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鸿蒙还强的境界吗,《庄子》鸿蒙问道:看似愚昧,实则为大境界

《庄子》中的"鸿蒙问道"讲述了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通过鸿蒙与云将的对话,展示了顺应自然、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这种看似混沌无知的状态,实则是深邃的智慧,倡导人们放下机巧之心,回归本性,与万物和谐共生。这种大智若愚的境界,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原标题:《庄子》鸿蒙问道:看似愚昧,实则为大境界

庄子:“鸿蒙问道”,看似愚昧,实则为大境界。

d15b582c808166ed36bba67c9d0abce0.png

01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大智若愚”,看似浑浑噩噩,没有强求,没有欲望,但是正因为放任自由,才能悠然自得,才能够随心所欲。

没有以万事繁杂为左右的时候,自然能让自身与万物调和,与自然为一体,这是一种回归本性的智慧。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道德经》之中,老子把自己和别人做了一个极其鲜明的对比。

当别人追求繁华的欲望之中时,自己可以甘于寂寞,当别人追求的所谓名和利的时候,自己却浑浑噩噩,如同婴孩一样,这正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婴孩无欲无求就是最好的一种无为之态,这样的一种智慧,是那些被物欲纷杂所缠绕的人,无法达到的一种澄明和透彻。

662f19b8b5b7d3ea12d87c3c95f0dadc.png

在《庄子》之中,也表达了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心悠然自得,内心无为,无欲无求便是最好的一种强大。

02

《庄子》之中,就有“鸿蒙问道”的一个故事,阐述了清静无为的一个智慧和内涵。

有一天云将去游玩,经过神木的枝头,刚好遇到了鸿蒙,他看到鸿蒙在那里跳跃游玩儿,云将看见之后,就去问鸿蒙:“您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做?”

鸿蒙说:“遨游。”

云将问他:“天地不调和,地气郁结不畅通,六气也失去平衡,应该怎么做才能调和六气精华养育万物?”

鸿蒙这个时候拍着腿跳着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后来又过了三年,有一次云将去东方巡游,在路上恰巧又遇到了鸿蒙。

54666d57520a047a4fd5089e7b203493.png

他连忙走进就说:“老先生,您忘记我了吗?”这个时候云将又赶忙行了大礼,希望得到鸿蒙的指教。

这个时候鸿蒙就说:“我悠然自得,无欲无求,放任自由,我不知道我要走向哪里,我出来遨游浏览了一下万物自然而动的情形,除此之外,我也不知道。

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性情,自然的变化不能形成,离散的野兽,飞翔的鸟儿都鸣叫了,灾害波及草木昆虫,这是治理的过错。”

云将就赶忙问:“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鸿蒙就说了这样一段话:“重在养心,必须要自然无为,万物自生自化,把自我形体忘记,把你的聪明机巧忘记,让自身和万物天然之气融为一体,茫茫然无所用心,万物回归本性,保持一种纯真,不得违背真的心情。假如有所感知就是背离了本质,不要询问名称,不要窥探事情,让他们自然的生长。”

c03f4dfa739526979ff9d787308c0902.png

03

这是庄子所讲述两个仙人悟道的一个故事,一个是悟道人鸿蒙,两个人都是虚幻的神话人物。

“鸿蒙”这个名字就是愚昧混沌的意思,其实这是符合了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看似混沌无知,但是实则正是无谓的大智慧,这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一个思想内涵。

就好像这个世界,总有人用尽机巧之心,以刻意之心去妄为,希望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改变事物本身的规律,但是最后的结果并不如愿。

当背离了本质之后还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没有过错,这真的是一个笑话。

而道家中所谓“大智若愚”的一个道理,正是对于这一现象最好的一个诠释和指导。

大智若愚并不是一种消极,反而会因为自己的无所求而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这是人生更通透的一个境界。

0462d949f64f92c7b27b24e5becb9730.png

看似混沌无知的事物,却能保持真正的一个性情,遵守事物本质的一个规律,这实则为“大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