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基础二十问

第一问:示波器的波形代表什么意义?

一句话概括:水平坐标代表时间,垂直坐标代表电压(一般是电压),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是示波器显示的波形。

垂直坐标比较好理解,就是电压的大小。水平坐标代表时间,有很多人被绕了进去,但是只要注意以下一点就可以了:

注意:示波器是一个实时工具,示波器显示的,就是当前时刻正在发生的。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因为曾经有人问我:我的示波器怎么这么慢,显示一条波形要等十几秒钟,作为电子设备,显示一条波形不是一瞬间的事么?我一看,可不要十几秒么,他设置的水平坐标长度就是十几秒。他认为这十几秒只是信号的特征,和真实时间没有关系。

第二问:示波器的波形区的网格代表什么?

示波器波形区水平方向网格代表时间,如图所示,当前水平方向每格是200us,方波周期为5格,即1ms,则该方波频率为1KHz;

示波器波形区垂直方向网格代表电压,如图所示,当前垂直方向每格是500mV,方波幅值为4格,即2V。

第三问:如何进行示波器的探针补偿?

测量一个1KHz的标准方波(示波器一般会自己输出这个信号),正常的显示如下:

如果出现以下这两种情况,需要进行探针补偿:

调节探针补偿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调试时注意事项:

1、必须用无感螺丝刀(非金属 非导电 非导磁),一般探针里有配该工具;

2、X1探针无需补偿,也不能补偿;

3、调节的元件是一个可调电容,部分探针不能进行360°旋转,因此不要太用力。

第四问: 从“自动”谈起,示波器是如何设置的?

当我们要测试一个信号时,最简单的测试办法,就是点一下示波器上的“Auto”,不同的示波器这个按键的名称有一些差异,例如“AutoSet”、“自动”、“自动设置”等等。

注意事项:一定要先把探针接到信号上再按“自动”按键。

按下“自动”按键以后,示波器会根据信号的参数进行自动调节,让信号波形以合适的幅度和 时基稳定显示在屏幕上。

由这里我们可以知道 示波器的 设置 包含了三个部分:

垂直幅度设置、水平时间设置、稳定波形

接下来我们将逐个介绍。

第五问: 示波器设置——垂直幅度、水平时间

垂直幅度:

信号必须以合适的幅度(即垂直方向的大小)显示在屏幕上。垂直档位过小,信号波形会超出屏幕,不能完整显示;垂直档位过大,不仅看不清楚信号的细节,看起来也不舒服;

水平时间:

信号必须以合适的时基(即水平方向上的时间长度)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时基档位过小,信号波形被拉伸的太开,也看不了完整的周期。时基档位过大的话,信号波形被压缩在一起看不了细节。

第六问: 示波器设置——稳定波形

稳定波形,专业上讲就是触发。

只有满足一个预设的条件,示波器才会 捕获一条波形,这个根据条件捕获波形的动作就是触发。

为什么要触发呢?

如下图,示波器没有触发的时候,会随机抓取信号(自动模式)并生成图像,由于信号是连续不断的,随机抓取的位置并无规律,这些静态的图像逐个显示,就像放电影一样,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动态的显示,最终在屏幕上的效果就是看到波形来回滚动,如下图所示:

我们设定一个条件,用一个直流电平作为参考,当信号的电压大于直流电平的一瞬间作为抓取信号的起始点,如下图所示,红色细线就是参考的直流电平,由于每次抓取图像的位置是有规律的,都是在信号的过直流电平的瞬间抓取的,所以每次抓取的信号相位一样,连续显示的时候完全重叠,看上去就是一条稳定的波形。

这就是触发最本质的意义:在设定的条件下抓取波形,而不是随机抓取。

第七问: 示波器三大关键指标——带宽

带宽是示波器的基本指标,和放大器的带宽一样,是所谓的-3dB点,即:

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加正弦波,幅度衰减为实际幅度的70.7%时的频率点称为带宽。

也就是说用100MHz带宽的示波器测量 幅值为1V 频率为100MHz 的正弦波,实际得到的幅值会不小于0.707V。

理解了这样的含义,我们也可以得到 上升时间和带宽 的关系,即:

上升时间= 0.35/带宽。

下图是示波器带宽对方波测试的影响,对比比较直接

第八问: 示波器三大关键指标——采样率

示波器的“采样率”,顾名思义就是“采样的速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将模拟电平转换成离散的采样点的速率,我们常见的采样率1GSa/S就表示 每秒采样1G个点,其中Sa是Samples的缩写。采样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理解了采样的过程和定义,那么采样率对示波器测量会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比较常见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当对一个最高频率为f的有限信号进行采样,采样率SF必须大于f的2倍以上才能从采样值完全重构原来的信号,这里f称为奈奎斯特频率,2f成为奈奎斯特采样率,下面用正弦波为例来模拟这个采样过程:

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到,两倍的采样率下得到波形还是严重失真,这对于示波器来说,还原波形是远远不够的,那对于我们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率呢?这里有两个条件可以供大家参考:

1、 带宽为所测方波最大频率的五倍;

2、采样率为带宽的10倍。

讲到这里,我们需要还提一下这个概念:最高采样率VS实时采样率

一般来说,示波器的采样率指标都是指的这台示波器工作时能够达到的最高采样率。但是实际上示波器的“实时采样率”受到存储深度的限制,可能会随着示波器采样时间的增加,采样率会被迫下降,这里就需要讲到下一个指标:存储深度。

第九问: 示波器三大关键指标——存储深度

什么是示波器的存储深度?

是示波器中所采用存储器的最大容量吗?还是示波器能够记录数据的长度?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容易误解的概念。

其实示波器的存储深度是指示波器在屏幕上显示一条波形时,其波形的数据个数。我们看到的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是由很多采样点组成的,所有采样点的个数,就是存储深度。假如一个示波器显示的存储深度是10Mpts,表示该示波器的一条波形是由10M(一千万)个采样点组成的,pts是points的缩写。

另外示波器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式: 存储深度=采样率 × 采样时间

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理解了这个关系式,那么存储深度对测量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通过一个对比来体现:

首先,我们给示波器加上一个 频率为1KHz,幅值为2V的方波

用28M存储深度的示波器,截取一屏14S的信号

放大2000倍,依然还是方波

用28K存储深度的示波器,截取一屏14S的信号

同样放大2000倍,得到的波形已经失真。

总结:示波器的存储深度越大,保存的波形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第十问:如何理解示波器的“波形刷新率”

很多时候电路明明有小概率的故障,但是接到示波器上看波形却完全“正常”,你就可能纳闷了,我的采样率这么高,为什么抓不到故障波形呢。其实这里不是示波器的采样率不够,而是示波器的波形刷新率不够。

如何理解示波器的波形刷新率?

形象化:我们把示波器比作一个给波形拍照的录像机。波形是连续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录像机拍摄的只是图片,是瞬间。哪怕机器一秒钟能拍一百万次,但是两次拍摄之间还是会漏掉一些波形,我们为了看到更接近真实的波形,就要求一秒钟内拍摄更多的照片,这样才会更有可能看到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异常信号。

原理化:示波器从采集信号到屏幕上显示出信号波形的过程,是由若干个捕获周期组成的。一个捕获周期包括采样时间和死区时间,模拟信号通过ADC采样量化变转为数字信号同时存储,整个采样存储过程的时间称为采样时间。示波器必须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测量运算显示等处理,才能开始下一次的采样,这段时间称为死区时间。死区时间内,示波器并没有进行波形采集。当一个捕获周期完成就会进入下一个捕获周期。捕获周期的倒数就是波形刷新率,示意图如下所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刷新率比较低的示波器,死区时间一般都会很长,而有效捕获时间占不到一个捕获周期的1%,也就意味着99%的时间内示波器是不捕获的,二是在做运算。

总结:示波器刷新率越高,越有利于我们观察到信号中的异常成分。

第十一问: 示波器的测量方法——光标测量

示波器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不仅仅是在调试过程中观察波形,更重要的是能很好的测量一些参数帮助大家优化设计方案,那么如何使用示波器来进行测量呢?

示波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三种:

刻度测量:像传统的模拟示波器,根据视觉上波形所占格数进行评估,估测的准确度很低,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定性分析。

光标测量:光标测量的原理很简单,通过移动总是成对出现的光标并从读取它们的数值从而进行测量,光标测量虽然也是人为手动测量,会引入一定的人为误差,但是相对噪声较大的信号来说,光标测量可以人为的去忽略这部分噪声,更能把握波形重点。下面来演示下光标测量:

演示1 (测量信号的峰峰值)

演示2(测量信号的周期)

第三种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自动测量。

第十二问: 示波器的测量方法——自动测量

当示波器正确捕获波形后,示波器可以对波形参数进行自动测量,测量项包括信号的频率、周期、幅度、相位等一系列参数。一般有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1)打开测量菜单“测量”、“Measure”或“Meas”

(2)选择测量源,也就是选择要测量的通道(Ch1、Ch2、Ch3、Ch4)。

(3)选择测量项。

下面以三款示波器为例,列举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a、便携示波器

(1)选择面板上的“测量(Measure)”键, 显示测量菜单。

(2)按“添加测量”。

(3)旋转多功能旋钮a选择特定的测量。

b、手持示波器

(1)选择面板上的“测量(Measure)”键, 显示测量菜单。

(2)屏幕弹出测量类型菜单,按通道按键Ch1或Ch2选择测量源点击触摸屏,选择所需的测量类型。

第十三问: 介绍常用的测量类型(一)

上面已经讲到了示波器的几种测量方法,那么获取的测量结果代表信号什么样的信息呢?这两节将对部分最常用的测量类型进行介绍。

上面是示波器的全测量结果:

频率和周期:如果信号是重复的,那么它就会有重复的频率。频率用赫兹(Hz)表示,代表信号本身在一秒钟内重复的次数,称为每秒周期数。 重复的信号还有周期,即信号完成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周期和频率是倒数关系:周期=1/频率 ;频率=1/周期,例如上图中,正弦波的频率为50Hz,周期是20ms。

接下来的一些参数稍微复杂,我这里引入一个特殊波形方便理解

高值:整个波形中,取为100%的值,使用最小/最大法或矩形图形法来计算

低值:整个波形中,取为0%的值,使用最小/最大法或矩形图形法来计算

幅值:整个波形中测量,幅值=高(100%)-低(0%)

最大值:在整个波形中测量到的最高正峰值

最小值:在整个波形中测量到的最高负峰值

峰-峰值:整个波形测量中,峰-峰值=最大值-最小值

正向超调:正向超调=[ ( 最大值 - 高值 ) / 幅值 ]*100%

负向超调:正向超调=[ ( 低值 - 最小值 ) / 幅值 ]*100%

第十三问: 介绍常用的测量类型(二)

上升时间:波形第一个脉冲上升沿从幅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下降时间:波形第一个脉冲下降沿从幅值的90%下降到10%所需的时间

正脉冲宽度:波形中第一个正脉冲的测量值,取两个50%幅值点之间的时间

负脉冲宽度:波形中第一个负脉冲的测量值,取两个50%幅值点之间的时间

正占空比:波形的第一个周期的测量值——

正占空比=(波形正脉宽 / 周期)*100%

负占空比:波形的第一个周期的测量值——

负占空比=(波形负脉宽 / 周期)*100%

延迟:可以测量某个通道内部,或者通道间上升沿或下降沿之间的时沿,有多种有效的测量组合。

其他常见的测量值

平均值:整个波形的算术平方根

周期平均值:波形第一个周期的算术平方根

均方根:整个波形的实际均方根

周期均方根:波形第一个周期的时基均方根值

第十四问: 示波器垂直系统——什么是输入耦合?

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有谈到示波器的设置,里面讲到了简单的波形调整(时基和幅度),其实示波器还有一些更复杂更有用的设置,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些设置的含义和用途,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耦合方式:耦合是指把电信号从一条电路接到另一条电路使用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耦合方式是指外部信号从示波器输入端口进入到内部电路的耦合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

直流(DC)耦合:显示原始输入信号的所有分量。

交流(AC)耦合:滤除输入信号中的直流分量,只显示交流分量。例如测试电源纹波。 (可以看到以零伏为中心的波形)

接地(GND)耦合:示波器自身断开外部信号,将内部信号输入端接地。(可以看到零伏位于屏幕上的哪个位置)

下图中,我将通道1、2、3接上同一个叠加直流分量的交流信号,

通道1选择直流(DC)耦合,

通道2选择交流(AC)耦合,

通道3选择接地(GND)耦合。

第十五问: 示波器垂直系统——什么是带宽限制?

带宽限制通常是人为的将高带宽示波器限制在较低的带宽,以滤除高频的信号。我们通过限制带宽,可以降低显示的波形上有时出现的噪声,得到更干净的画面信号。另外在消除噪声的同时,带宽限制还会降低或消除高频信号部分。

常见的有 全带宽、20M,部分机器上也有 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

第十六问: 示波器垂直系统——探头设置

在一般的示波器电压探头上,我们经常见有下图中这种X1档和X10档选择的小开关,另外在示波器内部的设置上,也经常有看到探头选择的菜单。那么这些设置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探头档位开关:

示波器探头比例设置:

如果我们将探头上的衰减倍率当作是除,那么示波器通道菜单里的探头倍率可以比作除。

例如:被测电压是10V,探头的衰减档位为X10,那么经过探头的到达示波器的电压就是1V。如果在示波器通道里设置探头比例为10X,那么示波器显示的测量值就是10V,同理,如果示波器的探头比例是1X,示波器显示测量值就是1V。

所以只有当探头上的衰减倍率和示波器通道菜单里的探头比例相符的情况下,才会显示正确的测量结果。

附:

这里延伸一下,一般在首次购买示波器时,或是将不同品牌的探头和示波器混用时,都会涉及到探头补偿问题,去年也有提到过,那么有没有朋友想过探头补偿的原理呢?

X1档位下的探头可以比作是一段同轴电缆,所以X1档位下不需要进行补偿,可以用来观察低频的正弦波,但是不适用于测量数字电路,因为同轴电缆会有一定的电容(比较典型的是50pF/英尺)和电感,但只有很小的电阻,因此这是一个有很小阻尼的谐振电路。如果让有着快速上升沿的数字信号通过它,信号会有“振铃”现象。

第十七问: 示波器水平系统——采样模式的选择

水平系统除了之前提到的水平位置和水平刻度之外,还包括采样模式、存储深度,滚屏模式、ZOOM模式以及XY模式。其中说到采样模式,在前面解答采样率概念问题时,我们对采样的原理进行的说明。

采样模式控制着怎样在样点中生成波形点,理解这句话需要先明白几个概念:

  1. 样点:将波形数字化得到的数字值;
  2. 采样间隔:指这些样点之间的时间;
  3. 波形点:最终构建波形的数字值;
  4. 波形间隔:波形点之间的时间值差。

理解了这四个概念,也就理解了各个采样方式的区别,下面具体介绍下最常用的几种采样方式。

A、 正常采样:最简单最常用的采样模式,每个采样间隔示波器会储存一个采样点作为波形显示的一个点;

B、 平均采样:平均模式下,示波器也是采样正常采样的模式,在每一个采样间隔会存储一个采样点,然后进行点对点的多次平均,生成最终的显示波形。这种模式可以在不损失带宽的情况下减少噪声,有利于对信号进行滤波测量。

C、 峰值采样:示波器保存两个波形间隔期间获得的最小值样点和最大值样点,使用这样的样点作为两个对应的波形点。峰值模式可以有效的观察到偶尔发生的窄脉冲或者毛刺,但不能应用于测量。

D、 包络模式:包络模式下可以看到数次采样到的波形叠加效果,在指定的N次采集中,对每个相同位置捕获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加以显示。包络方式常用来观察信号噪声和抖动现象。

第十八问: 示波器水平系统——什么是ZOOM模式

示波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视图模式来观察波形,其中就有ZOOM模式,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ZOOM模式呢?

如果我们在水平时基较大的情况下,截取了一屏密集的波形,然后想要在观察其中一小部分波形细节的同时,又想知道它在整体的哪一个位置,这个时候就可以用ZOOM模式。下面贴个图方便大家理解,上部分是整体的波形,下面是其中一小部分的波形细节。

第十九问: 示波器水平系统——什么是滚屏(Roll)模式

滚动模式有几个特点,理解了这几个特点,也就明白了它的用途:

大时基档位,连续采样,无采样死区,边采样变现实,不需要触发,波形始终是滚动状态

通常用于低频信号的显示和观察,具体如下图

第二十问: 示波器水平系统——什么是XY模式

X-Y模式,通称李沙育图形

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各输入一个信号,在同一时刻,示波器把其中一个通道得到的值作为X轴值,另一个通道的值作为Y轴值,这两个值形成的坐标点上就会显示一个波形点,信号连续输入,波形点轨迹就形成一个波形图。

XY模式最常用是用来直观的察看CH1和CH2信号的频率比、相位差等参数。下图给出了相位差测量的原理图:

根据sinθ=A/B或C/D,其中θ为通道间的相差角,A,B,C,D的定义见上图。因此可以得出相差角,即:

θ=±arcsin (A/B) 或±arcsin( C/D)

下面是相位差为90°的两个正弦波,切换XY模式得到的图形刚好是一个圆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