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数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一 主机系统网络参数配置与测试.doc...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开始”-> “所有程序”->“附件”-> “命令提示符”;

实验要求:在命令提示符下先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目录,并进入该目录,后续所有命令操作均需显示该目录名。例如: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是否可以获取对应的IP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和“ping ”,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4)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一次性发送10个报文请求。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5)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发送报文请求的长度分别为500B和2000B。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4. 参照附件三:理解ARP协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arp -a”查看本机ARP选路表中的内容,并需截屏记录。

(2)使用“ping ”命令ping局域网中另一台主机(且确保该主机IP未出现在ARP选路表中),然后执行“arp -a”;由此体会主机间通过通信生成和更新ARP选路表的过程。截屏记录此过程。

(3)练习并熟悉“arp”命令中各命令属性。

5. 参照附件四:子网掩码对选路的影响,完成其中的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部分实验要求两人为一组。首先需要根据你们的学号和实验参考指导书中的策略选定你们的IP地址。将结果填入下表:

学号IP地址你本人同组实验人

(2)完成附件四:子网掩码对选路的影响中的表格内容:

本机地址/

子网掩码目标地址/

子网掩码连通性显示内容arp –a分析A/

B/

连通Reply from : bytes = 32 time < 10 ms TTL =128可看到对方物理地址主机将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掩码相 “与”后,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位于同一网段,因此可通过ARP协议获得对方的物理地址,从而实现直接交付。B/

A/

连通Reply from : bytes = 32 time < 10 ms TTL =128可看到对方物理地址A/

B/

B/

A/

四、实验步骤:

(根据上面的具体要求,完成整个实验;将需要的数据和截屏记录如下,并整理实验步骤。)1. 进入DOS模式:

2.(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本机

使用ipconfig 64-A9-0A-DF-3A,如图

通常发送四次请求如图

”,是否可以获取对应的IP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可以获取P地址.150,如图

”和“ping ”,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和的平均往返时延分别为

(4)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一次性发送10个报文请求。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5)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发送报文请求的长度分别为500B和2000B。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4. (1)使用“arp -a”查看本机ARP选路表中的内容,并需截屏记录。

(2)使用“ping ”命令ping局域网中另一台主机(且确保该主机IP未出现在ARP选路表中),然后执行“arp -a”;由此体会主机间通过通信生成和更新ARP选路表的过程。截屏记录此过程。

(3)练习并熟悉“arp”命令中各命令属性。

练习 arp –d ip号

5. 参照附件四:子网掩码对选路的影响,完成其中的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部分实验要求两人为一组。首先需要根据你们的学号和实验参考指导书中的策略选定你们的IP地址。将结果填入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一、OSI七层协议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1、物理层 机械性能:接口的型状,尺寸的大小,引脚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等。 电气性能:接口规定信号的电压、电流、阻抗、波形、速率及平衡特性等。 工程规范:接口引脚的意义、特性、标准。 工作方式:确定数据位流的传输方式,如: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 物理层协议有: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RS232,RS422,RS423,RS485等;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X.25、X.21等; 物理层的数据单位是位(BIT),典型设备是集线器HUB。 2、链路层 链路层屏蔽传输介质的物理特征,使数据可靠传送。 内容包括介质访问控制、连接控制、顺序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仲裁协议等。 链路层协议有: 协议有面向字符的通讯协议(PPP)和面向位的通讯协议(HDLC)。 仲裁协议:802.3、802.4、802.5,即: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Token Bus、Token Ring 链路层数据单位是帧,实现对MAC地址的访问,典型设备是交换机Switch。 3、网络网络层管理连接方式和路由选择。 连接方式:虚电路(Virtual Circuits)和数据报(Datagram)服务。 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Connection-Oriented),数据通讯一次路由,通过会话建立的一条 通路。 数据报是非连接的(Connectionless-Oriented),每个数据报都有路由能力。 网络层的数据单位是包,使用的是IP地址,典型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这一层可以进行流量控制,但流量控制更多的是使用第二层或第四层。 4、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可以实现流量控制、负载均衡。 传输层信息包含端口、控制字和校验和。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TCP和UDP。 传输层位于OSI的第四层,这层使用的设备是主机本身。  5、会话层 会话层主要内容是通过会话进行身份验证、会话管理和确定通讯方式。 一旦建立连接,会话层的任务就是管理会话。 6、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是解释通讯数据的意义,如代码转换、格式变换等,使不同的终端可以表示。 还包括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 7、应用层 应用层应该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程序或服务,包括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例如www、FTP、DNS、POP3和SMTP等都是应用层服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