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工程师成神之路 基础篇 Java基础知识 基本数据类型&自动拆装箱

基本数据类型

8种基本数据类型

字符型

char

布尔型

boolean

数值型

  1. 整型:byte、short、int、long
  2. 浮点型:float、double

String 不是基本数据类型,是引用类型


整型中byte、short、int、long的取值范围

Java 中的整型主要包括byte、short、int 和 long 这四种,表示的数字范围也是从小到大的,之所以表示范围不同主要和他们存储数据时所占的字节数有关。

先来个简单的科普,1字节 = 8位(bit).Java中的整型属于有符号数。

先来看计算中8bit可以表示的数字:最小值 10000000(-128)(-2^7). 最大值:01111111(127)(2^7-1)

整型的这几个类型中:

  • byte:byte用1个字节来存储,范围为-128到127(2^7-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byte类型的默认值为0。
  • short:short 用2个字节来存储,范围为-32768(-2^15) 到32765(2^15-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short类型的默认值为0,一般情况下,因为Java本身转型的原因,可以直接写为0。
  • int:int 用4个字节来存储,范围为-2,147,483,648(-2^31)到2,147,483,647(2 ^31 -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int类型的默认值为0。
  • long:long 用8个字节来存储,范围为-9,223,372,036,854,775,808(-2^63)到 9,223,372,036,854,775,807(2^63 -1)。在变量初始化时,long类型的默认值为0L或0l,也可以直接写为0。

上面说过,整型中,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表示范围,但是,在程序中有些计算会导致超出表示范围,即溢出。如下代码:

    int i = Integer.MAX_VALUE;
    int j = Integer.MAX_VALUE;

    int k = i + j;
    System.out.println("i (" + i + ") + j (" + j + ") = k (" + k + ")");

输出结果:i(2147483647) + j(2147483647) = k(-2)

**这就是发生了溢出,溢出的时候并不会抛出异常,也没有任何提示。**所以,在程序中,使用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运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据溢出的问题。


什么是浮点型?

在计算机科学中,浮点是一种对于实数的近似值数值表现法,由一个有效数字(即尾数)加上幂数来表示,通常是乘以某个基数的整数次指数得到。以这种表示法表示的数值,称为浮点数(floating-point number)。

计算机使用浮点数运算的主因,在于电脑使用二进位制的运算。例如:4÷2=2,4的二进制表示为100、2的二进制表示为010,在二进制中,相当于退一位数(100 -> 010)。

1的二进制是01,1.0/2=0.5,那么,0.5的二进制表示应该为(0.1),以此类推,0.25的二进制表示为0.01,所以,并不是说所有的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的用二进制表示出来,如0.1,因此只能使用近似值的方式表达。

也就是说,,十进制的小数在计算机中是由一个整数或定点数(即尾数)乘以某个基数(计算机中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得到的,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基数为10的科学计数法。

位(bit)是衡量浮点数所需存储空间的单位,通常为32位或64位,分别被叫作单精度和双精度。

什么是单精度和双精度?

单精度浮点数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占用4个字节(32 bits),利用“浮点”(浮动小数点)的方法,可以表示一个范围很大的数值。比起单精度浮点数,双精度浮点数(double)使用 64 位(8字节) 来存储一个浮点数。

为什么不能用浮点型表示金额?

由于计算机中保存的小数其实是十进制的小数的近似值,并不是准确值,所以,千万不要在代码中使用浮点数来表示金额等重要的指标。

建议使用BigDecimal或者Long(单位为分)来表示金额。


自动拆装箱

本文主要介绍Java 中的自动拆箱和自动装箱的有关知识。

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类型,或者叫做内置类型,是Java中不同于类(Class)的特殊类型。它们是我们编程中使用最频繁的类型。

Java 是一种强类型语言,第一次声明的变量必须说明数据类型,第一次变量赋值称为变量初始化。

Java 基本类型共有八种,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字符类型:char
布尔类型:boolean
数值类型: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数值类型又可分为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 和浮点数类型 float、double

Java中的数值不存在无符号的,它们的取值范围是固定的,不会随着机器硬件环境或者操作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实际上,Java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基本数据类型void,它也有对应的包装类java.lang.void,不过我们无法直接对它们进行操作。

基本数据类型有什么好处?

我们都知道,new一个对象是存储在堆里的,我们通过栈中的引用来使用这些对象;所以,对象本身来说是比较消耗资源的。

对于经常用到的类型,如int等,如果我们每次使用这种变量的时候都需要new一个Java对象的话,就会比较笨重。所以,和C++一样,Java提供了基本数据类型,这种数据的变量不需要使用new创建,他们不会在堆上创建,而是直接在栈内存中存储,因此会更加高效。

整数的取值范围

Java中的整型主要包含byteshortintlong这四种,表示的数字范围也是从小到大的,之所以表示范围不同主要和他们存储数据时所占的字节数有关。


包装类型

Java语言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但是Jav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却是不面向对象的,这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很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不足,在设计类时为每个基本数据类型设计了一个对应的类进行代表,这样八个和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类统称为包装类(Wrapper Class)。

包装类均位于java.lang包,包装类和基本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
byteByte
booleanBoolean
shortShort
charCharacter
intInteger
longLong
floatFloat
doubleDouble

在这八个类名中,除了Integer和Character类以后,其它六个类的类名和基本数据类型一致,只是类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可。

为什么需要包装类

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Java中为了提高效率,提供了八种基本数据类型,为什么还要提供包装类呢?

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有了答案,因为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语言,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对象而不是基本数据类型。比如,在集合类中,我们无法将int、double等类型放进去的。因为集合的容器要求元素是Object类型。

为了让基本类型也具有对象的特征,就出现了包装类型,它相当于将基本类型“包装起来”,使得它具有了对象的性质,并且为其添加了属性和方法,丰富了基本类型的操作。


拆箱和装箱

那么,有了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肯定有些时候要在他们之间进行转换。比如把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int转换成一个包装类型的Integer对象。

我们认为包装类是对基本类型的包装,所以,把基本数据类型转换成包装类的过程就是打包装,英文对应于boxing,中文翻译为装箱。

反之,将包装类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的过程就是拆包装,英文对应于unboxing,中文翻译为拆箱。

在Java SE5 之前,要进行装箱,可以通过以下代码:

Interger i = new Interger(5);

自动拆箱与自动装箱

在Java SE5中,为了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Java提供了自动拆箱与自动装箱功能。

自动装箱: 就是将基本数据类型自动转换成对应的包装类。

自动拆箱:就是将包装类自动转换成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 i = 10; // 自动装箱
int b = i; //自动拆箱

Integer i = 10 可以替代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这就是因为Java帮我们提供了自动装箱的功能,不需要开发者手动去new一个Integer对象。

自动装箱与自动拆箱的实现原理

既然Java提供了自动拆装箱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理,Java是如何实现的自动拆装箱功能。

我们有以下自动装箱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integer = 1; //装箱
	int i = integer; //拆箱
	}

对以上代码进行反编译后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interger = Integer.valueOf(1);
	int i = Integer.intValue();
	}

从上面反编译后的代码可以看出,int 的自动装箱都是通过 Integer.valueOf() 方法来实现的,Integer 的自动拆箱都是通过 Integer.intValue() 来实现的。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试着将八种类型都反编译一遍 ,你会发现以下规律:

自动装箱都是通过包装类的valueOf()方法来实现的.自动拆箱都是通过包装类对象的xxxValue()来实现的。

哪些地方会自动拆装箱

我们了解过原理之后,在来看一下,什么情况下,Java会帮我们进行自动拆装箱。前面提到的变量的初始化和赋值的场景就不介绍了,那是最简单的也最容易理解的。

我们主要来看一下,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场景。

场景一、将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

我们知道,Java 中的集合类只能接受对象类型,那么以下代码为什么会不报错呢?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50; i ++){
        li.add(i);
    }

将上面代码进行反编译,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50; i += 2){
        li.add(Integer.valueOf(i));
    }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我们把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中的时候,会进行自动装箱。


场景二、包装类和基本类型的大小比较

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对Integer对象与基本类型进行大小比较的时候,实际上比较的是什么内容呢?看以下代码:

    Integer a=1;
    System.out.println(a==1?"等于":"不等于");
    Boolean bool=false;
    System.out.println(bool?"真":"假");

对以上代码进行反编译,得到以下代码:

    Integer a=1;
    System.out.println(a.intValue()==1?"等于":"不等于");
    Boolean bool=false;
    System.out.println(bool.booleanValue?"真":"假");

可以看到,包装类与基本数据类型进行比较运算,是先将包装类进行拆箱成基本数据类型,然后进行比较的。


场景三、包装类的运算

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对Integer对象进行四则运算的时候,是如何进行的呢?看以下代码:

    Integer i = 10;
    Integer j = 20;

    System.out.println(i+j);

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
    Integer j = Integer.valueOf(20);
    System.out.println(i.intValue() + j.intValue());

我们发现,两个包装类型之间的运算,会被自动拆箱成基本类型进行。


场景四、三目运算符的使用

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场景,看一个简单的三目运算符的代码:

    boolean flag = true;
    Integer i = 0;
    int j = 1;
    int k = flag ? i : j;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int k = flag ? i : j;这一行,会发生自动拆箱。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boolean flag = true;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0);
    int j = 1;
    int k = flag ? i.intValue() : j;
    System.out.println(k);

这其实是三目运算符的语法规范。当第二,第三位操作数分别为基本类型和对象时,其中的对象就会拆箱为基本类型进行操作。

因为例子中,flag ? i : j;片段中,第二段的i是一个包装类型的对象,而第三段的j是一个基本类型,所以会对包装类进行自动拆箱。如果这个时候i的值为null,那么就会发生NPE。(自动拆箱导致空指针异常)


场景五、函数参数与返回值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直接上代码了:

    //自动拆箱
    public int getNum1(Integer num) {
     return num;
    }
    //自动装箱
    public Integer getNum2(int num) {
     return num;
    }

自动拆装箱与缓存

JavaSE 的自动动拆装箱还提供了一个和缓存有关的功能,我们先来看以下代码,猜测一下输出结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trings) {

        Integer integer1 = 3;
        Integer integer2 = 3;

        if (integer1 == integer2)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els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Integer integer3 = 300;
        Integer integer4 = 300;

        if (integer3 == integer4)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integer4");
        els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integer4");
    }

我们普遍认为上面的两个判断的结果都是false。虽然比较的值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比较的是对象,而对象的引用不一样,所以会认为两个if判断都是false的。在Java中,==比较的是对象应用,而equals比较的是值。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引用,所以在进行比较的时候都将返回false。奇怪的是,这里两个类似的if条件判断返回不同的布尔值。

上面这段代码真正的输出结果:

integer1 == integer2
integer3 != integer4

原因就和Integer中的缓存机制有关。在Java 5中,在Integer的操作上引入了一个新功能来节省内存和提高性能。整型对象通过使用相同的对象引用实现了缓存和重用。

适用于整数值区间-128 至 +127。
只适用于自动装箱,使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不适用。

我们只需要知道,当需要进行自动装箱时,如果数字在-128至127之间时,会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对象,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对象。

其中的javadoc详细的说明了缓存支持-128到127之间的自动装箱过程。最大值127可以通过-XX:AutoBoxCacheMax=size修改。

实际上这个功能在Java 5中引入的时候,范围是固定的-128 至 +127。后来在Java 6中,可以通过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设置最大值。

这使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来提高性能。到底是什么原因选择这个-128到127范围呢?因为这个范围的数字是最被广泛使用的。 在程序中,第一次使用Integer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额外时间来初始化这个缓存。


自动拆箱带来的问题

当然,自动拆装箱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大大节省了开发人员的精力,不再需要关心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拆装箱。但是,他也会引入一些问题。

包装对象的数值比较时,不能简单的使用==,虽然-128到127之间的数字可以,但是这个范围之外还是需要使用equals 比较。
前面提到,有些场景会进行自动拆装箱,同时也说过,由于自动拆箱,如果包装类对象为null,那么自动拆箱时就有可能抛出NPE。
如果一个for循环中有大量拆装箱操作,会浪费很多资源。

JDK中的valueOf方法

查看源码

/**
     * Returns an {@code Integer} instance representing the specified
     * {@code int} value.  If a new {@code Integer} instance is not
     * required, this method should generally be used in preference to
     * the constructor {@link #Integer(int)}, as this method is likely
     * to yield significantly better space and time performance by
     * caching frequently requested values.
     *
     * This method will always cache values in the range -128 to 127,
     * inclusive, and may cache other values outside of this range.
     *
     * @param  i an {@code int} value.
     * @return an {@code Integer} instance representing {@code i}.
     * @since  1.5
     */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在创建对象之前先从IntegerCache.cache中寻找。如果没找到才使用new新建对象。

IntegerCache Class

IntegerCache是Integer类中定义的一个private static的内部类。接下来看看他的定义。

  /**
     * Cache to support the object identity semantics of autoboxing for values between
     * -128 and 127 (inclusive) as required by JLS.
     *
     * The cache is initialized on first usage.  The size of the cache
     *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code -XX:AutoBoxCacheMax=} option.
     * During VM initialization, 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property
     * may be set and saved in the private system properties in the
     * sun.misc.VM class.
     */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low = -128;
        static final int high;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static {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int h = 127;
            String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sun.misc.VM.getSavedProperty("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if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null) {
                try {
                    int i = parseInt(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i = Math.max(i, 127);
                    //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MAX_VALUE
                    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1);
                }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nfe) {
                    // If the property cannot be parsed into an int, ignore it.
                }
            }
            high = h;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for(int k = 0; k < cache.length; k++)
                cache[k] = new Integer(j++);

            // range [-128, 127] must be interned (JLS7 5.1.7)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

        private IntegerCache() {}
    }

可以看出,默认是从-128到127中创建缓存好的Integer对象,若有在虚拟机中设置最大值则与127比较,获取其最大值,并创建一个大小为 high - low + 1大小的数组,然后遍历创建,若自动装箱的数字在这范围之内,直接返回已经创建好的对象的地址引用,否则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

其他缓存的对象

这种缓存行为不仅适用于Integer对象。我们针对所有的整数类型的类都有类似的缓存机制。

有ByteCache用于缓存Byte对象
有ShortCache用于缓存Short对象
有LongCache用于缓存Long对象
有CharacterCache用于缓存Character对象

Byte, Short, Long有固定范围: -128 到 127。对于Character, 范围是 0 到 127。除了Integer以外,这个范围都不能改变。


如何正确定义接口的返回值(boolean/Boolean)类型及命名(success/ isSuccess)

在日常开发中,我们会经常要在类中定义布尔类型的变量,比如在给外部系统提供一个RPC接口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定义一个字段表示本次请求是否成功的。

关于这个"本次请求是否成功"的字段的定义,其实是有很多种讲究和坑的,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坑里,作者在很久之前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本文就来围绕这个简单分析一下。到底该如何定一个布尔类型的成员变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有以下四种方式来定义一个布尔类型的成员变量:

boolean success
boolean isSuccess
Boolean success
Boolean isSuccess

success 还是 isSuccess

在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中关于这一点,有过一个『强制性』规定: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在定义POJO中的布尔类型的变量时,不要使用isSuccess这种形式,而要直接使用success!

boolean 还是 Boolean

在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中,对于POJO中如何选择变量的类型也有着一些规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