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拓跋结构,实战 | 服务端开发与计算机网络结合的完美案例

前言

大家好,我是阿秀

后端,可以说是仅次于算法岗之外竞争最为激烈的岗位,而其中的服务端开发也是很多人会选择在秋招中投递的一个岗位,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走上服务端开发之路的起点就是一个回声服务器了。

今天带大家实战一把,真实体验服务端底层数据交换的点点滴滴,在这过程中可以让你看见 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具体过程,全程干货,不开玩笑。

5da25a1b498224691976fcb74b469aaa.png

环境工具

客户端:Ubuntu 16.04 ,IP:192.168.78.128 ,简称为客户端A

服务端:Ubuntu 16.04 ,IP:192.168.78.130,简称为服务端B

抓包利器-大白鲨  Wireshark  以及 Linux 下的抓包命令 tcpdump

GCC:5.4.0

因为 Wireshark 的图标就很像一条大鲨鱼的鱼鳍,所以又叫大白鲨,不信你看看

69e2b9b4ec83dc10859f11063e948f14.png大白鲨

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这里简单介绍下 TCP 最经典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8f03be086e069f4054298ac6305264f4.png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 SYN 位置为1,seq(Sequence Number) 为 x;然后,客户端进入 SYN_SEND 状态,等待服务端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收到 SYN 报文段。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 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 ack(Acknowledgment Number) 为 x+1 (也就是 seq+1);同时,自己还要发送 SYN 请求信息,将 SYN 位置为1,seq 为 y;服务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即 SYN+ACK 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端进入 SYN_RECV 的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 报文段。然后将ack设置为y+1,向服务端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端端都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数据交互

成功建立连接后,客户端与服务端就开始进行数据交互。客户端发送数据,服务端回复收到该数据,然后交替进行下去。

四次挥手

当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三次握手建立 TCP 连接进行可靠数据传输后,当数据传送完毕,肯定是要断开TCP连接,这里就有了神秘的“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设置 seq和ack,向服务端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 状态;这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给服务端了;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FIN报文段,向客户端回一个 ACK 报文段,ack 为 seq+1;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2 状态;服务端告诉客户端,我“同意”你的关闭请求;

第三次挥手: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 FIN 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服务端进入 LAST_ACK 状态;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送的 FIN 报文段,向服务端发送 ACK 报文段,然后客户端进入 TIME_WAIT状态;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ACK 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客户端等待 2MSL 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服务端已正常关闭,那好,客户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思路整理

这里主要使用的是尹圣雨[韩]的著作《TCP/IP网络编程》第 4 章中的简易版回声服务器来进行实验。

所谓回声服务端,就像小时候在回声山谷中玩的游戏一样,你朝山谷中大吼一声“啊”,然后山谷也会给你一个“啊”。回声服务端就是你向服务端发送一个“hello world”,回声服务端也向你回复一个“hello world”。

1、将客户端程序 echo_client.c 放在客户端 A 中,将服务端程序 echo_server.c 放在服务端 B 中

2、在客户端 A 中开启一个命令行窗口,使用 tcpdump 命令监控 A、B 之间的网络通信,并将消息保存为 pacp 文件,方便后续进行抓包分析

3、在服务端 B 中编译程序 echo_server.c,开启服务端程序 echo_server,监听指定端口 2333

这里的端口号可以自己指定,在 1025-65535 之间都可以,主要是因为0-1024已经被系统占用了,比如http的80端口,ssh的22端口。而 Linux 下默认端口数在65535个,所以自己可以指定的端口号就在1025-65535之间。

4、在客户端 A 中编译程序 echo_client.c,并且开启客户端程序 echo_client,指定通话 IP 以及端口号,我在这里就是服务端 B 的IP:192.168.78.130以及 2333 端口号了

5、在客户端 A 中发送消息“hello”,然后按 Q 退出即可

6、通信完毕,将 2 中保存的文件转存到 Windows 环境下,使用大白鲨 Wireshark 进行网络数据包分析。

7、分析抓到的数据包文件

开干

说了那么多,终于可以开始开干了!

1、将echo_client.c 、echo_server.c分别放在客户端A:192.168.78.128 以及服务端B:192.168.78.130 中。

2330e8ae8ca8098f846a9619fd6d2379.png客户端A

c318d5454205d6ba31a194ce2ce3804c.png服务端B

2、  在客户端A中新开一个命令行窗口,输入命令:sudo tcpdump -i any tcp and host 192.168.78.130 and port 2333 -w message.pcap

1、由于tcpdump命令需要管理员权限,所以需要加上sudo命令进而获取管理员权限。

2、这段命令的大概含义就是监控客户端 A:192.168.78.128,和服务端 B:192.168.78.130 之间在端口号2333 上的基于TCP的数据交换,并且保存为 message.pcap 文件

1cee5467dd17287584502ee0f42f2a3b.pngtcpd数据包保存命令

可以看到,我们在输入该条命令后,需要首先输入 Linux 下的密码获取管理员权限,然后就开始监听客户端 A:192.168.78.128,与服务端 B:192.168.78.130之间在端口号2333上的TCP通信了。

3、接下来,我们进入含有 echo_server.c的文件夹,将服务端B的程序进行编译,编译命令为 gcc echo_server.c -o echo_server,可以看到当前文件夹下出现了 echo_server 程序

30d1fe547dbcaf8983af530608b20700.png编译服务器程序

接下来,开始监听我们预先设置好的端口号 2333,命令为:./echo_server 2333,服务端开始正式监听。

17df664ecef9d4935b08ba1288fa0a7b.png运行服务器程序

4、服务端 B 设置完毕,我们开始转战客户端 A ,在 2 中使用 tcpdump 命令监听的那个端口号不要关闭,千万不要关闭,我们在客户端 A 中另外新开一个命令行。

跟服务端 B 中类似,首先将客户端 A 中的程序echo_client.c进行编译,编译命令:gcc echo_client.c -o echo_client

f17571529eca686cdbc6c5aba26373fd.png编译客户端程序

跟服务端 B 中类似,我们在客户端 A 中开启客户端程序echo_client,指定通话IP :192.168.78.130及端口号 2333

命令为./echo_client 192.168.78.130 2333

90168c5a36ff71bddf4f89281c6eb2c0.png运行客户端程序

可以看到出现 “Connected…..”字样,说明我们已经走完长征两万五千公里,成功会师啦!

客户端 A 与服务端 B 终于成功连接了,这个时候我们再转去看一下服务端 B 的状态。

88baf439f01af44b011ff8d23f94b34b.png服务器程序状态

在服务端 B 的监听窗口也出现了“Connect client 1”字样,换句话说,在服务端看来,有一个客户端与它成功建立连接了。

5、下一步就可以开始通信了,我们在客户端 A 中发送“hello”字样。

09e7c0c5efabc314dad46a14b76192a6.png在客户端A发送消息

可以看到,我们在客户端 A 中发送了一条消息“hello”, 服务端 B 也给了我们一个消息“hello”,这也就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回声服务端了。

接下来,我们按照提示,输入“Q”结束本次通话。

5b1e2f7c762bef068e3d35d482eec50f.png退出客户端A

至此,本次通话结束。

6、最后我们在 2 中开启 tcpdump 命令监控的界面中,按下 ctrl+ c ,结束监听。

320e224f47caa8046bf324b2da93a115.png保存抓包文件

可以看到,提示我们一共成功捕获了10 个packets,没有数据包丢失。接下来,我们将捕获文件 message.pacp传输到 Windows 下开始进行抓包分析。

19fa7adc08ffb58a6428b9c945ec73db.png

抓包分析

可以看出一共 10 个数据包,也对应了上文中我们在 Linux 下通过tcpdump命令抓到的数据包个数。其中序号 1-3 为三次握手的数据包,序号 4-7 为两次数据交换的数据包,8-10 为三次挥手的数据包。

73477b4de56f8e83564d649095cd06b9.png抓到的10个数据包问题1:4-7 为什么是两次数据交换呢?

回答1:我们的回声服务端就是你发送什么数据过去,服务端发送什么数据回来,所以第一次数据交换:客户端A发送数据”hello“到服务端B,B回复 确认收到。这也对应着4、5数据包;第二次数据交换:服务端B发送数据”hello“到客户端A,A回复 确认收到。这也对应着6、7数据包。

问题2:说好的四次挥手呢?这里怎么只有三次了?

回答2: 因为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FIN 后,服务端也可以同时关闭连接,这样就可以把 ACK 和 FIN 两个包合并到一起发送,这样可以节省一个网络包,“四次挥手”变成了“三次挥手”。这样可以节省网络资源,省时又省力。而通常情况下,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FIN 后,很可能还没发送完数据,所以就会先回复客户端一个ACK 包,完成所有数据包的发送后,才会发送 FIN 包,也就是“四次挥手“了。

039064e9fe0add6414fb499abbc0ee6d.png

三次握手过程

2d72c05a4aadfed801fc98b7520608e9.png三次挥手过程

第一次握手,序号为1,客户端A:192.168.78.128 向服务端B:192.168.78.130 发送SYN请求包,seq为1796975076。

第二次握手,序号为2,服务端 B:192.168.78.130 向客户端A:192.168.78.128 发送 SYN、ACK 请求回复包,seq为1222412335,ack为1796975077,也就是第一次握手中的 seq+1。

第三次握手,序号为3,客户端A:192.168.78.128 向服务端B:192.168.78.130 发送 ACK 确认包,seq为1796975077,ack为为1222412336,也就是第二次握手中的 seq+1。

两次数据交互过程

第一次数据交互:

2dd2c6693ac3d5542d24944d3546896c.png第一次数据交互

序号为4,客户端A:192.168.78.128 向服务端B:192.168.78.130 发送 push 消息包,可以看到下方的数据解析为“hello”,并且数据长度 len = 6。

可能有些小伙伴问“hello不是一共5个字符吗?长度应该为5啊。”len = 6是因为“hello“长度为5,再加上结尾的‘\0’,加起来一共就是6了

序号为5,服务端B:192.168.78.130 向客户端A:192.168.78.128 发送 ACK 确认包,表示已经收到该消息。

第二次数据交互:

a5717bc3331ce8a1670161d117b36411.png第二次数据交互

序号为6,服务端B:192.168.78.130 客户端A:192.168.78.128发送push消息包,可以看到下方的数据解析为“hello”,并且 len = 6。

序号为7,客户端A:192.168.78.128 向服务端B:192.168.78.130  发送ACK确认包,表示已经收到该消息。

三次挥手过程

正式的四次挥手如下图所示:

11f2c456bf97ecb3d8f74b12cd3c6a11.png标准的四次挥手

我们所抓到的三次挥手如下所示:

6deb29e18a24da4c1e2f71114b63a068.png我们抓包抓到的三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序号为8:客户端A:192.168.78.128 向服务端B:192.168.78.130  发送 FIN 请求断开连接包,表示主动请求断开链接。

第二三次挥手,序号为9:服务端B:192.168.78.130 向  客户端A:192.168.78.128发送 FIN、ACK 确认并请求断开消息包,表示收到上次断开连接的请求,并请求断开服务端到客户端的链接。

可以看出,我们所抓的包中,将第二次挥手和第三次挥手合并为一个数据包了,也就是192.168.78.130->192.168.78.128的包中既有FIN也有ACK,所以这也是三次挥手而不是四次挥手的原因。

第四次挥手,序号为 10:客户端A:192.168.78.128 向服务端B:192.168.78.130  发送 ACK 确认包,表示收到服务端发送过来的请求断开连接消息,并给予回复。

结语

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是你迈向大佬的必经之路

3da2e4d0173900670101c5c4de549978.png

巨人的肩膀

《TCP/IP网络编程》- 尹圣雨[韩]

《Wireshark网络分析就这么简单》- 林沛满

《Wireshark网络分析的艺术》- 林沛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

《TCP/IP详解 卷1:协议》- kevin R.Fall W.Richard Stevens

—END—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