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优点,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改善教学方式的影响

邢军

摘  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大学、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已被逐渐推广和应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它具有传输信息量大、多重感官刺激、操作方便、易学易用、交互能力强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辅助教学CAI课件能够把教学内容有机组合,展现出计算机多媒体独特的功能和极强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学生  教学手段  MCAI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50-01

所谓信息化教学,其是在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传统优秀教育资源,而实现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信息化教学宗旨是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化模式的运用,对于学习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并善于调动多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服务。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学科的整合,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最终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随机应变,并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

1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1 多重感官刺激

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视觉与听觉的多重感官刺激,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2 信息量大

在MCAI中,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声音与图像压缩等技术为在极短时间内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提供了保证。

1.3 操作方便,易学易用

MCAI的教学系统控制以鼠标、触摸屏、声音为主、辅以键盘输入,操作提示直观,即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可以轻松自如地使用操作。

1.4 交互性强

MCAI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多种形式的反馈信息,用户比在一般的CAI系统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操作权和选择权,交互方式灵活、多样、简捷、人机交互性强。

1.5 便于实现因材施教

在MCAI的系统中,可根据的需要和特点为其选择学习内容与表现形式,为其提供不同的操作控制方式,使因材施教原则的实现具备了更好的环境。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改善教学手段的影响

2.1 优化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节奏

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优化教学效果,起到控制教学节奏的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融合是补充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巨大作用,很多的实验课程由于无法搭建现实环境,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探索感受某些认知。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原现实场景。

2.2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采用当前信息化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将一些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完整的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存儲及解读功能,可以将一些关键学习信息以一种简单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习更加直观、简单。因此,这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原来枯燥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学生也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来对待,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效果。

2.3 实现全员参与,实时效果反馈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意味着教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且给予学生更加探求新知识的机会。并且采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不断地参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从参与中获得精神动力,达到获取知识的满足与喜悦。

通过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能够及时了解整体课堂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2.4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密切关注学生动态

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提高课堂效率是每节课成功教授的关键,用最短的时间来获取大量的知识,这就要求课堂信息涵盖丰富的内容。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需要面对繁杂的教学外的任务,如口头描述相关知识、黑板书写等,因此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教育者的教学思维也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部分学生会在此期间做与课堂无关的一些事情,不仅影响到他人而且还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让现代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改变了传统堂课“粉笔、黑板”一统天下的局面。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得到了整体优化。

2.5 与德育教育进行无缝融合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注重德育理念的运用,特别是当前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进行德育教学观念的渗透,因此,这个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则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知识更加以一种生动的方式体现出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德育教学的相关理念孕育到实际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方式,将传统的知识体系一种新型方式展现出来,可以视为对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强有力补充,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教学课堂,能够形象表现出传统教学中难以表现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体教学效果、实现全员的参与,而且充分节省教学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并让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 任艳斐.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01月.

[2] 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TPACK理论是指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交互作用,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更好地整合这三个知识领域。基于TPACK理论进行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技术知识。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了解教学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软件,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 2.教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教学理论和教育学原理,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 3.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知道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创造出更为丰富和有趣的教学体验。 基于TPACK理论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践包括: 1.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线教学平台等方式获取到各种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然后将它们整合到课程设计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将学科知识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利用网络互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如在线讨论、博客、微信群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TPACK理论进行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出更为丰富、有趣和有效的教学体验。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