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网络设备监控系统,网管系统中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监控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是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异构性越来越高,从而增加了网络管理的难度.面对越来越复杂和重要的网络,如何确保其尽可能长时间的正常运行,或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尽可能快地发现和修复故障,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用功能和效益,就成了网络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网络监控产品大多监控网内主机,在设计时大部分产品都没有考虑不同操作系统因素,如果网内主机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则可能失去了监控功能.所以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能够实现跨平台监控,以及不同厂家网络设备的集中监控.该系统能够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及时将故障点和故障原因以显著的方式提醒给用户. 本文全面的分析了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监控子系统的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决定采用C/S架构进行该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为了实现服务器监控模块与网管系统可靠的传输,采用UDP可靠性机制进行通信,为了实现网络设备监控模块采集网络设备的信息,通过SNMP协议完成数据的采集,采用的技术框架为Spring+Mybatis.整体系统的开发使用Visual Studio2010,MyEclipse10.0,VisualBasic6,数据库采用Oracle10g.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大模块:服务器监控模块和网络设备监控模块.服务器监控模块主要是对多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信息进行监控,通过请求和接收配置管理子系统下发的配置信息,分析配置信息并写入策略文件中,根据策略文件生成采集执行任务列表,执行采集脚本从服务器上采集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生成XML文件上传给网管系统.其中操作系统包括:Linux,AIX和Windows操作系统,采集信息包括:内存,进程,操作系统,磁盘IO,磁盘分区,网卡流量和用户登录等信息.网络设备监控模块主要是对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设备进行监控,获取服务器数据库里的配置信息,采集网络设备信息和接口信息,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告警处理,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库持久化操作.其中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防火墙和交换机. 通过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确定系统已经可以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监控,满足系统预期的功能要求和非功能要求,测试结果总体符合预期结果,达到系统的要求.

展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目 录 第1章 概述 9 1.1 项目背景 9 1.2 现状分析 9 1.3 设计目标 10 1.4 设计原则 11 1.5 设计标准 13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15 2.1 设计思路 15 2.2 系统架构 16 2.3 系统组成 17 2.3.1 前端系统 17 2.3.2 传输网络 17 2.3.3 平台 18 2.4 功能设计 18 2.5 系统特点 20 2.5.1 符合电网技术规范 20 2.5.2 采用应用整合技术 22 2.5.3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 23 2.5.4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 24 2.5.5 采用热备冗余技术 25 2.5.6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26 第3章 前端系统设计 27 3.1 前端概述 27 3.2 通信控制器 27 3.2.1 接口概述 27 3.2.2 设备概述 28 3.2.3 主要功能 29 3.3 视频监控系统 30 3.3.1 监控点分布 31 3.3.2 摄像机选型 36 3.3.3 监控点部署 37 3.3.4 监控点配套 38 3.3.5 视频处理单元 38 3.3.6 智能视频分析 40 3.4 音频系统 44 3.4.1 监听子系统 44 3.4.2 广播子系统 44 3.4.3 语音对讲子系统 44 3.5 动环监控系统 44 3.5.1 动环监控报警主机 44 3.5.2 环境监测子系统 45 3.5.3 入侵报警子系统 48 3.5.4 火灾报警子系统 52 3.5.5 门禁子系统 53 3.5.6 智能控制子系统 56 3.5.7 SF6泄漏报警子系统 58 3.6 传输系统 59 3.6.1 网络交换机 59 3.6.2 网络光端机 60 3.7 站端客户端 61 3.8 站端保障系统 62 3.8.1 防雷 62 3.8.2 抗干扰 63 3.8.3 供电电源 63 3.8.4 组屏与布线 64 第4章 传输网络设计 65 4.1 E1专线方式 65 4.2 以太网方式 66 4.3 3G拨号方式 66 第5章 平台设计 68 5.1 地区级平台 68 5.2 省级平台 68 5.3 硬件设备组成 69 5.3.1 服务器 69 5.3.2 客户端 71 5.3.3 存储设备 72 5.3.4 解码设备 73 5.3.5 大屏显示设备 73 5.3.6 主干网交换机 75 5.3.7 防火墙 76 5.3.8 时间同步装置 78 5.3.9 短信报警模块 79 第6章 平台软件设计 80 6.1 平台架构 80 6.1.1 基础开发平台 81 6.1.2 平台服务 81 6.1.3 业务逻辑子系统 81 6.1.4 应用系统 81 6.1.5 Web Service接口 81 6.2 平台特点 81 6.3 平台运行环境 82 6.3.1 操作系统 82 6.3.2 数据库 82 6.3.3 双机切换软件 82 6.4 平台模块 82 6.4.1 心管理模块 83 6.4.2 存储管理模块 84 6.4.3 存储模块 84 6.4.4 流媒体模块 84 6.4.5 报警模块 84 6.4.6 网管模块 84 6.4.7 云台代理模块 85 6.4.8 客户端 85 6.4.9 电视墙模块 86 6.4.10 设备接入模块 86 6.4.11 智能分析模块 86 6.4.12 平台级联模块 87 6.5 平台基本功能 87 6.5.1 视频监控 87 6.5.2 录像管理 88 6.5.3 存储管理 88 6.5.4 数据转发 89 6.5.5 语音功能 89 6.5.6 远程控制 89 6.5.7 报警管理 90 6.5.8 电子地图 90 6.5.9 权限管理 91 6.5.10 安全管理 91 6.5.11 系统管理 91 6.5.12 报表管理 93 6.5.13 Web配置及监控 93 6.6 平台扩展功能 93 6.6.1 环境监控 93 6.6.2 门禁管理 94 6.6.3 大屏控制 94 6.6.4 视频分析及智能后检索 94 6.6.5 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联动 95 6.7 平台性能参数 95 图 表 图表 1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拓扑图 17 图表 2前端系统拓扑图 27 图表 3 50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2 图表 4 22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4 图表 5 11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6 图表 6 地区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8 图表 7 省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9 图表 8 电力行业平台软件架构层次图 80 图表 9多域平台互联示意图 83 概述 1 项目背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担负着所在区域的高低压变换及供
1. 客户背景  集团内联网主要以总部局域网为核心,采用广域网方式与外地子公司联网。集团广域 网采用MPLS- VPN技术,用来为各个分公司提供骨干网络平台和VPN接入,各个分公司可以在集团的骨 干信息网络系统上建设各自的子系统,确保各类系统间的相互独立。 二、安全威胁 某公司属于大型上市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有分公司。公司内部采用无纸 化办公,OA系统成熟。每个局域网连接着该所有部门,所有的数据都从局域网传递。 同时,各分公司采用VPN技术连接公司总部。该单位为了方便,将相当一部分业务放在了 对外开放的网站上,网站也成为了既是对外形象窗口又是内部办公窗口。 由于网络设计部署上的缺陷,该单位局域网在建成后就不断出现网络拥堵、网速特别慢 的情况,同时有些个别机器上的杀毒软件频频出现病毒报警,网络经常瘫痪,每次时间 都持续几十分钟,网管简直成了救火队员,忙着清除病毒,重装系统。对外WEB网站同样 也遭到黑客攻击,网页遭到非法篡改,有些网页甚至成了传播不良信息的平台,不仅影 响到网站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对政府形象也造成不良影响。(安全威胁根据拓扑图分析 )从网络安全威胁看,集团网络的威胁主要包括外部的攻击和入侵、内部的攻击或误用 、企业内的病毒传播,以及安全管理漏洞等信息安全现状:经过分析发现该公司信息安 全基本上是空白,主要有以下问题: 公司没有制定信息安全政策,信息管理不健全。 公司在建内网时与internet的连接没有防火墙。 内部网络(同一城市的各分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安全保障为了让网络正常运行。 根据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信息安全要求,近期公司决定对该网络加强安 全防护,解决目前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 三、安全需求 从安全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咨询 安全建设应该遵照7分管理3分技术的原则,通过本次安全项目,可以发现集团现有安 全问题,并且协助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组织体系。 2、集团骨干网络边界安全 主要考虑骨干网络Internet出口处的安全,以及移动用户、远程拨号访问用户的安 全。 3、集团骨干网络服务器安全 主要考虑骨干网络网关服务器和集团内部的服务器,包括OA、财务、人事、内部W EB等内部信息系统服务器区和安全管理服务器区的安全。 4、集团内联网统一的病毒防护 主要考虑集团内联网,包括总公司在内的所有公司的病毒防护。 5、统一的增强口令认证系统 由于系统管理员需要管理大量的主机和网络设备,如何确保口令安全称为一个重要的 问题。 6、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 通过在集团内联网部署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实现集团总部对全网安全状况的集监 测、安全策略的统一配置管理、统计分析各类安全事件、以及处理各种安全突发事件。 7、专业安全服务 过专业安全服务建立全面的安全策略、管理组织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全面评估企业 网络的信息资产及其面临的安全风险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主机加固和网络加 固。通过专业紧急响应服务保证企业在面临紧急事件情况下的处理能力,降低安全风险 。 四、方案设计 骨干网边界安全 集团骨干网共有一个Internet出口,位置在总部,在Internet出口处部署LinkTrust Cyberwall-200F/006防火墙一台。 在Internet出口处部署一台LinkTrust Network Defender领信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交换机端口镜像的方式,将进出Internet的流量 镜像到入侵检测的监听端口,LinkTrust Network Defender可以实时监控网络的异常流量,防止恶意入侵。 在各个分公司添加一个DMZ区,保证各公司的信息安全,内部网络(同一城市的各分公 司)之间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具体部署如下图所示: 骨干网服务器安全   集团骨干网服务器主要指网络的网关服务器和集团内部的应用服务器包括OA、财 务、人事、内部WEB等,以及专为此次项目配置的、用于安全产品管理的服务器的安全。   主要考虑为在服务器区配置千兆防火墙,实现服务器区与办公区的隔离,并将内部 信息系统服务器区和安全管理服务器区在防火墙上实现逻辑隔离。还考虑到在服务器区 配置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配置百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主机及网络层面的 主动防护。 漏洞扫描   了解自身安全状况,目前面临的安全威胁,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定期的了解存在 那些安全漏洞,新出现的安全问题等,都要求信息系统自身和用户作好安全评估。安全 评估主要分成网络安全评估、主机安全评估和数据库安全评估三个层面。   内联网病毒防护   病毒防范是网络安全的一个基本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病毒传播、感染的各种方式 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集团网络的特点,在网络安全的病毒防护方面应该采用"
第1章 视频监控技术概述 1 1.1 引子 2 1.1.1 安全防范的雏形 2 1.1.2 网络视频监控 2 1.1.3 智能视频识别 2 1.1.4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 3 1.2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过程 3 1.2.1 模拟视频监控时代 4 1.2.2 数字视频监控时代 6 1.2.3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时代 7 1.3 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 8 1.3.1 光学成像器件 8 1.3.2 视频编码压缩算法 8 1.3.3 视频编码压缩芯片 9 1.3.4 视频管理平台 9 1.4 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 10 第2章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13 2.1 模拟监控系统的构成 14 2.2 视频采集设备 14 2.2.1 摄像机相关技术 15 .2.2.2 镜头相关介绍 19 2.2.3 防护罩 23 2.2.4 云台及解码器 23 2.2.5 一体球型摄像机 24 2.3 信号传输设备 27 2.3.1 视频信号的传输 27 2.3.2 视频分配器 28 2.3.3 控制信号的传输 28 2.3.4 系统供电 29 2.4 矩阵控制设备 29 2.4.1 矩阵工作原理 29 2.4.2 矩阵的主要功能 30 2.4.3 ptz控制原理 31 2.4.4 控制键盘介绍 31 2.5 显示与录像设备 31 2.5.1 多画面处理器 31 2.5.2 图像显示设备 33 2.5.3 长延时录像机 34 2.6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 34 2.6.1 系统需求分析 34 2.6.2 摄像机的选型 36 2.6.3 镜头的选型 37 2.6.4 矩阵的选型 37 2.7 典型厂家设备介绍 37 2.7.1 泰科discover系列半球 37 2.7.2 泰科speeddome快球 38 2.7.3 泰科megapower 48矩阵 40 2.8 本章小结 41 第3章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 43 3.1 多媒体技术基础 44 3.1.1 图像的色彩模型 44 3.1.2 图像的色彩空间变换 46 3.1.3 图像的基本属性 47 3.1.4 图像的格式与质量 48 3.1.5 数据压缩方法 49 3.2 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53 3.2.1 色相变换过程 54 3.2.2 区块切割与采样 55 3.2.3 离散余弦(dct)变换 57 3.2.4 量化过程介绍 58 3.2.5 z字形编码过程 59 3.2.6 dc系数及ac系数编码 59 3.2.7 熵编码介绍 61 3.2.8 jpeg数据流介绍 61 3.2.9 jpeg解压缩过程 61 3.3 视频(动态图像)编码压缩 62 3.3.1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 62 3.3.2 视频压缩的可行性 62 3.3.3 图像格式说明 63 3.3.4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66 3.3.5 帧率、码流与分辨率 67 3.3.6 视频编码模型 68 3.3.7 运动补偿技术介绍 69 3.4 主流视频编码技术 70 3.4.1 mjpeg编码压缩 70 3.4.2 mpeg-1技术介绍 71 3.4.3 mpeg-2技术简介 75 3.4.4 mpeg-4技术介绍 76 3.4.5 h.264技术说明 80 3.4.6 视频编解码技术应用 82 3.5 本章小结 84 第4章 硬盘录像机(dvr)技术 87 4.1 dvr产品介绍 88 4.1.1 dvr发展历史 88 4.1.2 dvr工作原理 89 4.1.3 软压缩与硬压缩 89 4.1.4 dvr芯片介绍 91 4.1.5 dvr的录像文件管理 92 4.1.6 dvr配置及接口 93 4.1.7 dvr的关键技术 96 4.1.8 dvr术语介绍 96 4.2 dvr软硬件构成 97 4.2.1 嵌入式dvr 97 4.2.2 pc式dvr 100 4.2.3 嵌入式对比pc式dvr 101 4.3 dvr软件功能 102 4.3.1 设备配置及管理 103 4.3.2 录像管理 103 4.3.3 报警管理 104 4.3.4 视频存储与备份 105 4.3.5 视频浏览与回放 105 4.3.6 设备网管维护 106 4.3.7 用户的管理 106 4.3.8 用户操作日志审计 107 4.4 dvr的应用架构 107 4.4.1 单机工作模式 107 4.4.2 模数混合架构 108 4.4.3 多机联网模式 109 4.5 dvr的亮点功能 111 4.5.1 dvr的多码流技术 111 4.5.2 视频分析技术应用 113 4.5.3 混合dvr技术 113 4.5.4 智能检索与回放 115 4.5.5 场景重组技术 116 4.5.6 视频加密技术 116 4.6 dvr产品选型 117 4.7 dvr的常见故障 119 4.7.1 pc式dvr的常见故障 119 4.7.2 嵌入式dvr的常见故障 119 4.8 dvr应用案例 120 4.8.1 dvr带宽设计 120 4.8.2 dvr存储设计 121 4.9 dvr设置与操作 122 4.9.1 dvr的系统设置 122 4.9.2 dvr的应用操作 122 4.10 dvr产品介绍 123 4.10.1 海康ds-9000介绍 123 4.10.2 朗驰欣创lc7300介绍 126 4.11 本章小结 129 第5章 视频编码器技术 131 5.1 dvs产品介绍 132 5.1.1 dvs发展历程 132 5.1.2 dvs对比dvr 132 5.1.3 dvs的工作原理 134 5.2 dvs产品软硬件构成 135 5.2.1 dvs硬件构成 135 5.2.2 dvs软件构成 136 5.3 dvs系统应用架构 139 5.3.1 矩阵+dvs混合架构 139 5.3.2 dvs+nvr架构 140 5.4 dvs的亮点功能 141 5.4.1 dvs的anr技术 141 5.4.2 dvs冗余技术 142 5.4.3 dvs的多码流技术 143 5.4.4 dvs的poe技术 145 5.4.5 dvs的音频功能 145 5.4.6 dvs组播应用 146 5.4.7 带视频分析功能的dvs 147 5.5 dvs产品选型 147 5.5.1 dvs的主要参数 147 5.5.2 dvs产品的架构 148 5.5.3 编码压缩方式 148 5.5.4 视频分析功能 148 5.5.5 各类接口资源 149 5.5.6 标准化与开放性 150 5.5.7 设备的稳定性 150 5.6 dvs的集成整合 150 5.6.1 dvs的sdk集成 150 5.6.2 dvs的sdk功能 151 5.7 dvs设置与应用 152 5.7.1 dvs工作流程 152 5.7.2 dvs码流分析 153 5.7.3 dvs主要参数说明 153 5.7.4 dvs配置过程 154 5.8 dvs产品介绍 155 5.8.1 nice编码器nve1008 155 5.8.2 朗驰欣创lc8304编码器 157 5.8.3 海康ds-6100编码器 160 5.9 本章小结 162 第6章 网络录像机(nvr)技术 163 6.1 nvr产品介绍 164 6.1.1 nvr的功能角色 164 6.1.2 nvr的功能模块 166 6.1.3 nvr对比dvr 166 6.1.4 pc式与嵌入式nvr 168 6.2 nvr的技术指标 170 6.2.1 nvr的平台需求 170 6.2.2 nvr的瓶颈分析 171 6.2.3 nvr的软件功能 173 6.3 nvr产品亮点功能 178 6.3.1 视频间件技术应用 178 6.3.2 anr技术 179 6.3.3 nvr冗余技术 180 6.3.4 视频标签功能 181 6.3.5 带视频分析功能的nvr 181 6.4 nvr产品选型要点 181 6.4.1 nvr典型参数 181 6.4.2 nvr产品选型 182 6.5 nvr应用案例分析 183 6.5.1 需求分析 183 6.5.2 网络带宽设计 185 6.5.3 nvr存储设计 186 6.6 nvr产品介绍 187 6.6.1 东方网力nvr2000介绍 187 6.6.2 科达nvr2860介绍 191 6.7 本章小结 195 第7章 网络摄像机(ipc)技术 197 7.1 ipc产品介绍 198 7.1.1 ipc的定义 198 7.1.2 ipc的主要功能 199 7.1.3 ipc的分类 199 7.1.4 ipc的优势 200 7.1.5 ipc的常用术语介绍 203 7.2 ip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04 7.2.1 ipc的硬件构成 204 7.2.2 ipc的软件构成 206 7.2.3 ipc的工作原理 208 7.3 ipc数据的网络传输 208 7.3.1 网络传输协议介绍 208 7.3.2 视音频流的传输 210 7.3.3 控制信号的传输 211 7.4 ipc的核心技术 211 7.4.1 光学成像技术 211 7.4.2 视频编码算法 211 7.4.3 编码压缩芯片 212 7.4.4 视频分析技术 212 7.5 ipc的亮点功能 214 7.5.1 ipc的3g功能 214 7.5.2 poe技术 215 7.5.3 本地缓存功能 215 7.5.4 ddns支持 216 7.5.5 ipc的安全通信 216 7.5.6 报警改变帧率技术 218 7.5.7 ipc的多码流技术 218 7.5.8 视频质量控制qos 219 7.5.9 视频移动探测 220 7.6 ipc的选型要点 220 7.6.1 ipc的主要参数 220 7.6.2 图像质量 221 7.6.3 网络适应性 221 7.6.4 编码压缩算法 221 7.6.5 系统安装与升级 222 7.6.6 产品许可授权方式 222 7.6.7 二次开发与集成 222 7.6.8 厂商产品线考察 223 7.7 ipc的应用设计 223 7.7.1 需求分析 223 7.7.2 系统架构 225 7.7.3 带宽与存储设计 225 7.7.4 系统的主要功能 226 7.8 ipc产品介绍 227 7.8.1 axis公司p33系列ipc 227 7.8.2 海康ds-2cd862mf介绍 229 7.9 本章小结 231 第8章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 233 8.1 模拟监控时代的高清 234 8.1.1 电视制式及分辨率 234 8.1.2 高清模拟摄像机 235 8.1.3 高清信号传输 235 8.1.4 高清显示设备 235 8.2 数字时代的高清技术 236 8.2.1 高清电视(hdtv)标准 236 8.2.2 高清ip摄像机 237 8.3 高清摄像机的优势 237 8.3.1 覆盖范围 238 8.3.2 图像细部特征 239 8.3.3 数字云台功能 239 8.3.4 视频校正与处理 240 8.3.5 360°全景摄像机 241 8.4 高清摄像机的关键技术 241 8.4.1 高清配套镜头 242 8.4.2 图像传感器 242 8.4.3 图像灵敏度问题 242 8.4.4 编码压缩算法 242 8.4.5 高清信号传输 243 8.4.6 视频管理平台支持 243 8.4.7 高清信号显示 243 8.5 高清监控的障碍 243 8.5.1 高带宽占用 244 8.5.2 海量存储问题 244 8.5.3 高成本问题 244 8.6 高清摄像机的应用 245 8.6.1 需求分析 245 8.6.2 像素数量计算 245 8.6.3 摄像机选型 246 8.6.4 系统架构说明 247 8.6.5 视频传输与存储 247 8.7 百万高清的产品介绍 247 8.7.1 mobotix智能高清摄像机 247 8.7.2 axis高清摄像机q1755 251 8.8 本章小结 252 第9章 视频内容分析(vca)技术 253 9.1 视频分析技术说明 254 9.1.1 视频内容分析技术背景 254 9.1.2 视频分析实现功能 255 9.1.3 视频数据结构介绍 257 9.2 vmd技术介绍 259 9.2.1 vmd技术原理介绍 259 9.2.2 vmd技术的缺陷 259 9.3 vca技术介绍 260 9.3.1 vca技术的原理 260 9.3.2 vca技术的突破 260 9.3.3 vca的关键技术 262 9.4 视频分析工作机制 263 9.4.1 视频分析软件框架 263 9.4.2 视频分析的工作流 263 9.4.3 视频分析算法模块 264 9.4.4 视频分析过程 267 9.5 视频分析技术难点 269 9.5.1 环境因素 269 9.5.2 视频场景相关因素 270 9.5.3 平台及芯片的限制 270 9.5.4 成像因素 271 9.6 视频分析系统架构 272 9.6.1 前端独立单元 272 9.6.2 后端服务器方式 273 9.6.3 智能dvs或ipc 274 9.6.4 前后端混合架构 275 9.6.5 目前的架构情况 275 9.7 视频分析的主要应用 276 9.7.1 安全类应用 276 9.7.2 非安全类应用 279 9.7.3 摄像机状态检测 281 9.7.4 特色功能介绍 282 9.8 视频分析软件及设置 283 9.8.1 视频分析设置程序 283 9.8.2 vca设置过程举例 284 9.9 视频分析技术实施 286 9.9.1 视频分析实施流程 287 9.9.2 摄像机部署要点 287 9.9.3 vca效果评定 287 9.10 视频分析产品选型 288 9.10.1 算法实现方式 288 9.10.2 系统架构 289 9.10.3 集成性与易用性 289 9.11 智能编码器设计 290 9.11.1 视频分析过程 290 9.11.2 智能编码器设计 290 9.12 视频分析产品介绍 291 9.12.1 nice视频分析技术介绍 291 9.12.2 星电子视频分析技术 292 9.13 本章小结 295 第10章 网络视频传输与交换 297 10.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298 10.1.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 298 10.1.2 mpeg-4技术说明 298 10.1.3 系统的视频传输 299 10.2 网络传输协议介绍 300 10.2.1 osi模型介绍 300 10.2.2 传输层介绍 303 10.2.3 tcp与udp协议 304 10.2.4 rtp与rtcp协议 307 10.2.5 rtsp与rtvp简介 309 10.2.6 网管协议snmp 310 10.3 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 310 10.3.1 网络视频监控数据流 310 10.3.2 视频流的编码 311 10.3.3 rtp打包过程 311 10.3.4 视频流封装过程 312 10.3.5 视频封装格式 312 10.3.6 视频传输过程 313 10.3.7 网络性能参数说明 313 10.4 组播技术介绍 316 10.4.1 单播、组播与广播 316 10.4.2 组播在视频监控的应用 319 10.5 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监控的应用 320 10.5.1 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20 10.5.2 流媒体概念 321 10.5.3 流媒体在视频监控的 应用 322 10.6 sip协议介绍 324 10.6.1 信道分离技术 324 10.6.2 sip架构下的数据传输 325 10.7 视频互联互通 326 10.7.1 视频互联互通的意义 326 10.7.2 视频互联互通的方式 326 10.7.3 onvif及psia介绍 326 10.8 本章小结 327 第11章 央管理软件(cms) 329 11.1 cms介绍 330 11.1.1 cms的定义 330 11.1.2 cms的发展历程 331 11.1.3 cms的发展方向 336 11.2 cms的原理及组成 338 11.2.1 cms的结构 338 11.2.2 cms的组成 338 11.2.3 cms的工作流程 345 11.3 cms的主流架构 348 11.3.1 完全集型 348 11.3.2 完全分散型 348 11.3.3 多级cms架构 349 11.4 cms的客户软件功能 350 11.4.1 设备管理模块 350 11.4.2 视频操作模块 353 11.4.3 事件调查与用户审计 358 11.4.4 报警管理功能 358 11.4.5 系统诊断与维护 359 11.4.6 用户权限管理 360 11.5 cms的增强功能 362 11.5.1 cms服务器冗余 362 11.5.2 冗余nvr机制 364 11.5.3 网络冗余机制 365 11.5.4 安全登录功能 365 11.6 cms的特色功能 365 11.6.1 智能回放检索技术 365 11.6.2 多路图像拼接 367 11.6.3 应急预案功能 368 11.6.4 视频时间链表 368 11.6.5 视频编辑器 369 11.6.6 模糊索引功能 369 11.7 cms平台的考核 369 11.7.1 平台稳定性 369 11.7.2 系统可扩展性 370 11.7.3 系统兼容性 370 11.7.4 系统升级 371 11.7.5 系统安全性 371 11.7.6 cms的维护 372 11.7.7 系统容量支持 372 11.7.8 系统管理及维护 375 11.7.9 良好的人机界面 376 11.8 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 377 11.8.1 系统集成的意义 377 11.8.2 硬件集成方式 377 11.8.3 api方式集成 378 11.8.4 视频转码技术介绍 380 11.9 cms产品介绍 381 11.9.1 互信互通全球眼平台 381 11.9.2 星电子vivs平台 381 11.9.3 东方网力pvg平台 389 11.9.4 广州睿捷cms介绍 396 11.10 本章小结 401 第12章 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应用 403 12.1 存储基础知识 404 12.1.1 计算机i/o技术 404 12.1.2 磁盘结构与原理 404 12.1.3 硬盘接口技术 408 12.1.4 磁盘阵列技术 410 12.1.5 磁盘iops及带宽 412 12.1.6 磁盘的性能测试 413 12.2 raid技术介绍 415 12.2.1 raid技术基础 415 12.2.2 raid0技术介绍 418 12.2.3 raid1技术介绍 420 12.2.4 raid2简介 421 12.2.5 raid3技术介绍 421 12.2.6 raid4简介 422 12.2.7 raid5技术介绍 422 12.2.8 raid技术的比较 423 12.3 das、nas和san 424 12.3.1 存储系统架构的发展 424 12.3.2 das技术 425 12.3.3 nas技术 427 12.3.4 san技术 430 12.3.5 iscsi技术 431 12.3.6 存储架构比较 433 12.4 视频监控的存储应用 435 12.4.1 视频监控存储特点 435 12.4.2 视频监控存储需求 437 12.4.3 视频存储的瓶颈说明 440 12.4.4 视频存储的主要架构 443 12.4.5 视频数据归档备份 446 12.4.6 视频存储设计部署 447 12.4.7 视频存储应用案例一 449 12.4.8 视频存储应用案例二 451 12.5 视频存储系统的扩容 452 12.5.1 dvr系统存储扩容 453 12.5.2 nvr系统存储扩容 453 12.5.3 存储扩展注意事项 453 12.6 本章小结 453 第13章 视频解码与图像显示 455 13.1 监视器 456 13.1.1 监视器的分类 456 13.1.2 crt与lcd监视器 456 13.2 视频解码器 457 13.2.1 硬解码器 457 13.2.2 软解码器 458 13.2.3 万能解码器 458 13.2.4 解码器的考核点 459 13.3 控制心应用 459 13.3.1 系统架构配置 460 13.3.2 控制室操作应用 461 13.4 本章小结 463 第14章 智能网络视频系统实战 465 14.1 智能网络视频系统设计 466 14.1.1 本书知识点回顾 466 14.1.2 系统架构设计 469 14.1.3 系统稳定性考虑 470 14.2 智能网络视频系统选型 471 14.2.1 视频编码系统 471 14.2.2 平台系统考核 472 14.2.3 视频内容分析系统 472 14.2.4 网络系统设计 473 14.2.5 存储系统设计 473 14.3 招标文件案例分析 473 14.3.1 招标文件需求分析 473 14.3.2 投标文件响应结论 475 14.4 10年之后……大话ivs 477 第15章 ivs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479 15.1 高铁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480 15.1.1 高铁项目简介 480 15.1.2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480 15.1.3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层次 481 15.1.4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拓扑 483 15.1.5 高铁视频监控关键因素 483 15.1.6 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 484 15.1.7 视频监控存储的考虑 486 15.1.8 铁路视频监控的平台软件 486 15.2 机场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应用 487 15.2.1 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487 15.2.2 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的架构 487 15.2.3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构成 489 15.2.4 视频监控系统关键因素 490 15.2.5 视频分析技术在机场的应用 491 15.2.6 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 491 15.2.7 机场视频监控的平台软件 492 15.3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 493 15.3.1 平安城市简介 493 15.3.2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的特点 494 15.3.3 平安城市监控主流架构 495 15.3.4 全球眼监控平台介绍 497 15.3.5 某平安城市应用案例 503 参考文献 507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目 录 第1章 概述 9 1.1 项目背景 9 1.2 现状分析 9 1.3 设计目标 10 1.4 设计原则 11 1.5 设计标准 13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15 2.1 设计思路 15 2.2 系统架构 16 2.3 系统组成 17 2.3.1 前端系统 17 2.3.2 传输网络 17 2.3.3 平台 18 2.4 功能设计 18 2.5 系统特点 20 2.5.1 符合电网技术规范 20 2.5.2 采用应用整合技术 22 2.5.3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 23 2.5.4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 24 2.5.5 采用热备冗余技术 25 2.5.6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26 第3章 前端系统设计 27 3.1 前端概述 27 3.2 通信控制器 27 3.2.1 接口概述 27 3.2.2 设备概述 28 3.2.3 主要功能 29 3.3 视频监控系统 30 3.3.1 监控点分布 31 3.3.2 摄像机选型 36 3.3.3 监控点部署 37 3.3.4 监控点配套 38 3.3.5 视频处理单元 38 3.3.6 智能视频分析 40 3.4 音频系统 44 3.4.1 监听子系统 44 3.4.2 广播子系统 44 3.4.3 语音对讲子系统 44 3.5 动环监控系统 44 3.5.1 动环监控报警主机 44 3.5.2 环境监测子系统 45 3.5.3 入侵报警子系统 48 3.5.4 火灾报警子系统 52 3.5.5 门禁子系统 53 3.5.6 智能控制子系统 56 3.5.7 SF6泄漏报警子系统 58 3.6 传输系统 59 3.6.1 网络交换机 59 3.6.2 网络光端机 60 3.7 站端客户端 61 3.8 站端保障系统 62 3.8.1 防雷 62 3.8.2 抗干扰 63 3.8.3 供电电源 63 3.8.4 组屏与布线 64 第4章 传输网络设计 65 4.1 E1专线方式 65 4.2 以太网方式 66 4.3 3G拨号方式 66 第5章 平台设计 68 5.1 地区级平台 68 5.2 省级平台 68 5.3 硬件设备组成 69 5.3.1 服务器 69 5.3.2 客户端 71 5.3.3 存储设备 72 5.3.4 解码设备 73 5.3.5 大屏显示设备 73 5.3.6 主干网交换机 75 5.3.7 防火墙 76 5.3.8 时间同步装置 78 5.3.9 短信报警模块 79 第6章 平台软件设计 80 6.1 平台架构 80 6.1.1 基础开发平台 81 6.1.2 平台服务 81 6.1.3 业务逻辑子系统 81 6.1.4 应用系统 81 6.1.5 Web Service接口 81 6.2 平台特点 81 6.3 平台运行环境 82 6.3.1 操作系统 82 6.3.2 数据库 82 6.3.3 双机切换软件 82 6.4 平台模块 82 6.4.1 心管理模块 83 6.4.2 存储管理模块 84 6.4.3 存储模块 84 6.4.4 流媒体模块 84 6.4.5 报警模块 84 6.4.6 网管模块 84 6.4.7 云台代理模块 85 6.4.8 客户端 85 6.4.9 电视墙模块 86 6.4.10 设备接入模块 86 6.4.11 智能分析模块 86 6.4.12 平台级联模块 87 6.5 平台基本功能 87 6.5.1 视频监控 87 6.5.2 录像管理 88 6.5.3 存储管理 88 6.5.4 数据转发 89 6.5.5 语音功能 89 6.5.6 远程控制 89 6.5.7 报警管理 90 6.5.8 电子地图 90 6.5.9 权限管理 91 6.5.10 安全管理 91 6.5.11 系统管理 91 6.5.12 报表管理 93 6.5.13 Web配置及监控 93 6.6 平台扩展功能 93 6.6.1 环境监控 93 6.6.2 门禁管理 94 6.6.3 大屏控制 94 6.6.4 视频分析及智能后检索 94 6.6.5 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联动 95 6.7 平台性能参数 95 图 表 图表 1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拓扑图 17 图表 2前端系统拓扑图 27 图表 3 50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2 图表 4 22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4 图表 5 110kV变电站典型平面图 36 图表 6 地区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8 图表 7 省级平台典型配置图 69 图表 8 电力行业平台软件架构层次图 80 图表 9多域平台互联示意图 83 概述 1 项目背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担负着所在区域的高低压变换及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