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胡事民是计算机视觉,ResNet也能用在3D模型上了,清华「计图」团队新研究已开源...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用AI处理二维图像,离不开卷积神经网络(CNN)这个地基。

不过,面对三维模型,CNN就没有那么得劲了。

主要原因是,3D模型通常采用网格数据表示,类似于这样:

b37c1be6c39b65051afa842b14c0e5d0.png

这些三角形包含了点、边、面三种不同的元素,缺乏规则的结构和层次化表示,这就让一向方方正正的CNN犯了难。

18159e9bd49008bd3a2a117919454d7a.png

△CNN原理图,图源:维基百科

那么像VGG、ResNet这样成熟好用的CNN骨干网络,就不能用来做三维模型的深度学习了吗?

并不是。

最近,清华大学计图(Jittor)团队,就首次提出了一种针对三角网格面片的卷积神经网络SubdivNet。

基于SubdivNet,就可以将成熟的图像网络架构迁移到三维几何学习中。

并且,相关论文和代码均已开源。

b64cecbc13f50c4f79bde6e42c60e8af.png

基于细分结构的网格卷积网络

所以,SubdivNet是如何打破2D到3D之间的壁垒的呢?

具体而言,这是一种基于细分结构的网格卷积网络。

8d3a09cdb299c082acb5e9b00beec133.png

对于输入的网格数据,先进行重网格化(remesh),构造细分结构,得到一般网格的多分辨率表示;而后,再上重头戏——面片卷积方法和上下采样方法。

面片卷积方法

以往的网格深度学习方法,通常是将特征存储在点或者边上,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点的度数是不固定的,而边的卷积并不灵活。

于是,计图团队提出了一种在面片上的网格卷积方法,以充分利用每个面片与三个面片相邻的规则性质。

并且,基于这样的规则性质,研究团队进一步依据面片之间的距离,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卷积模式。

eee2f5a68021b403917385ea9985e80f.png

△k为卷积核大小,d为空洞长度

由于三维数据格式中的面片顺序不固定,SubdivNet在计算卷积结果时,通过取邻域均值、差分均值等方式,使得计算结果与面片顺序无关,满足排列不变性。

a5b24cbcd76512da389237739f3cfd4d.png

上下采样方法

再来看上下采样的部分。

SubdivNet受到传统的Loop细分曲面建模的启发,构造了一种基于细分结构的上下采样方法。

1df1ce37238ae40c327a529a6fb97bf1.png

也就是说,在池化(下采样)过程中,由于网格数据已经经过重网格化,其面片具有细分连接结构,就可以4片变1片,从高分辨率转为低分辨率,实现面片特征的池化操作。

而在上采样的过程中,则反过来,让面片一分为四。

4d299df756ed534ce23120a35016d21b.png

如此一来,上下采样方式就是规则且均匀的,还可以实现双线性插值等需求。

结合面片卷积方法和上下采样方法,像VGG、ResNet、DeepLabV3+这样经典2D卷积网络,就可以轻松迁移到3D模型的深度学习中。

值得一提的是,SubdivNet方法是基于清华大学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实现的。其中,计图框架提供了高效的重索引算子,无需额外的C++代码,即可实现邻域索引。

实验结果

至于SubdivNet的效果如何,不妨直接看看实验结果。

首先,在网格分类数据集上,SubdivNet在SHREC11和Cube Engraving两个数据集中,首次达到了100%的分类正确率。

b0921dd316ed759e7511ce2632c25e3e.png

在网格分割方面,量化指标下,SubdivNet的分割准确率均高于用于对比的点云、网格方法。

edce21ee39d02ebca9ed82f506b259b8.png

d4dc10f7ce3257b95b924d49a5e08ce2.png

而在形状对应实验中,SubdivNet也达到了SOTA水准。

db6a3a9d24c9341cc812774e633b0226.png

6ec3ac687a9e69f94fef1839fdd5a138.png

关于作者

这篇论文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胡事民教授团队。

作者是胡事民及其博士生刘政宁、国孟昊、黄家辉等,还有卡迪夫大学Ralph Martin教授。

同时,他们也是清华“计图”框架团队成员。

计图是首个由中国高校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开发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图形学实验室,负责人是胡事民教授。

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系统软件等,在ACM TOG, IEEE TVCG, IEEE PAMI, ACM SIGGRAPH, IEEE CVPR, IEEE ICRA, USENIX ATC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前,开发计图的主力,是该实验室梁盾、杨国烨、杨国炜、周文洋、刘政宁、李相利、国孟昊和辛杭高等一批博士生。

与TensorFlow、PyTorch不同,计图是一个完全基于动态编译,使用元算子和统一计算图的深度学习框架。

此前,在可微渲染、动态图推理等方面,计图都有超越PyTorch的表现。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abs/2106.02285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lzhengning/SubdivNet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JjarzqU7MvS_pHWWO3JYQ

— 完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