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keepalive机制

首先,我想说的是,SO_Keeplive是实现在服务器侧,客户端被动响应,缺省超时时间为120分钟,这是RFC协议标准规范。SO_Keeplive是实现在TCP协议栈(四层),应用层的心跳实现在第七层,本质没有任何区别,但应用层需要自己来定义心跳包格式。之所以实现在服务器侧,是因为与客户端相比,服务器侧的寿命更长,因为服务器侧需要不间断地提供服务,而客户端可能由于用户下班而合上电脑(TCP没有来得及发送FIN关闭连接),这样的话,服务器侧就会有很多不可用的TCP连接(established),这样的连接依然会占用服务器内存资源,于是就设计这个keepalive 来检测客户端是否可用,如果几次重传keepalive ,客户端没有相应,删除连接,释放资源。需要指出的是,超时时间是指TCP连接没有任何数据、控制字传输的时间,如果有任何数据传输,会刷新定时器,重新走表。TCP心跳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实现,只是一个option,不是强制标准。之所以应用层需要独立实现自己的心跳,是因为超时时间较长,无法给应用层提供快速的反馈。所以类似BGP协议就独立实现了自己的keepalive,最小可以设置一秒钟,三次没有应答即可以Reset连接,最快三秒可以检测到失效。而三秒依然太慢,可以用另外一个协议BFD来提供更快发现链路失效,最快可以配置成10ms,三次超时(30ms)就可以完成失效检测。

通过上面的介绍,感觉TCP keepalive已经很牛逼了,但为什么还会提到应用层的心跳呢?

目前了解的原因包括两个:

TCP keepalive处于传输层,由操作系统负责,能够判断进程存在,网络通畅,但无法判断进程阻塞或死锁等问题。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有四层代理或负载均衡,即在传输层之上的代理,只有传输层以上的数据才被转发,例如socks5等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有时候还是需要应用程序自己去设计心跳规则的。
可以服务端负责周期发送心跳包,检测客户端,也可以客户端负责发送心跳包,或者服服务端和客户端同时发送心跳包。

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

//代码层面的设置步骤:

int keepAlive = 1;    // 非0值,开启keepalive属性

int keepIdle = 60;    // 如该连接在60秒内没有任何数据往来,则进行此TCP层的探测

int keepInterval = 5; // 探测发包间隔为5秒

int keepCount = 3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