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ther obj=new Child();
System.out.println(obj.r);
obj.printname();
} }
结果输出:
4
I’m Child
实验证明。属性会访问父类的。方法分访问子类的。
这就是多态了。
不要以为Father obj=new Child();这条语句一定会让obj.printname()指向Chlid定义的printname()。实际上,如果你把Father类中的printname()方法删除,这个程序将编译失败。因为Father中的并没有定义printname()这个函数。多态是晚绑定*(见本文最后的资料)的,在Father obj=new Child();这个语句中,如果Father中没有printname()这个函数,就不会为obj建立一个用于调用printname()函数的指针。所以调用obj.printname()会出错。如果Father中有这个函数。指向printname()函数的指针会被创建。在调用obj.printname()时,不会出错,而且,因为obj指向的是new Child(),是个Chld类的实例。所以调用obj.printname()时调用了Child类中定义的printname()。这就是方法的动态绑定。
那么,刚才说到把Father类中的printname()方法删掉后,obj将无法调用Child类中的printname(),因为obj.printname()会编译失败。那么如果我就是需要调用要怎么办呢?其实虽然obj是Father类型的,但是它指向的是一个Child类的实例。那么可以将obj强制类型转换为Child。再调用printname()方法就可以了。
在上面程序中,把Father类中的printname()方法整个删掉,再将obj.printname() 改成 ((Child)obj).printname()后,编译成功,结果输出:
4
I’m Child
两次输出的结果都是I’m Child。
那么如何可以运行Child类中的printname()来输出“I’m Father”呢?
其实只需要将Father obj=new Child();改成Father obj=new Father();就可以了,呵呵。另一个办法就是将Child类中定义的printname()整个删掉。为什么这样可以成功呢?自己想想,嘿嘿。最后会有个这样的思考题。
看到这儿你可能早就想问了:
为什么obj.r是4?为什么不是5?
呵呵。其实很简单。Java中的多态仅为方法而言,成员变量还是使用的父类的成员变量。也就是说,因为“Father obj =……”,所以obj是Father类型的,所以obj里面的r是Father里面的r,所以输出obj.r就是4了。
你又想问:
那么5去哪了?new Child()的时候,不是会把5放到Child的r中吗?
实际上5还是有的。只是obj.r是4而已。想访问Child中的r,把5读出来,可以这样写:
((Child)obj).r
就是把obj由Father型强制转换成了Child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