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原理面试题

一. Vue 响应式原理

当创建 Vue 实例时,vue 会遍历 data 选项的属性,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为属性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对数据的读取进行劫持(getter 用来依赖收集,setter 用来派发更新),并且在内部追踪依赖,在属性被访问和修改时通知变化。

每个组件实例会有相应的 watcher 实例,会在组件渲染的过程中记录依赖的所有数据属性(进行依赖收集,还有 computed watcher,user watcher 实例),之后依赖项被改动时,setter 方法会通知依赖与此 data 的 watcher 实例重新计算(派发更新),从而使它关联的组件重新渲染。
一句话总结:

vue.js 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订阅模式,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各个属性的 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响应的监听回调

第二种
vue将组件中的模板通过AST生成render函数,生成render函数时,vue会将这个组件中所有的data中的数据进行深度遍历然后将每个属性通过Objcet.definProperty()定义成访问器属性,在vue中还有一个用来记录这些被依赖的值的对象叫做watcher,当我们getter时vue会去watcher拿到数据并返回,当我们setter时,它会去通知watcher我们这个值变了,然后新值是什么,watcher接到通知修改值后,会去通过重新调用组件的render函数,组件的render函数会根据watcher的数据进行生成new vutrue DOM tree(新虚拟dom树),然后vue丢掉旧的虚拟dom树,将新的虚拟dom树替换上去,然后虚拟dom树生成相对应的真实dom,最终页面重新渲染完成,当然了vue只会替换掉更改了的那部分虚拟dom树,其他的虚拟dom树不会变,所以vue的效率比直接更改真实dom的效率高

二. v-model 双向数据绑定的原理

数据双向绑定是通过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来实现。

  • 数据劫持的实现主要依赖于Object.defineProperty(),通过这个函数可以监听到get,set事件。
  • 在源码中observer中用Object.defineProperty来劫持数据发生的改变的,如果数据发生改变了(在set中进行赋值的),通过set,get方法来通知订阅者,触发update方法进行更新节点内容{{ str }},从而实现更新视图
  • Object.defineProperty()
    ==>给对象添加一个属性并指定该属性的配置。
    vue 双向数据绑定是通过 数据劫持 结合 发布订阅模式的方式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数据和视图同步,数据发生变化,视图跟着变化,视图变化,数据也随之发生改变;
    核心关于VUE双向数据绑定,其核心是 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

三.为什么在 Vue3.0 采用了 Proxy,抛弃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劫持对象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进行遍历。Vue 2.x 里,是通过 递归 + 遍历 data 对象来实现对数据的监控的,如果属性值也是对象那么需要深度遍历,显然如果能劫持一个完整的对象是才是更好的选择。

Proxy 可以劫持整个对象,并返回一个新的对象。Proxy 不仅可以代理对象,还可以代理数组。还可以代理动态增加的属性。

四. Vue 中的 key 到底有什么用?

key 是给每一个 vnode 的唯一 id,依靠 key,我们的 diff 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对于简单列表页渲染来说 diff 节点也更快,但会产生一些隐藏的副作用,比如可能不会产生过渡效果,或者在某些节点有绑定数据(表单)状态,会出现状态错位。)
diff 算法的过程中,先会进行新旧节点的首尾交叉对比,当无法匹配的时候会用新节点的 key 与旧节点进行比对,从而找到相应旧节点.
更准确 : 因为带 key 就不是就地复用了,在 sameNode 函数 a.key === b.key 对比中可以避免就地复用的情况。所以会更加准确,如果不加 key,会导致之前节点的状态被保留下来,会产生一系列的 bug。
更快速 : key 的唯一性可以被 Map 数据结构充分利用,相比于遍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O(n),Map 的时间复杂度仅仅为 O(1)

五.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computed 本质是一个惰性求值的观察者。

computed 内部实现了一个惰性的 watcher,也就是 computed watcher,computed watcher 不会立刻求值,同时持有一个 dep 实例。

其内部通过 this.dirty 属性标记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

当 computed 的依赖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通知这个惰性的 watcher,computed watcher 通过 this.dep.subs.length 判断有没有订阅者;
有的话,会重新计算,然后对比新旧值,如果变化了,会重新渲染。 (Vue 想确保不仅仅是计算属性依赖的值发生变化,而是当计算属性最终计算的值发生变化时才会触发渲染 watcher 重新渲染,本质上是一种优化。)
没有的话,仅仅把 this.dirty = true。 (当计算属性依赖于其他数据时,属性并不会立即重新计算,只有之后其他地方需要读取属性的时候,它才会真正计算,即具备 lazy(懒计算)特性。)

六. computed 和 watch 有什么区别及运用场景?

区别
computed 计算属性 : 依赖其它属性值,并且 computed 的值有缓存,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发生改变,下一次获取 computed 的值时才会重新计算 computed 的值。不能异部
watch 侦听器 : 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无缓存性,类似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每当监听的数据变化时都会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可以异部

运用场景
当我们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并且依赖于其它数据时,应该使用 computed,因为可以利用 computed 的缓存特性,避免每次获取值时,都要重新计算。
当我们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 watch,使用 watch 选项允许我们执行异步操作 ( 访问一个 API ),限制我们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我们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七. 谈一谈 nextTick 的原理

JS 运行机制
JS 执行是单线程的,它是基于事件循环的。事件循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所有同步任务都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
主线程之外,还存在一个"任务队列"(task queue)。只要异步任务有了运行结果,就在"任务队列"之中放置一个事件。
一旦"执行栈"中的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毕,系统就会读取"任务队列",看看里面有哪些事件。那些对应的异步任务,于是结束等待状态,进入执行栈,开始执行。
主线程不断重复上面的第三步。

event-loop

主线程的执行过程就是一个 tick,而所有的异步结果都是通过 “任务队列” 来调度。 消息队列中存放的是一个个的任务(task)。 规范中规定 task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macro task 和 micro task,并且每个 macro task 结束后,都要清空所有的 micro task。

在浏览器环境中 :

常见的 macro task 有 setTimeout、MessageChannel、postMessage、setImmediate

常见的 micro task 有 MutationObsever 和 Promise.then

异步更新队列
可能你还没有注意到,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Vue 将开启一个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

如果同一个 watcher 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队列并执行实际 (已去重的) 工作。

Vue 在内部对异步队列尝试使用原生的 Promise.then、MutationObserver 和 setImmediate,如果执行环境不支持,则会采用 setTimeout(fn, 0) 代替。

在 vue2.5 的源码中,macrotask 降级的方案依次是:setImmediate、MessageChannel、setTimeout

vue 的 nextTick 方法的实现原理:

vue 用异步队列的方式来控制 DOM 更新和 nextTick 回调先后执行

microtask 因为其高优先级特性,能确保队列中的微任务在一次事件循环前被执行完毕

考虑兼容问题,vue 做了 microtask 向 macrotask 的降级方案

八.Vue 组件 data 为什么必须是函数

因为组件是可以复用的,JS 里对象是引用关系,如果组件 data 是一个对象,那么子组件中的 data 属性值会互相污染,产生副作用。

所以一个组件的 data 选项必须是一个函数,因此每个实例可以维护一份被返回对象的独立的拷贝。new Vue 的实例是不会被复用的,因此不存在以上问题。

九、聊聊 keep-alive 的实现原理和缓存策略

原理
获取 keep-alive 包裹着的第一个子组件对象及其组件名

根据设定的 include/exclude(如果有)进行条件匹配,决定是否缓存。不匹配,直接返回组件实例

根据组件 ID 和 tag 生成缓存 Key,并在缓存对象中查找是否已缓存过该组件实例。如果存在,直接取出缓存值并更新该 key 在 this.keys 中的位置(更新 key 的位置是实现 LRU 置换策略的关键)

在 this.cache 对象中存储该组件实例并保存 key 值,之后检查缓存的实例数量是否超过 max 的设置值,超过则根据 LRU 置换策略删除最近最久未使用的实例(即是下标为 0 的那个 key)

最后组件实例的 keepAlive 属性设置为 true,这个在渲染和执行被包裹组件的钩子函数会用到,这里不细说

LRU 缓存淘汰算法
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

LRU
keep-alive 的实现正是用到了 LRU 策略,将最近访问的组件 push 到 this.keys 最后面,this.keys[0]也就是最久没被访问的组件,当缓存实例超过 max 设置值,删除 this.keys[0]

十. vm.$set()实现原理是什么

受现代 JavaScript 的限制 (而且 Object.observe 也已经被废弃),Vue 无法检测到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

由于 Vue 会在初始化实例时对属性执行 getter/setter 转化,所以属性必须在 data 对象上存在才能让 Vue 将它转换为响应式的。

对于已经创建的实例,Vue 不允许动态添加根级别的响应式属性。但是,可以使用 Vue.set(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方法向嵌套对象添加响应式属性。

那么 Vue 内部是如何解决对象新增属性不能响应的问题的呢?

export function set(target: Array<any> | Object, key: any, val: any): any {
  // target 为数组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 修改数组的长度, 避免索引>数组长度导致splice()执行有误
    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 利用数组的splice变异方法触发响应式
    target.splice(key, 1, val);
    return val;
  }
  // target为对象, key在target或者target.prototype上 且必须不能在 Object.prototype 上,直接赋值
  if (key in target && !(key in Object.prototype))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 以上都不成立, 即开始给target创建一个全新的属性
  // 获取Observer实例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 target 本身就不是响应式数据, 直接赋值
  if (!ob)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 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复制代码
  1. 如果目标是数组,使用 vue 实现的变异方法 splice 实现响应式
  2. 如果目标是对象,判断属性存在,即为响应式,直接赋值
  3. 如果 target 本身就不是响应式,直接赋值
  4. 如果属性不是响应式,则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进行响应式处理

十一、Virtual DOM原理

vdom是虚拟DOM(Virtual DOM)的简称,指的是用JS模拟的DOM结构,将DOM变化的对比放在JS层来做。换而言之,vdom就是JS对象

  • virtual DOM:是将真实的DOM的数据抽取出来,以对象的形式模拟树形结构
  • template模板(编译)>渲染函数(执行)>虚拟dom==>patch(patching算法)==>真实dom(视图)
  • 虚拟DOM的最终目标是将虚拟节点渲染到视图上

十二、diff 算法

diff的过程就是调用名为patch的函数,比较新旧节点,一边比较一边给真实的DOM打补丁,虚拟DOM最核心的部分,它可以将vnode渲染成真实的DOM
(1)用 JavaScript 对象结构表示 DOM 树的结构;然后用这个树构建一个真正的 DOM 树,插到文档当中
(2)当状态变更的时候,重新构造一棵新的对象树。然后用新的树和旧的树进行比较,记录两棵树差异
(3)把所记录的差异应用到所构建的真正的DOM树上,视图就更新了

原作传送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