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的书写—认知练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论

  1. 拆解——拆解点画的构成要素
  2. 提取信息——提取方向
  3. 建立评价体系——怎样的方向表达是正确的?
  4. 反复训练
  5. 反馈并修正

拆解

即使是一笔横的时候,依然需要采取分解的手段进行刻意练习。它包含了以下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许你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一笔横的这些信息,但视觉系统在读取文字的图像信息时,是不会把所有的点画分拆成一组一组信息分别读取,而是先把文字当成一个整体读取,进而快速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图像本身的信息会被大脑删减,最后在你脑海中的只不过是一个被你大脑删减过的信息,而这些删减的信息,恰恰需要我们掌握。

如果把一个字,单独看十分钟甚至十五分钟,来读取这些信息,是否是可行的?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它更有可能让你浅尝即止,无异于划水。因为大脑的学习模式更加倾向于“强化部分的总和效果大于整体”,前者属于刻意训练,而后者的训练方式本身自带“划水”属性。

分析一下这些要素在大脑的判断过程

走向:无需判断,所见即所得。
长度:稍加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并自我判断。
方向:方向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书写者在观察的时候很容易被弧度所混淆,比如一笔看上去很像直线的弧线
弧度:在书写中这是一个难点,受制于“最省力原则”的修正以及书写动作表达的天然不精准性,需要反复地从书写角度去进行修正。从“刻意训练”的角度出发,弧度的训练应当是后期的训练要求,训练弧度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较小,放在一开始很容易让学习者产生挫败感。
速度:速度以及速度变化所带来的节奏,都会对书写造成影响,例如弧度。速度会让点画的弧度加大亦或是缩小。而一般人在初期接受书写训练的时候,通常都不会考虑到速度对书写的影响。
纵观这些要素,方向成为了在书写学习的早期一个最值得投入,同时也是边际收益最大的训练项目。

方向的种类

对方向的训练出发实际上是围绕一点:人不能够轻松流畅地表达较长的直线条,而只能够表达长度较短的直线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关节、肌肉与书写——正确学习书写的第一步中提到,书写的实质是利用关节与肌肉的活动从而表达出丰富的线条。关节的弧线活动使得点画的书写也同样是以弧线作为书写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假设一条横线的起点和端点项为A和B,中短距离的情况下,他们会呈现出这样的方向走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书法中,这两种方向的横极为常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把长度再延长,就会出现弧度过大的状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此夸张的“横”虽然是流畅轻松地书写,但显然在视觉上不能令人满意。把弧度尽可能地缩小,甚至缩小成直线,在视觉上是美观的,但却又让书写不再流畅轻松。对此悖论,古人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利用不同方向的波形去抵消整体线条的弧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误区

但上图所示的那些横,依然不是我们在传统书法中最常见到的长横的形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才是符合你们认知的长横,在硬笔上则被很多人简化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头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
  • 还要刻意地扭一下

这样的写法如果从美观性上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美观性并非是书写的最高优先级。大部分人是想要把字“写”好,而非把字“作”的XX一样。没有人会在日常书写的时候故意把硬笔刻意地“顿一下”。所以问题回到:“古人是不是也是如同上图演示的那样,需要“在头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还要刻意地扭一下?”

来看看古人真正的日常书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北魏时期的《佛说佛藏经卷》,反应出在日常书写状态下的形态。注意图片中绝大多数长横在起笔和收笔阶段都有“顿”一下的动作。但是各位在日常书写中,会用硬笔去刻意地“顿一下”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古人之所以会在书写的时候刻意“顿一下”,是因为毛笔是圆锥体的,如果不“顿一下”把笔毫铺开,那横的形态就是就是这个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利用了毛笔的“软且弹性”这样的特点,在起笔的时候把笔“顿一下”,就能快速地将笔毫铺开。古人把利用动作将毛笔快速铺开的技法称为“铺毫”,书法史上有各式各样的起笔形态,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能够让毛笔铺开,从而书写出足够粗的线条。(其实还会牵扯通过铺豪去将笔尖抵在纸上这样的动作,暂且不做赘述。)
毛笔是弹性的,如果起笔时把毛笔顿下去,自然在书写的中段会收到纸面的反作用,而弹性的存在使得点画在纸面行成“按—提—按”的姿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唐代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线条的提按本质上是书写者对毛笔弹性的顺应与驾驭,而不是刻意造作。**真正在书法领域造作的,恰恰是没有提按的玉箸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是清人王澍的作品,为了达到粗细一致的“玉筋”效果,不惜采取了烧毫和束毫的手段,可以看到左边的落款看起来相当怪异,就是因为把笔尖烧了所形成的。
对于毛笔来说,有提按是正常的,没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对于硬笔来说,没有提按是正常的,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方向判断

方向判断的难点,在于点画中段看上去很像直线。有两点原因:

  • 大多数人对线条的方向判断,都是依靠线条的上轮廓线,而忽视小轮廓线。而真正的判定需要去找出中轴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因为速度以及作者本身强大的熟练度,使得作者能够表现出非常微妙的弧度,让人看上去以为是一条直线。但含蓄不等于含糊,古人是以曲线作(似)直线,而非以直线作直线。

如将线条的方向从线条剥离出,、它必然不能以像或不像来作为明确的反馈。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适应刻意训练的需求。

  • 方向的正确性,请用箭头符号表达
  • 流畅而轻松的书写,放弃不适合长时间书写的手指,运用手腕甚至手臂来完成“最省力书写”
  • 线条的延展性与平滑性,使得线条的线制看起来流畅与美观

如果我们只是强调要流畅的表达线条的方向,那么只需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了,其他暂且不做为本章节的训练要点。所以一笔横你可能会表达成以下集中形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延展性的探究

对于刚才的三个标准,最大的疑问会在于如何体现“延展性”,我google了藤的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太清楚图2能否算得上“藤”,但是这两张图片都诠释了线条的延展性——弧度平滑的小曲率线条。
要表达这样的线条,需要曲率小的关节来完成,这也是我推崇手腕而非手指作为主要发力点的原因之一。

有两个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来强迫自己应手腕发力。

  • 从执笔姿势上改变:很多人执笔,食指是反弓来提供力量。我介绍一种主动让手指使不上劲的执笔姿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执笔姿势,能够让书写者无法通过手指发力来完成对笔的灵活控制,非常有效。

  • 扩大你的书写面积
    米芾在其书论《海岳名言》所言: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把字写大的目的是为了让书写者感受到手指书写所带来局限性,从而从输出端强迫输入端的执笔进行更改。

在书写的时候,存在着两种书写范围:

  • 极限书写距离
  • 舒适书写距离

这相当于跑步的步幅和走路的步幅是不一样的。前者属于极限范围,而后者属于舒适范围。在书写中,我们一般采用舒适书写范围。但是在练字的时候,很多人因为采用手指的“极限书写距离”也大致能和手腕的“舒适活动范围”相近,就会固执地采取和以往一样书写发力技巧,所以把字写大是为了让书写范围大到连手指的“极限书写范围”都无法书写,那么学习者的发力肯定会发生变化。

在养成某一种习惯后,大脑通常是不喜欢改变,如果不从外部去倒逼大脑改变习惯,改变习惯是很困难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确定格子的大小,然后用一种的中性笔书写超出格子的线条,再用同样的动作,去书写格子内的线条,这样就能确保在书写点画的时候,书写者的活动范围还有剩余,剩余的动作还要用于其他用途。

如何审视动作

请用懒人支架把手机架到手部的正上方,把书写动作录下来。


推荐一下个人的公众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在微信里搜索“满目山河m”或者微信扫描二维码都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