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3

数据链路层

基本概念

信道类型:点到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两种
***链路(link)和数据链路(data link)***:链路就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一根线);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子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是帧,网络层的信息+帧头+帧尾+物理层地址+校验值
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数据中出现结束或开始帧,会在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如果包含ESC本身,也需要加入转义字符"ESC")(3)差错控制 循环冗余检验CRC(用除法,不进位的加法),CRC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若得出的余数为0,则说明没有出错,如果除数位数足够长,错误一般都会检测到

两种情况下的数据链路层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广域网)

PPP协议: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所谓的三层结构(1)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用于异步串行或同步串行介质;(2)它使用LCP(链路控制协议)建立并维护数据链路连接;(身份验证,计费)(3)网络控制协议(NCP)允许在点到点连接上使用多种网络层协议
PPP协议帧格式:开始结束都是7E(01111110),PPP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PPP协议字节填充:类似于透明传输,会将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每个0x7E字节转变成为2字节序列(0x7D,0x5E);若信息字段中出现一个0x7D的字节,则将其转变成为2字节序列(0x7D,0x5D);若信息字段中出现ASCII的控制字符(即数值小于0x20的字符),则在该字符前面要加一个0x7D字节,同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PPP协议零比特填充方法: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的1,则立即填入一个0,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每当发现5个连续的1时,就把这5个连续1后的一个0删除。
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如果出现错误直接扔掉,只实现无差错接受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局域网)

用总线或者集线器连接的情况
共享通信媒体(1)静态划分信道(现在很少使用):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2)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主要被以太网采用),受控接入
共享通信媒体使用协议: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使用CSMA/CD协议,表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载波监听用来观察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在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大小
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的影响:检测到冲突所用的最长时间是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的2倍
重要特性: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争用期: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延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通常51.2us为争用期的长度;对于10Mb/s的以太网,在争用期可以发送512bit,即64字节,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度为64字节,凡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如果100Mb/s的以太网,此时为640字节),规定以太网的网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取争用期时间,定义参数k=Min[重传次数,10];从整数集合[0, 1, … , 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当重传达到16次仍然不能成功时即丢掉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以太局域网(以太网)

概述

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还有一个IEEE的802.3标准,两者差别很小,所以将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严格来说,“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实际使用时,我们将所有满足CSMA/CD协议的机制都称之为以太网。
数据链路层两个子层:LLC(Logical Link Control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子层,很多厂商生产的适配器上就仅仅装有MAC协议,而没有LLC协议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交付
集线器标准:10BASE-T

信道利用率

参数a:a = tau / T

MAC层

MAC层的硬件地址: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一个地址块可以生成2^24个地址(前24位为厂家,后面是厂家自己指定)
适配器检查MAC地址: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MAC地址,“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三种: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
MAC帧格式:目标地址(6字节),源地址(6字节),类型(2字节),末尾FCS校验(4字节),所以数据包大小为46~1500(64-18 = 46);传输时会在物理层中MAC帧前面插入8字节的前通码。
无效的MAC帧:(1)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2)用收到的帧校验序列FCS查出有差错;(3)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在46~1500字节之间;(4)有效的MAC帧长度为64 ~ 1518字节之间;(5)对于检查出的无效MAC帧就简单的丢弃,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帧间最小间隔:帧间最小间隔为9.6us,相当于96bit的发送时间,这样是为了使得对方有足够时间准备接受下一帧

扩展以太网

距离扩展:改为光纤,将不限于100米
物理层考虑扩展:集线器级联 使网络中计算机数量增加 组建成一个大的冲突域
数据链路层扩展:, 扩展局域网使用的是网桥,他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优化了以太网,之后网桥转化成了现在的交换机(不再接集线器,直接接计算机,此时数据传输就能避免冲突,可以使用全双工方式,带宽独享,安全)
优化以太网: 网桥设备 交换机 端口带宽独享 安全 基于MAC地址转发 学习构建MAC地址表

高速以太网

定义:速率大的或者超过100Mb/s的称之为高速以太网,仍然使用802.3的CSMA/CD协议。100BASE-T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100Base-T以太网的物理层:(1)100BASE-TX:使用2对UTP 5类线或屏蔽双绞线STP(2)100BASE-FX:使用2对光纤(3)100BASE-T4:使用4对UTP 3类线或5类线。
100Base-T特点:可以在全双工方式下工作而无冲突发生,因此,不使用CSMA/CD协议,MAC帧格式仍然是802.3标准规定的;保持最短帧长不变,但将一个网段的最大电缆长度减小到100m,帧间时间间隔从原来的的9.6us改为现在的0.96us

吉比特以太网

标准:1000BASE-X(光纤或双绞线)和1000BASE-T(双绞线)
Cisco建网3层模型: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