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Java版植物大战僵尸》是一个用Java语言和Swing库开发的简化版游戏,重现了原游戏的核心机制。本文将详细解析该项目中所涉及的Java基础知识、Swing界面编程、图形绘制、事件处理、多线程技术、状态机设计、数据结构应用、游戏逻辑编写、资源管理和异常处理等多个重要编程概念和技巧。通过这个项目的实践,初学者可以加深对Java编程的理解,提高在游戏开发方面的能力。
1. Java基础应用与编程
Java作为一门成熟的编程语言,在IT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章将带领读者回顾Java的基础知识点,为深入学习后续章节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Java语言简介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的跨平台性、健壮性、安全性和面向对象的特性使得它在企业级应用、Android开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开发环境搭建
在开始编程之前,配置Java开发环境是必须的。推荐安装最新版本的JDK,并配置环境变量,以便能够使用 javac
编译器和 java
运行时环境。
1.3 简单Java程序编写
一个Java程序的构成包括:类的定义、主方法( main
方法),以及相关操作。以下是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例,输出“Hello World!”到控制台: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运行上述程序,需要在命令行中使用 javac HelloWorld.java
编译,并用 java HelloWorld
运行,就可以看到控制台输出相应的文本。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回顾了Java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开发环境搭建,还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编写和运行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这些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Java编程的基石。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探索Java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图形绘制技术、事件监听与处理以及多线程编程等内容,让我们的Java应用更加丰富多彩。
2. Swing图形用户界面开发
Swing是Java的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工具包,它提供了大量的组件和工具来构建跨平台的GUI应用程序。Swing组件与AWT组件相对应,并在AWT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界面元素。
2.1 Swing组件的使用
2.1.1 Swing组件的基本概念
Swing组件可以分为几类:顶层容器(JFrame、JDialog等)、中间层容器(JPanel、JTabbedPanes等)、控制组件(JButton、JLabel等)、选择组件(JComboBox、JCheckBox等)以及文本组件(JTextField、JTextArea等)。Swing在设计上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开发者可以将应用的视图、控制和数据处理逻辑清晰地分离。
2.1.2 常用组件介绍及其用途
JFrame是Swing中创建新窗口的标准方式,所有的顶层窗口都是基于JFrame创建的。JPanel是用于组织其他组件的容器,常用来划分界面布局。JButton是按钮组件,用于触发事件。JTextField是单行文本输入框,JTextArea是多行文本输入区域。JLabel用于显示文本或图像,但不响应事件。这些组件构成了Swing应用程序的基础。
// 示例:创建一个简单的Swing应用程序
JFrame frame = new JFrame("Swing Application");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
JButton button = new JButton("Click Me");
JLabel label = new JLabel("Hello, Swing!");
// 组件布局设置
panel.add(button);
panel.add(label);
frame.add(panel);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pack();
frame.setVisible(true);
在上述示例代码中,创建了一个包含面板(JPanel)、按钮(JButton)和标签(JLabel)的简单Swing窗口。
2.2 窗口布局管理器
2.2.1 不同布局管理器的特点及使用场景
Swing支持多种布局管理器,包括BorderLayout、FlowLayout、GridLayout、CardLayout和GridBagLayout。BorderLayout将容器分为五个区域(北、南、东、西、中),适合那些需要优先突出某些组件的布局。FlowLayout以流的形式排列组件,适合简单的排列。GridLayout按照网格形式布局,适合等大小的组件排列。CardLayout用于在同一个区域显示不同的组件,但一次只显示一个,适合于页面切换效果。GridBagLayout提供了最灵活的控制,但编写规则较为复杂,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组件位置的场景。
// 示例:使用BorderLayout布局管理器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new BorderLayout());
panel.add(new JButton("North"), BorderLayout.NORTH);
panel.add(new JButton("South"), BorderLayout.SOUTH);
panel.add(new JButton("East"), BorderLayout.EAST);
panel.add(new JButton("West"), BorderLayout.WEST);
panel.add(new JButton("Center"), BorderLayout.CENTER);
frame.add(panel);
2.2.2 复杂界面的布局技巧
复杂界面的布局通常需要结合多个布局管理器。比如,可以在GridBagLayout管理的面板中嵌套使用BorderLayout管理的面板,以实现复杂的嵌套布局。
// 示例:嵌套使用布局管理器
JPanel complexPanel = new JPanel(new GridBagLayout());
// GridBagLayout的布局参数设置
GridBagConstraints gbc = new GridBagConstraints();
gbc.gridwidth = GridBagConstraints.REMAINDER; // 使用剩余空间
// 在GridBagLayout面板中添加BorderLayout面板
JPanel borderPanel = new JPanel(new BorderLayout());
borderPanel.add(new JButton("Button"), BorderLayout.NORTH);
borderPanel.add(new JCheckBox("CheckBox"), BorderLayout.SOUTH);
// 将BorderLayout面板添加到GridBagLayout面板中
gbc.fill = GridBagConstraints.BOTH;
complexPanel.add(borderPanel, gbc);
frame.add(complexPanel);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一个GridBagLayout中嵌套一个BorderLayout,以创建包含多个组件的复杂布局。
2.3 高级界面功能开发
2.3.1 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的实现
Swing通过JMenuBar、JToolBar和JStatusBar等组件来实现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组件快速搭建起具有专业外观的应用程序界面。
// 示例:创建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
JFrame frame = new JFrame();
JMenuBar menuBar = new JMenuBar();
JMenu fileMenu = new JMenu("File");
JMenuItem openMenuItem = new JMenuItem("Open");
JMenuItem exitMenuItem = new JMenuItem("Exit");
// 添加菜单项
fileMenu.add(openMenuItem);
fileMenu.addSeparator(); // 添加分隔线
fileMenu.add(exitMenuItem);
// 将菜单添加到菜单栏中
menuBar.add(fileMenu);
// 设置窗口的菜单栏
frame.setJMenuBar(menuBar);
JToolBar toolBar = new JToolBar();
toolBar.add(new JButton("New"));
toolBar.add(new JButton("Open"));
toolBar.add(new JButton("Save"));
// 将工具栏添加到窗口中
frame.add(toolBar, BorderLayout.NORTH);
JStatusBar statusBar = new JStatusBar();
statusBar.addLabel("Ready");
frame.setStatusBar(statusBar);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pack();
frame.setVisible(true);
2.3.2 对话框和模态窗口的应用
对话框是用于显示信息、警告、询问用户选择等的临时窗口。模态对话框是阻塞式对话框,它会阻止用户与主窗口的交互,直到用户处理完对话框为止。Swing使用JDialog来创建对话框,并提供了多种预设类型的对话框,如JColorChooser、JFileChooser等。
// 示例:创建模态对话框
JFrame frame = new JFrame();
JButton button = new JButton("Open Color Chooser");
button.addActionListener(e -> {
// 显示模态颜色选择对话框
Color initialColor = Color.RED;
Color selectedColor = JColorChooser.showDialog(frame, "Choose Color", initialColor);
if (selectedColor != null) {
// 用户选择了颜色并点击了确定按钮
// 可以在这里处理选择的颜色
}
});
frame.add(button);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pack();
frame.setVisible(true);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触发颜色选择器的模态对话框,并响应用户的选择。
接下来的章节将继续深入探讨Graphics图形绘制技术、事件监听与处理、多线程游戏逻辑编程以及状态机设计模式等关键领域。每个章节都会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度,确保为专业的IT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操作指南。
3. Graphics图形绘制技术
3.1 Graphics类的图形绘制基础
Graphics类是Java中用于绘制图形的抽象类,它是所有图形上下文的基类,无论是AWT还是Swing,所有的图形绘制操作都依赖于Graphics类及其子类对象。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Graphics类进行基本图形的绘制,以及颜色和画笔的应用。
3.1.1 绘制线条、形状和文本
线条的绘制 通常是通过Graphics类的 drawLine(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方法来完成,其中 (x1, y1)
和 (x2, y2)
分别代表线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使用该方法,开发者可以在图形界面上绘制出简单的线条。
// 在窗口组件上绘制线条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Line(10, 10, 100, 10); // 水平线
g.drawLine(10, 20, 10, 100); // 垂直线
g.drawLine(20, 30, 100, 100); // 斜线
}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我们在一个窗口组件的 paint
方法中绘制了三根线,分别对应三种基本线条方向:水平、垂直和斜线。
形状的绘制 涉及到诸如矩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形状,主要通过 drawRect(int x, int y, int width, int height)
, fillRect(int x, int y, int width, int height)
, drawOval(int x, int y, int width, int height)
等方法。它们分别用于绘制空心矩形、实心矩形、空心椭圆和实心椭圆。
// 绘制矩形和椭圆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Rect(10, 10, 100, 50); // 空心矩形
g.fillRect(120, 10, 100, 50); // 实心矩形
g.drawOval(240, 10, 100, 50); // 空心椭圆
g.fillOval(350, 10, 100, 50); // 实心椭圆
}
文本的绘制 使用Graphics类中的 drawString(String str, int x, int y)
方法,其中 str
是字符串, (x, y)
是字符串左下角的位置坐标。
// 在窗口组件上绘制文本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String("Hello, Graphics!", 10, 80);
}
3.1.2 颜色和画笔的应用
在图形绘制中,颜色和画笔(笔触)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画面的效果和层次。Java的Graphics类提供了 setColor(Color c)
方法用于设置绘制颜色,而画笔的样式则通过设置笔触 setStroke(Stroke s)
来控制。
// 设置绘制颜色和笔触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setColor(Color.BLUE); // 设置绘制颜色为蓝色
g.setStroke(new BasicStroke(2)); // 设置笔触宽度为2
g.drawRect(10, 10, 100, 50); // 绘制一个蓝色的矩形
g.setStroke(new BasicStroke(4, BasicStroke.CAP_ROUND, BasicStroke.JOIN_ROUND));
g.setColor(Color.RED);
g.drawOval(130, 10, 100, 50); // 使用新的笔触和红色绘制一个椭圆
}
在该代码示例中,我们首先设置了绘制颜色为蓝色,并绘制了一个矩形。然后更换为红色颜色,并调整笔触以绘制一个样式不同的椭圆。
使用颜色和画笔的注意事项 :
- 当在图形绘制过程中更改颜色时,更改将会持续到下一次颜色设置。
- 画笔的宽度和样式在设置之后会一直保持,除非再次进行更改。
3.2 高级图形绘制技术
3.2.1 双缓冲技术优化绘图效果
在处理复杂的图形绘制时,画面闪烁和更新延迟是常见的问题。Java中可以使用双缓冲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即在内存中预先构建整个画面的图像,然后一次性将其绘制到屏幕上,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图形绘制的效率和视觉效果。
BufferedImage offscreenImage;
Graphics offscreenGraphics;
// 在初始化组件时创建双缓冲
public void init() {
offscreenImage = new BufferedImage(getWidth(), getHeight(), BufferedImage.TYPE_INT_ARGB);
offscreenGraphics = offscreenImage.getGraphics();
}
// 在paint方法中使用双缓冲进行绘制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super.paint(g);
g.drawImage(offscreenImage, 0, 0, this);
}
// 在组件需要重新绘制时使用双缓冲
public void updateScreen() {
Graphics g = getGraphics();
g.drawImage(offscreenImage, 0, 0, this);
g.dispose();
}
在上述代码段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了一个 BufferedImage
对象用于作为离屏缓冲区,然后在一个单独的 Graphics
对象上进行绘制操作。最后,将绘制好的图像一次性绘制到屏幕上的实际 Graphics
对象上。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屏幕上的闪烁,并能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3.2.2 自定义图形组件
虽然标准的AWT组件提供了基本的图形绘制功能,但有时候开发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扩展或自定义图形组件。通过继承 JComponent
类并重写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
方法,可以实现高度自定义的图形绘制。
public class CustomComponent extends JComponen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 {
super.paintComponent(g);
// 在这里添加自定义的绘制逻辑
g.setColor(Color.GREEN);
g.fillRect(0, 0, getWidth(), getHeight()); // 使用绿色填充整个组件
}
}
通过继承并重写 paintComponent
方法,可以实现复杂且美观的自定义图形组件。在该方法中,可以任意调用Graphics类提供的绘制方法来实现所需效果。
双缓冲技术和自定义图形组件的掌握,是进一步提升Java图形界面开发能力的关键。通过实践这两种技术,开发者可以在图形界面应用中实现更加平滑、高效和美观的图形展示效果。
4. 事件监听与处理
4.1 事件处理机制概述
4.1.1 事件的种类和特点
在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编程中,事件是一种通知,它告诉程序某些事情已经发生了,例如用户点击了一个按钮。事件监听与处理机制是Swing和AWT的核心部分,它允许开发者创建交互式的图形用户界面。Java中的事件主要分为两类:低级事件和高级事件。
低级事件包括键盘事件和鼠标事件,这些事件与用户的直接操作相关联,如按键按下、释放或鼠标点击。而高级事件,则涉及到组件状态改变、窗口管理等,例如,组件被聚焦、窗口关闭事件等。每种事件都有一个或多个事件监听器接口与之对应,每个接口定义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4.1.2 事件监听器和事件适配器的使用
事件监听器是接口,它们定义了事件处理方法,组件会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调用这些方法。为了简化事件处理,Java提供了事件适配器类,这些类实现了监听器接口的所有方法,但提供了空的默认实现。开发者只需扩展相应的事件适配器类,并重写感兴趣的事件处理方法。
// 代码示例:创建一个简单的事件监听器
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ystem.out.println("Button was clicked!");
}
});
// 使用事件适配器的示例
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 只关注点击事件
}
}
// 这里假设有一个类MyButtonListener继承了ActionListenerAdapter,并重写了actionPerformed方法
在这个例子中,当按钮被点击时, actionPerformed
方法会被调用。代码块展示了事件监听器的创建,以及如何通过继承 ActionListenerAdapter
来使用事件适配器。
4.2 事件的高级处理方法
4.2.1 多事件监听和事件链
在复杂的应用程序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一个事件触发多个操作的情况。多事件监听指的是为一个事件源添加多个监听器,这些监听器会依次被调用。事件链则是将多个监听器串联起来,前一个监听器的执行结果可以影响到后一个监听器的执行逻辑。
// 示例:事件链中的事件监听器
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 处理事件一
System.out.println("Handling event one...");
}
});
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 处理事件二,依赖于事件一的处理结果
System.out.println("Handling event two...");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为同一个按钮添加了两个监听器,当按钮被点击时,这两个监听器会按顺序执行。
4.2.2 动态事件注册和取消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地添加或移除事件监听器,这可以通过使用 addMouseListener
, addKeyListener
等方法来实现。例如,在一个游戏应用中,我们可能在游戏开始时为角色添加一个监听器,在游戏结束时则移除该监听器。
// 示例:动态添加和移除事件监听器
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JPanel {
public void startGame() {
// 在游戏开始时添加监听器
this.addMouseListener(new Mouse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Clicked(MouseEvent e) {
// 处理鼠标点击事件
}
});
}
public void endGame() {
// 在游戏结束时移除监听器
MouseListener[] listeners = this.getMouseListeners();
for (MouseListener listener : listeners) {
this.removeMouseListener(listener);
}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在 startGame
方法中向面板添加了一个鼠标监听器,然后在 endGame
方法中遍历并移除所有添加的鼠标监听器。动态地添加和移除监听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事件监听的范围和时间,优化程序性能。
在第四章节,我们深入探讨了Java中事件监听与处理的机制和高级方法。通过本章节的介绍,读者应该对如何在Java GUI应用中管理各种事件有了深刻的理解。
5. 多线程游戏逻辑编程
5.1 线程基础与游戏中的应用
5.1.1 线程的基本概念和生命周期
在Java中,线程被视为程序中的基本执行流。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执行路径,并且可以独立于其他线程运行。当应用程序启动时,通常会创建一个主线程,即运行 main
方法的线程。在游戏开发中,主线程负责游戏的初始化,加载资源,以及运行主游戏循环等任务。
线程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状态:
- 新建(New) :当线程对象被创建时,它处于新建状态。此时,它尚未开始运行。
- 就绪(Runnable) :调用线程的 start()
方法后,线程进入就绪状态,准备运行,等待CPU调度。
- 运行(Running) :当线程获得CPU时间片后,它进入运行状态,执行其 run()
方法中的代码。
- 阻塞(Blocked)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等待I/O操作完成,线程会进入阻塞状态,暂停执行。
- 等待(Waiting) :线程处于等待状态,可能是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某个操作。
- 超时等待(Timed Waiting) :线程处于指定的超时等待状态,等待其他线程执行一定的操作或经过一定时间。
- 终止(Terminated) :当线程的 run()
方法执行完毕或者被 stop()
方法终止时,线程进入终止状态。
生命周期的转换可以通过下图的流程图来表示:
flowchart LR
A[新建 New] --> B{是否start()}
B -- 是 --> C[就绪 Runnable]
C --> D{是否获得CPU}
D -- 是 --> E[运行 Running]
D -- 否 --> C
E --> F{是否执行阻塞操作}
F -- 是 --> G[阻塞 Blocked]
F -- 否 --> H{是否执行等待操作}
H -- 是 --> I[等待 Waiting]
H -- 否 --> E
G --> J{是否被唤醒}
J -- 是 --> E
J -- 否 --> G
I --> K{是否被唤醒或超时}
K -- 是 --> E
K -- 否 --> I
E --> L{是否执行完毕}
L -- 是 --> M[终止 Terminated]
L -- 否 --> E
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管理游戏中的并发逻辑,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并防止潜在的死锁或资源竞争问题。
5.1.2 线程在游戏中的应用场景分析
在游戏开发中,线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资源加载 :游戏通常需要加载大量资源,如纹理、音频和关卡数据。这些加载操作可以放到单独的线程中执行,避免阻塞主游戏循环,提升用户体验。
- 物理计算 :物理引擎的计算是游戏开发中的一个计算密集型任务。为了不阻塞主线程,通常会使用一个或多个专门的线程来进行物理模拟。
- AI处理 :游戏中的AI行为需要根据游戏世界的状态进行计算,这包括敌人的行为决策、路径规划等。这些计算可以分配到专门的线程中,以保持游戏的流畅性。
- 网络通信 :对于多人在线游戏而言,网络通信是游戏运行的核心部分。通过使用线程,游戏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保证游戏交互的实时性。
- 音频播放 :音频播放可以通过线程管理,以确保音频数据的及时加载和播放,避免音视频不同步的情况。
理解上述应用场景后,开发者可以针对不同任务选择合适的线程模型,以提高游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游戏逻辑的多线程编程,需要细致地规划线程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同步执行,以及如何避免竞争条件等问题。
6. 状态机设计模式
状态机设计模式是一种强大的编程模式,它允许系统或对象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转换,每个状态下有不同的行为,并且状态转换是由特定的事件触发的。这种模式在游戏开发、网络协议处理、用户界面设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本章节将从状态机的基础概念出发,深入探讨其在游戏逻辑中的应用和实现,最后提出性能优化策略。
6.1 状态机设计模式基础
6.1.1 状态机的基本概念和优点
状态机由一系列状态、事件、动作组成。状态是系统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描述,事件是触发状态转换的原因,动作是在特定状态下需要执行的操作。
在游戏开发中,状态机可以用来控制角色的行为,如行走、跳跃、攻击等。状态机的优点包括:
- 易于理解:状态机模型直观,符合真实世界的运行方式。
- 易于维护:状态转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
- 可扩展性好:引入新的状态和事件相对容易,不会影响现有逻辑。
6.1.2 状态机在游戏逻辑中的运用
在游戏开发中,状态机能够高效地管理游戏对象的行为状态。例如,一个敌人的AI可能包括巡逻、追赶玩家、攻击和死亡等状态。每个状态对应一系列行为,而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由事件触发,如玩家的接近或生命值的变化。
6.2 状态机的实现与优化
6.2.1 状态机的编码实践
实现状态机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枚举来定义状态和事件,使用类来封装状态转换和动作执行。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状态机编码实践:
public enum State {
IDLE, MOVING, ATTACKING, DEAD;
}
public enum Event {
PLAYER_SPOTTED, HIT, DIE;
}
public class StateMachine {
private State currentState;
public StateMachine() {
this.currentState = State.IDLE;
}
public void processEvent(Event event) {
switch (currentState) {
case IDLE:
switch (event) {
case PLAYER_SPOTTED:
transitionTo(State.MOVING);
break;
}
break;
case MOVING:
switch (event) {
case HIT:
transitionTo(State.ATTACKING);
break;
case DIE:
transitionTo(State.DEAD);
break;
}
break;
// 更多状态的处理...
}
}
private void transitionTo(State newState) {
// 执行状态离开前的动作
// 更改状态
this.currentState = newState;
// 执行状态进入后的动作
}
}
6.2.2 状态机性能优化策略
优化状态机性能的关键在于最小化不必要的状态转换和动作执行。以下是几种优化策略:
- 状态合并 :将行为相近的状态合并,减少状态数量,简化状态转换逻辑。
- 延迟事件处理 :对于不紧急的事件,可以适当延迟处理,以避免频繁的状态转换。
- 动作缓存 :对于可以预先计算好的动作,缓存结果而不是每次转换状态时都计算。
- 状态转换图优化 :使用mermaid格式绘制状态转换图,可视化分析和优化状态转换逻辑。
stateDiagram
[*] --> IDLE
IDLE --> MOVING: PLAYER_SPOTTED
MOVING --> ATTACKING: HIT
MOVING --> DEAD: DIE
ATTACKING --> DEAD: HIT
状态机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状态数量、事件类型、动作复杂度等。通过编码实践和优化策略,我们能够提高状态机的效率和可维护性,从而提升整个游戏逻辑的性能和稳定性。
简介:《Java版植物大战僵尸》是一个用Java语言和Swing库开发的简化版游戏,重现了原游戏的核心机制。本文将详细解析该项目中所涉及的Java基础知识、Swing界面编程、图形绘制、事件处理、多线程技术、状态机设计、数据结构应用、游戏逻辑编写、资源管理和异常处理等多个重要编程概念和技巧。通过这个项目的实践,初学者可以加深对Java编程的理解,提高在游戏开发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