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作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作业).doc

第 1 章 习 题 答 案

2(4)程序的CPI和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程序CPI由程序中指令的组成和每条指令的CPI决定

程序中指令的组成由程序设计、编译器、ISA决定

每条指令的CPI由计算机组织(微体系结构)决定

3.假定你的朋友不太懂计算机,请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给你的朋友介绍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4.你对计算机系统的哪些部分最熟悉,哪些部分最不熟悉?最想进一步了解细节的是哪些部分的内容?

6.若机器M1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其时钟频率分别为1GHz和1.5GHz。在指令集中有五种不同类型的指令A~E。下表给出了在M1和M2上每类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

机器

A

B

C

D

E

M1

1

2

2

3

4

M2

2

2

4

5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1和M2的峰值MIPS各是多少?

(2)假定某程序P的指令序列中,五类指令具有完全相同的指令条数,则程序P在M1和M2上运行时,哪台机器更快?快多少?在M1和M2上执行程序P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1)M1上可以选择一段都是A类指令组成的程序,其峰值MIPS为1000MIPS。

M2上可以选择一段A和B类指令组成的程序,其峰值MIPS为1500/2=750MIPS。

(2)5类指令具有完全相同的指令条数,所以各占20%。

在M1和M2上执行程序P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分别为:

M1:20%×(1+2+2+3+4)= 0.2×12 = 2.4

M2:20%×(2+2+4+5+6)= 0.2×19 = 3.8

假设程序P的指令条数为N,则在M1和M2上的执行时间分别为:

M1:2.4× N×1/1G = 2.4N (ns)

M2:3.8×N×1/1.5G = 2.53 N (ns)

M1执行P的速度更快,每条指令平均快0.13ns,也即M1比M2快0.13/2.4×100%≈5%。

(问题:如果说程序P在M1上执行比M2上快 (3.8–2.4)/3.8×100% = 36.8%,那么,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请问错在什么地方?)

8.假设某机器M的时钟频率为4GHz,用户程序P在M上的指令条数为8×109,其CPI为1.25,则P在M上的执行时间是多少?若在机器M上从程序P开始启动到执行结束所需的时间是4秒,则P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参考答案:

程序P在M上的执行时间为:1.25×8×109×1/4G = 2.5 s,从启动P执行开始到执行结束的总时间为4秒,其中2.5秒是P在CPU上真正的执行时间,其他时间可能执行操作系统程序或其他用户程序。

程序P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为:2.5/4 = 62.5%。

9.假定某编译器对某段高级语言程序编译生成两种不同的指令序列S1和S2,在时钟频率为500MHz的机器M上运行,目标指令序列中用到的指令类型有A、B、C和D四类。四类指令在M上的CPI和两个指令序列所用的各类指令条数如下表所示。

A

B

C

D

各指令的CPI

1

2

3

4

S1的指令条数

5

2

2

1

S2的指令条数

1

1

1

5

请问:S1和S2各有多少条指令?CPI各为多少?所含的时钟周期数各为多少?执行时间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S1有10条指令,CPI为 (5×1+2×2+2×3+1×4)/10=1.9, 所含的时钟周期数为10×1.9=19,执行时间为19/500M = 38ns

S2有8条指令,CPI为 (1×1+1×2+1×3+5×4)/8 =3.25, 所含的时钟周期数为8×3.25=26,执行时间为26/500M = 52ns。

(注:从上述结果来看,对于同一个高级语言源程序,在同一台机器上所生成的目标程序可能不同,其执行时间也可能不同,而且,并不是指令条数少的目标程序执行时间就一定少。)

10.假定机器M的时钟频率为1.2GHz,某程序P在机器M上的执行时间为12秒钟。对P优化时,将其所有的乘4指令都换成了一条左移2位的指令,得到优化后的程序P’。已知在M上乘法指令的CPI为5,左移指令的CPI为2,P的执行时间是P’执行时间的1.2倍,则P中有多少条乘法指令被替换成了左移指令被执行?

参考答案:

显然,P’的执行时间为10秒,因此,P比P’多花了2秒钟,因此,执行时被换成左移指令的乘法指令的条数为1.2G×2/(5–2) = 800M。

  • 1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据模型 D. 逻辑模型 2、实现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是(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关系模型 D. 逻辑模型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若干阶段,其中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管理阶段相比文件系统的一 个显著优势是( )。 A.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B. 数据共享性很强 C. 数据独立性很好 D. 数据整体结构化 4、能够保证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的是( )。 A. 外模式/模式映像 B. 模式 C. 模式/内模式映像 D. 外模式 5、DBMS是一类系统软件,它是建立在下列哪种系统之上的?( ) A. 应用系统 B. 编译系统 C. 操作系统 D. 硬件系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与具体的DBMS有关 B. 三级模式中描述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外模式 C.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 D. 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一般是由DBMS完成的 7、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是( )。 A. 数据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系统 8、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的是( )。 A. 人工管理阶段 B. 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 C. 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D. 数据库系统阶段 二、判断题 1、通常情况下,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 ( ) 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DB、DBS、应用系 统和DBA组成。 ( ) 3、在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数据结构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 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 ) 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进行抽象的3个级别,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 理。 ( ) 三、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__三级构成。 2、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一对一联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经常使用的概念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 -----------------------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一章习题(2)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一章习题(2)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及解答 徐洁,俸远祯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章 习题一 1.什么是程序存储工作方式? 答: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存储程序工作方式。即事先编写程序,再由计算机把这些信息 存储起来,然后连续地、快速地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运算过程。 2.采用数字化方法表示信息有哪些优点? 用数字化方法表示信息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高。 (2)依靠多位数字的组合,在表示数值时可获得很宽的表示范围以及很高的精度。 (3)数字化的信息可以存储、信息传送也比较容易实现。 (4)可表示的信息类型与范围及其广泛,几乎没有限制。 (5)能用逻辑代数等数字逻辑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这就形成 了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 3.如果有7×9点阵显示出字符A的图像,请用9个七位二进制代码表示A的点阵信息。 4.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1) 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连续地工作; (2")运算速度快; (3) 运算精度高; (4) 具有很强的信息存储能力; (5) 通用性强,应用领域及其广泛。 5.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答: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基本指标: (1)基本字长——参加一次运算的数的位数; (2)数据通路宽度——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位数; (3)运算速度——可用 CPU的时钟频率与主频, 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 典型四则运算的 时间来表示。 (4)主存储器容量——可用字节数或单元数(字数)×位数来表示。 (5)外存容量——常用字节数表示。 (6)配备的外围设备及其性能。 (7)系统软件配置。 7.系统软件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列举你所熟悉的三种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各种软件平台等。例如WINDOWS98操 作系统,C语言编译程序等,数据库管理系统。 8.对源程序的处理有哪两种基本方式? 对源程序的处理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 第2章 习题二 1.将二进制数(101010.01)2 转换为十进制数及BCD码。 解:(101010.01)2 = (42.25)10 = (01000010.00100101)BCD 2.将八进制数(37.2)8转换为十进制数及BCD码. 解:(37.2)8 = (31.25)10 =(00110001.00100101)BCD 3.将十六进制数(AC.E)转换为十进制数及BCD码. 解: (AC.E)16 =(172.875)10 = (00010111001 4.将十进制数(75.34)10转换为8位二进制数及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解: (75.34)10 = (01001011.01010111)2 =(213.256)8 =(4B.57)16 5.将十进制数13/128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3/128)10 =(1101/10000000)2 =(0.0001101)2 6.分别写出下列各二进制数的原码、补码,字长(含一位数符)为8位。 (1)0 (2)- 0 (3)0.1010 (4)- 0.1010 (5)1010 (6)-1010 解: 原码 补码 0 00000000 00000000 -0 10000000 00000000 0.1010 0.1010000 0.1010000 - 0.1010 1.1010000 1.0110000 1010 00001010 00001010 -1010 10001010 11110110 7.若X补=0.1010,则X原、真值等于什么? 解:X补=0.1010,则X原=0.1010,真值 X = 0.1010 8.若X补=1.1010,则X原、真值等于什么? 解:X补=1.1010,则X原=1.0110,真值 X = - 0.0110 9.某定点小数字长16位,含1位符号,原码表示,分别写出下列典型值的二进制代码与十 进制真值。 (1)非0最小正数 (2)最大正数 (3)绝对值最小负数 (4)绝对值最大负数 解: 二进制代码 十进制真值 (1)非0最小正数 0.000000000000001 2-15 1-2-15 (3)绝对值最小负数 1.000000000000001 -2-15 (4)绝对值最大负数 10.某定点小数字长16位,含1位符号,补码表示,分别写出下列典型值的二进制代码与 十进制真值。 (1)非0最小正数 (2)最大正数 (3)绝对值最小负数 (4)绝对值最大负数 解: 二进制代码 十进制真值 (1)非0最小正数 0.000000000000001 2-15 (4)绝对值最大负数 1.000000000000000 -1 11.某浮点数字长16位,其中阶码6位,含1位符号位,补码表示,以2为底;尾数10位(含1位数 符),补码表示,规格化。分别写出下
第1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据模型 D。 逻辑模型 2、实现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是(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关系模型 D. 逻辑模型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若干阶段,其中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管理阶段相比文件系统的一 个显著优势是( )。 A。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B. 数据共享性很强 C。 数据独立性很好 D。 数据整体结构化 4、能够保证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的是( )。 A。 外模式/模式映像 B. 模式 C。 模式/内模式映像 D. 外模式 5、DBMS是一类系统软件,它是建立在下列哪种系统之上的?( ) A. 应用系统 B。 编译系统 C. 操作系统 D。 硬件系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与具体的DBMS有关 B. 三级模式中描述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外模式 C。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 D. 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一般是由DBMS完成的 7、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是( )。 A。 数据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系统 8、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的是( ). A. 人工管理阶段 B. 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 C. 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D。 数据库系统阶段 二、判断题 1、通常情况下,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 ( ) 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DB、DBS、应用系统 和DBA组成。 ( ) 3、在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数据结构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 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 ) 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进行抽象的3个级别,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 . ( ) 三、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__三级构成。 2、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一对一联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_。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经常使用的概念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 -----------------------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一章习题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一章习题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