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2.0:从用户需求到用户价值的理性进化

用户不一定愿意为所有看似有用的东西付费,但一定愿意为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付费。                                                                                                                ——编者按

知识付费进入行业剧烈演进期:当贩卖焦虑不再被用户接受,知识付费路在何方

_

从知识类社群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集体迷茫”,大批内容制造者开始进入这个新兴的行业——一夜之间,不但看书要付费了,看视频要付费了,就连学点东西长长见识、听听讲座都要付费了。

2016年开始,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FM、罗辑思维、李翔知识内参……知识付费成了一个新兴行业,变成竞相追逐的新风口,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为许多内容生产者提供了知识变现渠道。数据显示,2017年畅销的付费内容平台市场,喜马拉雅FM占57%,得到占15%,蜻蜓FM占9%。

这样很多“免费时代、品牌价值营销时代”的行业从业者倍感意外,有很多人也对这个行业的乱象嗤之以鼻,什么都要付费,那么这些知识确实存在“被付费”的价值吗?

2019年罗振宇逻辑思维跨年演讲,每年人气爆棚的跨年演讲却被很多人诟病,这个影响力大V和创业圈公众人物“华而不实”的演讲开始受到不少的质疑——就是听完以后年轻人变得更加焦虑,且不知何去何从了。

是啊,如果获取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年轻人更加自信,让他们洞见这个时代的发展轨迹的同时,能够更加从容的加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去,那么这种知识更像是“一次自我包装的哗众取宠”。

无剩于有,变成了知识付费行业的现实。

事实上,从行业角度,经过三年的发展,知识付费无论是在内容创新还是营销模式上始终没有质的突破,很多曾经将知识付费奉为信仰的人甚至不再提起知识付费——在浮躁涌入的行业早期,获取关注度、创造用户规模是所有知识付费产品的核心使命,几乎没有人关注用户价值。

知识付费改道知识服务: 当创造内容转向创造用户价值,行业进入思辨进化阶段

_

2018年得到APP推出新版本,新增了包括人文学院、社科学院和科学学院等六个不同的学院,号称要成为“每个人的终生大学”,得到APP想抢占在线教育市场的想法初露端倪,然后我们也看到,喜马拉雅和在行一点(原分答)也都在试水在线教育,在APP内设置了单独的教育频道入口——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形式上类似,但给用户提供的价值却截然不同,在线教育主要专注于系统化学习,侧重于技能应用;而知识付费只是互联网产品,侧重于知识见闻,拓宽视野及知识面。

知识类平台纷纷试水在线教育,尝试把在线教育与知识内容相结合,是这个行业经历了泡沫发展过程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也代表行业价值从蛮荒时代到理性的回归——从用户浅层痛点(焦虑性知识获取)到用户深层需求的价值拓展(理性的用户知识应用系统),从知识付费到知识服务,正印证了“任何行业、任何品牌都要树立核心价值”这个普适的发展规律。

 

知识付费转变向好两大趋势:从疯狂拉新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从用户利益裂变转向品牌价值裂变

_

知识付费是一个标准化程度极高的行业,这也造成了在数字化营销、新媒体当道的营销环境下,在行业的剧烈转型期,这些产品有了低成本快速获客的优势——微信的流量裂变生态是知识类平台天然的“生态流量池”——打卡、利益诱导、用户高效裂变,依靠这种方式,这些平台迅速崛起。

但实现用户规模从来就是互联网产品的终极目标,在2.0阶段,所有知识付费类品牌的核心使命应该是建立用户价值,这需要企业转变思维,从早期的疯狂拉新增长转向知识内容的精细化运营,不断思考如何系统化的建立用户价值——万变不离其宗,早期驱动力势必会走向同质化,下半场的竞争是建立口碑,让消费者真正建立品牌偏好,让品牌产生用户“自裂变”,这才是知识付费未来发展的更高阶要求。

 

后记

对于行业早期,用户需求大多被过度解读为“转瞬即逝商机”和“较低的投机成本”。

而中场结束后,行业的思辨期会逐渐让运营者回归价值本身——只有真正洞察用户核心需求,为其提供持续性的正向价值,才能走的更远。

作者:浪子_剑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