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大创要求,“大创项目”推动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2016年第1期

总第172期

27

创新创业就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自1980年各高等院校成立计算机专业以来的老牌专业。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计算机或与其相近的专业,每年有大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很多高等学校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上,在培养方案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如缩减了数学理论及相关课程的学时、学分,加大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比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将原先的“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开放实验室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赛,如“软件设计”大赛、ACM 大赛等一系列举措,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全体计算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改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3]。

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但通常是为参赛而参赛,对课题缺乏持续性的研究。在赛前各高校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算法练习,从网络中找寻各种题库进行强化训练,但学生并没有对算法的性能有深刻的理解,只是在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赛后却不能对算法进行总结与进一步的改进。而且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赛事,参赛人数有限,即使有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力有所提高、并取得相应奖项,毕竟参赛人数有限,不能起到引领大部分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各高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案,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但由于存在课容量大,课时缩减等一系列问题,教师的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学时过少,学生人数过多,缺少辅课教师等原因而举步维艰,甚至不能实施。因此,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注入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不能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式,从而造成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不少高校开展了开放实验室项目,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以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几乎

“大创项目”推动计算机专业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滕?薇?王?莉?刘?扬

(辽宁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51)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并就如何通过“大创项目”实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创项目;计算机专业;实践创新能力

中国冶金教育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