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项目式学习框架构建(1)

本文将讨论以下问题:

1. 我们不清楚自己应该学什么来实现特定目标的原因

2. 应该用什么原则选择学习内容

3. 获得可实现目标学习框架的一种路径

 

成年人的学习必须要考虑效率,毕竟,穷,这个病要快点治。

--王工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传》

 

导语

 

最近,一个学员,金工专业,问我,自己想从事量化或者VC,想做些准备,但是不知道学啥。

前段时间,一个学员,私募量化从业入行,问我,应该深入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

经常,学员们问,老师,有啥推荐的书吗?

 

貌似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想努努力的,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学习的想法。没入行时候想学点东西应付面试,刚入行时候想学点东西快速成长,入行久了遇到瓶颈希望学点东西实现突破。在现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下,碎片化学习、有声听书、免费视频、电子书,只要你想要的,似乎都能找到。学习资料的获取是如此容易,然后,如果一个人盯着周围的人是否学习,总是会碰到有人在学点什么,就出现了别人都在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自己不学习可能就会被淘汰的焦虑感。

有这样的焦虑感有些时候是件好事,因为这可能算是一种外界强迫内生的动力来源。缓解这种焦虑感的方式当然是让自己忙起来,学点什么。然后,就是本文的主题了,到底,我们要学点什么?怎么选?

 

 

节壹

 

 

在想清楚我们要学点什么之前,其实我们要想清楚,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问题而自己没有思路解决。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困扰了我很久。高中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惑。老师教啥,自己学啥,把题做会了,应付应付高考就好了。当时自己也比较喜欢读书,言情的、历史的、悬疑的、经济的、营销的,当时能找到的、感兴趣的,都会看看,只要不被老师没收就行。大学的时候算是个过渡,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啥都看看,只要不挂科就行。然后就上班了。

从自己领工资的第一个月起,就感受到了以前没有体会过的压力,最直接的就是钱。一个月家庭的固定支出在那,有个维持生存和幸福生活的底线,那就想办法好好干活争取涨工资吧,然后开始想学习,然后开始问,我要学点啥?

 

这个时候,我翻遍了自己本就匮乏的人生经验,貌似没啥可以参照的。然后才发现,自己压根就没培养过这个方向的思考能力。学校里面,考试这个历史使命般的目标是学校和家长定的,那么应付考试需要准备哪些内容,进行哪些练习也都由学校和家长详细、周全、成体系的进行了安排。

也就是说,传统的学校教育培养了我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但是剥夺了给我们思考接受哪些知识的机会。

这一点,其实是很可悲的。

 

当已经面对学什么的选择时,我们恰好又面对着工作的压力,周围人都在学习的焦虑,自己因为迷茫迟迟没有动作,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很容易放弃去思考自己要学点什么的思考,就近捡起一个看起来在提升自己的学习机会,先行动起来。只要开始了学习,忙起了自己所谓提升的事情,心里都会感觉两个字,舒坦。

至于学的是什么,对自己有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这一点,其实是另一种可悲。

 

其实,在面对众多压力的时候,更多的人都是思考了即将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有没有关联的。这一点其实在学校也确实接触过。我们清楚的知道,老师说的重点,那考试时候是非常可能是重点的。老师讲重点的时候一般会说历年高考这个都可能会考啊,以此说明重点之所以是重点的原因,但是同样可惜的是,我们自己并没有自己体会这样经验的总结过程。有些人可能会说,因为重点是出现概率高的知识点啊,老师不是讲了嘛,那么,老师统计了,我们自己有统计过吗?另外,即使我们统计过,也是研究给定考试内容框架下应付特定目标(比如高考)的学习内容。工作岗位上的我们更经常面对的是我们希望做好某一个方向的事情,但是做好这个方向所需掌握的特定内容框架并不一定存在,是需要我们自己思考构建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为会从就近找个学习的东西以缓解焦虑感而不考虑学的东西与自己的关联,这种模式,转变为列举和自己相关联的知识领域,注意,是列举。

 

举个例子(因为是一个朋友的例子,你看到的话,不要。。打我),在学习期权定价相关的内容时,你发现需要掌握都数学知识包括微分、积分、极限、数学分析、随机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概率论、测度论、常微分方程等等,如果你的目标是半年内自己能够推导理清期权定价的模型,然后这些知识其实都是你觉得和自己相关联,并且需要学习一下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数学知识的准备,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实现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一句基础不好,当年选错了专业可以作为自己放弃的万金油台阶。

刚刚这个例子其实还是个不错的例子,因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更多朋友的情况是,我希望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也希望工作上有些进步,所以穿搭、烹饪、历史、心理学、管理、演讲、英语等等都有可能是和自己相关联的知识,都提高了自己。

 

感觉自己已经思考了即将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关联,这种思维方式因为给了自己一个作规划和思考的过程,让我们的选择看似合理有规划,但是如果没有思考这种和自己关联的原则本身的合理性,那么,其实也就只能说我们的选择是符合我们选择学习内容的原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列举方式下列出来的东西有多靠谱。

这一点,其实更可悲。以为自己考虑周全,其实,考虑这个动作本身存在缺陷。简单思考了之后的心安理得更麻烦的一个地方在于,自己可能跳不出已经存在的思路,也就会在相信自己接下来只要坚持下来就可以有所改善的心理预期中,迎来不那么丰满的结局。

 

 

节贰

 

 

对于成年人,究竟应该如何思考学习什么这个问题呢?选择哪些知识进行学习时候,用作选择的原则应该是怎样的呢?

 

其实,最需要先明确的是,成年人的学习有什么样的要求。成年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能实现目标的内容,这是对于一个成年人学习的本质要求。这样的要求有两个重要的维度,时间和目标。举个例子,如果你开了一家饭店,目标是给客户做满汉全席,然后你是大厨,现在会西红柿炒蛋加煮泡面,然后你决定一年学一道菜,然后所有菜都自己会做了才开门营业,那么,你需要多少时间学成呢?满汉全席至少108道菜,也就是要准备108年。。。。按照这个学习效率,人都凉了,还开什么店?那么如果一个月学10道呢?一年就学完了,先不说学习质量,但是最起码这个店明年就可以开门营业了,也就是目标达成了。

 

在明白了成年人的学习中目标导向、时间要求是核心的考虑标准之后,我们再看一眼刚刚举的满汉全席的例子。目标就是做满汉全席,那么这样一个目标下包含哪些需要学习的内容,每道菜都应该怎么做是非常明确清晰的,也就是实现目标对应的学习框架是完整并且成熟的。我们知道,切菜是学习框架之内的内容,而抠脚不是,那么抠脚就不用学了。这样,也就知道哪些事情与目标直接相关,哪些事情与目标没关系,不去做与目标无关的事情,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我们在某道菜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知道火候应该怎么掌握会让这个菜比较好吃,但是,我们会研究不同的火候控制,食材里面是不是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同比例、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吗?不会的。也就是一个成熟的学习框架其实会明确某个内容的学习深入程度,满足目标则恰到好处,如果太过深入,其实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二步。

 

总结来说,一个能够满足目标的学习框架需要告诉我们需要学什么,不需要学什么,需要学的要学到什么深度。知识框架包含知识的完整性和学习深度的恰当性是我们当前已知用于衡量一个知识框架的两个维度,后面会再提一个维度,在自己按照项目式学习构建框架的时候。

 

当前提到的完整性和恰当性足够我们衡量实现特定目标的知识框架了,那么,这样的知识框架如何构建呢?两种路径,一种是别人做好了的我们拿来用,另一种就是自己摸索着构建。

先说最简单的,别人做好了的我们拿来用。

 

 

节叁

 

我现在工作恰好是在教育行业,然后营销、电销业务现在自己投入的精力比较多,以前做研发。那么,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为啥大家要学CFA呢?这个问题我也想了挺长时间。你可以说CFA是金融行业找工作时候的一个加分项,部分地区政策有倾向,别人从业的都在考那么我也要考一下,学完了可以代表我的金融知识储备水平,等等。如果有这样的类似问题的话,我反问一句,那CFA在被大家认可之前,大家为什么来学CFA的内容呢?

对于一个教育产品来说,如果是这种制定知识框架的产品,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最早期必然要求这个框架满足了一群人实现自己目标的需求。认可的人多了,那事情就另说了,这一点不在我们构建学习框架的范围内。

 

那么,如何挑选一个可以满足自己目标需求,别人做好了的学习框架呢?这样需要看一下需求和满足需求两方的交易达成过程。

首先是需求方有自己特定的目标,我们现在假定局限在学习知识角度,完整的学完一个知识框架之内的内容可以实现自己的某个目标。那么,满足需求,也就供给方如何设计产品呢?首先是产品定位,也就是设计的产品是面向哪些人的什么样需求的。比如市面上很多免费也好,低价也好的Python课程是面向Python零基础、非计算机背景学员,满足其初步了解Python语言的需求。

有人会问,Python不是可以做很多东西吗?怎么是初步了解呢?有的还有具体的爬虫啊、量化投资的例子讲解?最近我接触某个培训机构的课程社群里面,班主任会在开班会时候发各种学员的成果,然后,里面有一个量化投资的例子,这个也恰好我熟一点,是个通达信的代码,说Python写的。。。所以,都只是营销而已。那么这些课程里面那些类似爬虫的例子呢?衡量标准也很简单,如果你自己想写其他复杂的需求,能弄的了吗?所以,都只是营销而已,为了让你付钱。

 

所以,其实供给者很清楚,产品定位下的客户适合学习的内容和能够达到的程度,这个是满足需求者真实需求的,剩下额外的,是满足需求者对自己过高的需求画的大饼。这个时候,产品的价格,学习的知识范围和深度的的确确是匹配的,这个也是教育产品有价值的地方,但是存在偏差的地方,一般都会在供给者画的大饼一般满足了需求者的过高需求,注意,需求者一般对自己都会对自己花的金钱成本有过高的需求,然后,交易达成,需求者感觉自己很厉害,其实那个是吃饼吃的很开心,感觉自己实现了那个不现实的需求。当然,从结果看,供给者获得应得的收入,需求者完成了自己当前阶段适合的目标而不是自己那个虚幻的想象,也就有所进步。其实是皆大欢喜。

但是,我们不能排除教育产品只有营销,内容水货的情况。关于教育产品如何选择,以后我看看有机会再给大家讲一下,毕竟,水有点深。

 

通过梳理供给者和需求者达成教育产品交易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有良心的供给者会提供给需求者符合其目标和水平的学习框架,那么这样一种方式是不是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学习问题呢?是不是遇到问题,需要学习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花钱解决?答案是否定的。

先说我的看法,付费方式获取别人的学习框架及对应内容确实可以满足某些特定阶段的目标,特别是入门阶段,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发现,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的学习框架越来越少,因为难度的增加和用户的减少导致供给者不愿意赔本赚吆喝,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知识体系中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我们自己探索的部分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会发现,用别人做好的学习框架其实只能满足自己大目标下一些非常初级的小目标,剩下的,还是需要自己去摸索。

 

这个时候,自己构建学习框架的思路和逻辑就显得异常重要。

 

那么,如何构建这样的学习框架,这个就是我会在下篇文章具体讲的,项目式学习框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