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类和格式、CIDR

IP 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互联网协议特有的一种地址,它是 IP 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IP 地址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使用 IP 地址呢?

在单个局域网网段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使用网络访问层提供的 MAC 地址进行通信。如果在路由式网络中,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就不能利用 MAC 地址实现数据传输了:因为 MAC 地址不能跨路由接口运行;即使强行实现跨越,使用 MAC 地址传输数据也是非常麻烦的。

这是由于内置在网卡里的固定 MAC 地址不能在地址空间上引入逻辑结构,使其无法具备真正的地址来表示国家、省、市、区、街道、路、号这类层次。因此,要进行数据传输,必须使用一种逻辑化、层次化的寻址方案对网络进行组织,这就是 IP 地址。

在网际层中,利用 IP 地址将数据传输到目的地。为了能够使数据正确地发送到目标主机上,网络上的 IP 地址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来识别主机的位置。

IP地址的基本构成
为了便于寻址,了解目标主机的位置,每个 IP 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 ID 和主机 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 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的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 ID 与其对应。

网络 ID 和主机 ID 含义如下:
网络 ID: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网络 ID 的位数直接决定了可以分配的网络数量。
主机 ID: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主机 ID 的位数则决定了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量。

IP地址的分类和格式
大型网络包含大量的主机,而小型网络包含少量的主机。根据用户需求不同,一个网络包含的主机数量也会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网络必须使用一种方式来判断 IP 地址中哪一部分是网络 ID,哪一部分是主机 ID。

IP 地址为 32 位地址,被分为 4 个 8 位段。为了方便对 IP 地址的管理,将 IP 地址基本分为三大类,每类地址的分类与含义如下:
A 类:前 8 位表示网络 ID,后 24 位表示主机 ID;该地址分配给政府机关单位使用。
B 类:前 16 位表示网络 ID,后 16 位表示主机 ID;该地址分配给中等规模的企业使用。
C 类:前 24 位表示网络 ID,后 8 位表示主机 ID;该地址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使用。

除了上述的 A、B、C 三类地址以外,还有两类隐藏地址,即 D 类地址和E类地址:
D 类:不分网络 ID 和主机 ID;该地址用于多播。
E 类:不分网络 ID 和主机 ID;该地址用于实验。

如何判断IP地址的分类?
IP 地址被分类以后,如何判断一个 IP 地址是 A 类、B 类还是 C 类地址呢?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分,将每类地址的开头部分设置为固定数值,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地址分类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每类 IP 地址都是以 32 位的二进制格式显示的,每类地址的区别如下:
A类:网络 ID 的第一位以 0 开始的地址。
B类:网络 ID 的第一位以 10 开始的地址。
C类:网络ID的第一位以 110 开始的地址。
D类:地址以 1110 开始的地址。
E类:地址以 11110 开始的地址。

不同分类的IP地址的范围
由于每类地址的开头是固定的,因此每类地址都有自己的范围:
A类:IP 地址范围为 0.0.0.0~127.255.255.255。
B类:IP 地址范围为 128.0.0.0~191.255.255.255。
C类:IP 地址范围为 192.0.0.0~223.255.255.255。
D类:IP 地址范围为 224.0.0.0~239.255.255.255。
E类:IP 地址范围为 240.0.0.0~255.255.255.254。

特殊 IP 地址
在进行 IP 地址分配时,有一些 IP 地址具有特殊含义,不会分配给互联网的主机。例如,保留了一些 IP 地址范围,用于私有网络,这些地址被称为私有地址。再如,保留一部分地址用于测试,被称为保留地址。

A 类、B 类、C 类地址的地址范围及含义如下:

  1. A类地址
    私有地址范围为 10.0.0.0~10.255.255.255。
    保留地址范围为 127.0.0.0~127.255.255.255。

  2. B类地址
    私有地址范围为 172.16.0.0~172.31.255.255。
    保留地址为 169.254.X.X。

  3. C类地址
    私有地址范围为 192.168.0.0~192.168.255.255。

子网划分
数据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是通过识别 IP 地址中的网络 ID,从而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网络中,然后再根据主机 ID 将数据发送到目标主机上。

如果一个网络中包含了百万台主机,数据通过网关找到对应的网络后,很难快速地发送到目标主机上。为了能够在大型网络中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需要进行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更小的网络。

子网划分是将 IP 地址的主机 ID 部分划分为子网 ID 和主机 ID。其中,子网 ID 用来寻找网络内的子网,主机 ID 用来寻找子网中的主机。

子网掩码则是用来指明地址中多少位用于子网 ID,保留多少位用于实际的主机 ID。

CIDR(无类域间路由)
将 IP 地址分为 A 类、B 类、C 类后,会造成 IP 地址的部分浪费。例如,一些连续的 IP 地址,一部分属于 A 类地址,另一部分属于 B 类地址。为了使这些地址聚合以方便管理,出现了 CIDR(无类域间路由)。

无类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可以将路由集中起来,在路由表中更灵活地定义地址。它不区分 A 类、B 类、C 类地址,而是使用 CIDR 前缀的值指定地址中作为网络 ID 的位数。

这个前缀可以位于地址空间的任何位置,让管理者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定义子网,以简便的形式指定地址中网络 ID 部分和主机 ID 部分。

CIDR 标记使用一个斜线/分隔符,后面跟一个十进制数值表示地址中网络部分所占的位数。例如,205.123.196.183/25 中的 25 表示地址中 25 位用于网络 ID,相应的掩码为 255.255.255.128。

IP 协议提供了一种分层的、与硬件无关的寻址系统,它可以在复杂的路由式网络中传递数据所需的服务。

IP 协议可以将多个交换网络连接起来,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传送数据包。同时,它还提供数据重新组装功能,以适应不同网络对数据包大小的要求。

在一个路由式网络中,源地址主机向目标地址主机发送数据时,IP协议是如何将数据成功发送到目标主机上的呢?

由于网络分同网段和不同网段两种情况,工作方式如下:
同网段
如果源地址主机和目标地址主机在同一网段,目标 IP 地址被 ARP 协议解析为 MAC 地址,然后根据 MAC 地址,源主机直接把数据包发给目标主机。
不同网段
如果源地址主机和目标地址主机在不同网段,数据包发送过程如下:
网关(一般为路由器)的 IP 地址被 ARP 协议解析为 MAC 地址。根据该 MAC 地址,源主机将数据包发送到网关。
网关根据数据包中的网段 ID 寻找目标网络。如果找到,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网段;如果没找到,重复步骤(1)将数据包发送到上一级网关。
数据包经过网关被发送到正确的网段中。目标IP地址被ARP协议解析为 MAC 地址。根据该 MAC 地址,数据包被发送给目标地址的主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