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IT中年自救指南(二)

上一章说到在得知要裁员的消息后,我意识到需要自救。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我悲惨的发现自己当前的问题在于没有选择,只能靠工资收入支撑全家的生活,因此迫切的需要给自己赢得一点时间,去发展第二曲线。

所以该怂就怂,我立马找到老板谈话卖惨,暂时得到了保证说不裁我。同时,在公司我也一改日常那种极其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开始了摸鱼和思考,希望尽快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方向。

没错,之前在这家公司我几乎不摸鱼,一直是抱着一种All in的创业精神去解决每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种下善因未必得善果,在付出了这么多之后,依然落得一个接近被裁员,走投无路的境界。为什么呢?所以在思考第二曲线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在创业公司这5年的得与失进行了复盘。

这一章就是说说我反思的几个问题点。也希望能给其他有类似经历,甚至还深陷其中的朋友,特别是中年创业的朋友,能有一些心得分享。

一、千万不要All in

当初来到这家创业公司的时候,确实是因为被老板描绘的远景所吸引,被灌了一肚子鸡汤,加上老板画的饼,包括期权的许诺,新岗位的挑战,从通信业到互联网行业的跨界机会,让我决定做出极大的牺牲,包括降薪接受offer,以及把家人安置在老家,孤身一人来到南方,当时我是确实满怀希望,想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以及盼着公司上市变现,甚至期权变现,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那时候我真的没想过,如果最后的收获没有达到预期,还需要有什么备选计划。

记得15年开始,从VC到创业者,市面上各种创业团队,喊的都是All in的口号。我们老板最爱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结果我被鼓动的热血沸腾,恨不得天天996,而且每每遇到创业公司特有的流程混乱、资源有限以及产品朝令夕改,还安慰自己说这就是创业公司的氛围。

时至今日,也就是我写下这章文字的时候,我就直接跳过其中复盘和反思的过程,以我现在的认知理解来说结论—

首先,创业公司如果以IPO为目标,成功的几率大概是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客观的概率决定了创业失败率比想象的要高的多。这种均值定律决定了大部分创业者是不可能成功的。所谓靠创业实现财富自由,也是小概率事件。

其次,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的格局决定了这家公司发展的天花板。而创始人格局如何,是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所谓创业是人生的加速器,可能更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的机会成本没有那么大,有一个创业的平台让他能接触方方面面,能抗住创业公司那种混沌期,熬到高速发展期,说不定真的能实现阶层跨越,那么赌一赌是值得的。即使不成功,年轻人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试错和重新来过。

但是对于中年人,一旦All in去创业,或者合伙创业,那么机会成本就是巨大的。特别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扪心自问,你参与创业的筹码是什么呢?基本上是靠独到的技术,或者具备技术团队管理能力,或者2者兼备。但是技术思维的人,有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缺乏对人性的了解。假如遇上一个坑爹的创始人,那基本上就会被玩死了。

我也是反思后才发现,之前自己的思维方式是“琢磨事”,也就是把需要逻辑分析和线性问题剖析的很清楚,但是长时间只琢磨事的人,会容易变成别人的工具,别人利用他们,他们往往还无法自知。饿不着肚子,但是也很难做到更高的格局。为什么?因为他们太不了解人性和社交的规则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是布局的能力比较弱。

而老板的思维方式是“琢磨人”,他的优势在于连接资源,找到更多机会。因此,老板想的是怎么利用人性的弱点去以小博大。但是,这种思维模式的缺点是,不容易信任别人或者被人信任。特别是在利益面前。我所在的创业公司,就是在老板拿到某金服的几个亿融资后,和几个合伙人因为分钱不均,8年的合伙人就此分崩离析,开始互撕。所以不要看老板说的怎么天花乱坠,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他的格局一定会原形毕露。如果老板真的愿意分享,大气,重承诺,那么恭喜你,上对船了。不然的话,赶紧调整自己的预期吧。

此外,除非创始人是你非常熟悉的朋友,或者非常信任,长期合作过。不然创业路上不要All in,一定要给自己多一些别的选择。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的在期权这件事上给员工设套。别说公司做成的概率本身就很低,就算最后上市成功,上市前被洗的合伙人也不是少数。还有不少公司的期权,签了等于没签。要么是行权价虚高、要么没有退出条款、要么确权条件模糊不清。所以,本质上期权这东西,最考验的是:老板的良心。跟错人,公司发展再快,你干的再好,都白搭。

至于怎么选老板才不至于跟错,我觉得,要看老板平时是怎么做,而不是听他怎么说。推荐一个靠谱的办法–多和老板聊天,看他谈的是行业格局还是讲怎么捞钱、看他关心的是用户体验还是薅客户的羊毛。另外有可能的话找之前离职和在职的老员工聊一聊,打听下老板是否一诺千金、是否对兄弟们有基本的仁慈之心,如果老板对人对事都很苛刻,或者从来都是口惠而实不会,那就别犹豫了,赶快跑路吧。

二、职场“PUA”

另外一个需要小心的,是职场PUA。职场PUA一般会有2个方向,要么老板或者领导拼命的贬低你,让你自惭形秽。要么是拼命夸你,让你灌了一肚子鸡汤后打鸡血的去干活。

举个例子,老板打击的话经常会像这样–

1、 不停的打击你,永远在挑剔你的错误,吝啬表扬同时告诉你这是对你的鞭策;目的是让你优秀进步。

2、 不停的拿你跟其他人做对比,让你造成心理落差。

如果有以上迹象,那么你很可能被PUA了。

当然,另一种老板会经常打鸡血–

1、 交给你不合理的工作内容,或者拉你到小群里,分享一些老板的小秘密,会让你感觉老板是在信任你,重用你,是拿你当“自己人”。

2、 要么交给你超负荷的工作量,拼命压榨你的产出,并且告诉你,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我的机会,做好以后就会升职加薪blablabla。

当时我碰到的老板是第一二种兼备,而且我观察到,每进一个新人,都会被老板PUA一番。但是当新人变老人之后,老板连第二种方式都懒得用了。拿我做例子,在这家公司5年都没加过薪你敢信!老板面对我们,经常会讲一句话,你们这么大年纪了,去外面肯定找不到工作,不如和我一起干,上市以后一起分钱啊,我连股权方案都做好了,就等大家签字了云云。至于这个以后是多久以后,除了每年股权方案更新一版以外,就再没有下文了。当时连投了几个亿的某金服都非常诧异的问我们几个,别的公司拿了一笔投资,都是很开心的先给兄弟们兑现几千万再说,怎么到了你们老板这里,连吃顿饭都没有呢?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陷于被PUA的境地呢?或者,被PUA了以后如何化解呢?还是直接用现在的认知来复盘吧—很简单,守住自己的底线,认清自己的选择。其它一切,都是浮云。套句现在流行的话,你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是对你有长期价值的事情?

如果是,那么被PUA也只有接受,有可能这就是为了长期价值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不是,那么别犹豫,提升自己,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因为创业真的有挑战,也有收获。其中的很多经历,即使之后你换过一个平台,也能成为自己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那么不管怎么被老板PUA,我个人认为都是值得的。

也就是说,判断的标准不是老板怎么评价你,而是你的自我成长。

所以请跳开来,不要受到平台所限,不要受到老板的言语所左右。了解自己的选择,做有长期价值的事情,持续成长,不断精进,绝不做低效重复的事情。

经济学有一个词汇叫“路径依赖”,即人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不好的路径会带来厄运循环,持续消极;好的路径则会引导人进入良性循环,不断突破。没有一位成功的打工人在背后不受罪,但是他们可以不断的自我迭代,摆脱懒惰疲软的斗志,从“咸鱼”蜕变成“锦鲤”。

同时,也要有明确的底线思维,不管老板怎么说,你要知道自己追寻的是什么。一旦在这个平台无法获取,赶紧撤,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机会成本。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在持续成长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自己的“傻逼指数”。

三、观察自己的傻逼指数

何谓“傻逼指数”?罗胖给出过定义–傻逼指数,就是往前看曾经的自己,多久前的那个你,看起来像个傻逼。时间越长,傻逼指数越高。比如我觉得3个月前的自己像个傻逼,那么我的傻逼指数就是3个月。

这个指数有什么用呢?它体现了一个人自我迭代,自我更新的速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想摆脱职场PUA,摆脱路径依赖,甚至是发展成功的第二曲线,都需要不断试错,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建立认知体系和思维模型,不断成长,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自我迭代,从提升自己的认知开始。

提升自己的认知,建立底层思维体系,能缩短你认识万物规律的时间。人生真的好像有一种“知觉障”,需要从更高的维度才能勘破它。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5年看不透的那家创业公司的模式和老板的本质,现在的我可能一个月就能看明白了。

在那段反思复盘以及在网上学习提升认知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很多人能够通过副业年入百万,首先是他达到了那样的认知。然后赚钱真的就是很轻松的事情了。就好像很多人说,人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要开拓自己的第二曲线,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思考方式,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

第二章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