Pulse-based Features for Face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BTAS2018
[4] Javier Hernandez-Ortega, Time Analysis of Pulse-based Face Anti-Spoofing in Visible and NIR, CVPRW2018
[5] Si-Qi Liu, 3D Mask Face Anti-spoofing with 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ECCV2016
[6] Si-Qi Liu, 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Correspondence Feature for 3D Mask Face Presentation Attack Detection, ECCV2018
[7] Yaojie Liu, Amin Jourabloo, Xiaoming Liu, Learning Deep Models for Face Anti-Spoofing: Binary or Auxiliary Supervision ,CVPR2018
[8] Wenjin Wang, Living-Skin Classification via Remote-PPG,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 64, NO. 12, DECEMBER 2017
[9]Wenjin Wang, Unsupervised Subject Detection via Remote PPG,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 62, NO. 11, NOVEMBER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