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持续更新中)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

一、因特网概述

二、三种交换方式

三、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分类

四、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标准

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一、基本概念

二、传输方式

三、编码与调制

四、信息极限传输速率


前言

为夯实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本篇跟随b站的胡科大教书匠走进计算机网络的世界,仅记录计算机网络中的重点知识。由于视频中老师的PPT做的非常好,本篇截取了不少视频中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第一章:概述

一、因特网概述

1. 网络、互联网(互连网)和因特网的概念:

  • 网络:由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 互联网:由多个网络组成,多个网络由路由器互连,可以称为“网络的网络”。
  • 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tips: internet和Internet不同。internet泛指由多个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通信协议任意。Internet指的是因特网,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

2. 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构成,这些主机由用户直接使用。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tips: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二、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 背景:起初,两台电话用一条电话线连接即可通信。随着电话数量增加,两两相连的方式导致所需电话线增加。为节省电话线开销,引入了电话交换机。这其实是一种多路开关,能够按需实现两个电话设备的通信。当电话增多时,使用很多彼此相连的电话交换机就能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多个电话交换机之间使用中继线连接。
  • 概念:电路交换就是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从通信资源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 三个步骤:
    •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当一个用户给另一个用户拨号时,另一个用户听到提示音并接起电话就会给这两个用户分配通信资源。
    • 通话(持续占用通信资源):当两个用户通话时,该通信线路不能由其他用户使用。
    •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当用户挂断电话时,该通信线路会被归还给电信网。
  • 优点:
    • 通信时延小,实时性强。通信线路由通信双方专用,数据直达。
    • 有序传输。通信双方共用一条通道,数据传输是有序的。
    • 没有冲突。不同的通信双方使用不同的通信线路。
    • 适用范围广。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 控制简单。电路交换的结点交换机及其控制十分简单。
  • 缺点:
    •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 信道利用率低。
    • 灵活性差。一旦中间某个结点故障,就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
    • 难以规格化。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设备很难进行通信。

2. 分组交换:

  • 背景:若计算机之间采用电路交换,则在用户编辑信息过程中会持续占用通信线路,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计算机之间主要采用分组交换,以路由器为分组交换机。
  • 机制:
    • 发送方将信息(报文)分成若干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前面加上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首部中包含关键的地址信息。
    • 路由器缓存分组并转发分组给下一个路由器,直至由接收方接收。
    • 接收方接收分组并去掉首部,还原原始信息。
  • 优点:
    • 无需建立连接。
    • 动态分配线路。
    • 通信线路利用率高。
    • 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交换的分组大小是固定的。
    • 加速传输。在分组交换机转发的同时可以进行缓存。
    • 减少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一旦数据丢失,仅重发单个分组即可。
  • 缺点:
    • 会有转发时延。
    •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包括地址等控制信息。
    • 可能会产生丢失、失序和重复分组的问题。

3. 报文交换:也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对报文大小没有限制,这就要求报文交换结点有较大缓存空间。报文交换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现在很少使用。

  • 优点:
    • 无需建立连接。
    • 动态分配线路。
    • 通信线路利用率高。线路不是某些用户专属的。
    • 线路可靠性高。若某条路径上出现故障,可以分配其他路线进行传输。
    • 提供多目标服务。
  • 缺点:
    • 会有转发时延。因为报文大小没有限制,报文越大缓存时间越长,导致转发慢。
    • 需要较大的缓存空间。
    •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包括地址等控制信息。

三、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分类

1. 定义

  • 简单定义:是由互连、自治的计算机组成的集合。互连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自治是指计算机有独立的硬件和软件,集合是指至少有两台计算机。
  • 较好定义:由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联而成,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因此,智能手环等设备连接的网络也能称为计算机网络。

tips: 若中央处理机之间距离很小,只有1米的级别,则称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为计算机网路。

2. 分类

  •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
  • 按覆盖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网PAN。
  • 按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 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网状型网络。
  •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标准

1. 速率

  • 概念:主机传输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
  • 单位:bit/s (b/s)
  • 注意:速率中的kb、mb与gb之间的演算以1000为准,而硬盘中的KB、MB与GB则是以1024为准。

2. 带宽

  •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单位:bit/s
  • 生活场景:朋友说“出口网速高达200M”,其实完整的描述是"200Mb/s"。

3. 吞吐量

  • 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信道的数据量。
  • 注意:吞吐量受额定速率和网络带宽限制。

4. 时延

  • 组成: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处理时延。
  •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b)/发送速率(b/s)。
  • 传输时延=传输距离(m)/电磁波传播速率。自由空间:3*10^8 m/s;铜线:2.3*10^8 m/s;光纤:2.0*10^8 m/s.
  • 注意:处理时延一般不方便计算。在忽略处理时延情况下,发送时延和传输时延谁占主导要看具体问题。

5. 时延带宽积

  • 概念:传输时延与带宽的乘积。
  • 若比特被持续发送,那么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6. 往返时间

  • 在因特网中,信息交互往往是双向的,因此需要关心往返时间。
  • 影响往返时间的最大因素是在卫星链路上的传输时延。

7.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信道中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有比特传输。
  • 网络利用率:因特网中所有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 利用率应该适中:太高会导致通信时延过大,太低会导致通信资源浪费。

8. 丢包率

  • 概念:丢失的分组数量/总的分组数量。
  • 分组丢失的主要原因:①分组传输时误码;②结点交换机的缓存队列满(网络拥塞)。
  • 丢包率往往反映网络的拥塞情况:
    • 无拥塞时丢包率为0
    • 轻度拥塞时丢包率为1%~4%
    • 重度拥塞时丢包率为5~15%

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注意】TCP/IP协议族考察较多,其每层协议如下所示。IP协议起到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TCP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服务,因此简称为TCP/IP协议族。

2. 分层的必要性:

将计算机网络体系进行分层,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划分为简单的小问题,更容易解决。在上述的五层体系结构中,每一层解决各自的问题,如下所示:

3. 分层思想举例:

宏观上来看,用户端的应用进程会发送请求报文到服务端,服务端收到后会发送一个响应给用户端。接下来,我们主要关注用户端发送的分组到服务端的过程,服务端的响应与上述过程相似。

  • 用户端应用层:构建http请求报文。
  • 用户端运输层:给http请求报文添加TCP首部,形成TCP报文。
  • 用户端网络层:给TCP报文添加IP首部,形成IP数据报。
  • 用户端数据链路层:给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形成帧。
  • 用户端物理层:将帧视为比特流,在以太网中,还会在比特流前面添加前导码。之后就会将其变换成相应信号发送到传输媒体,通过传输媒体会到达路由器。
  • 路由器的物理层:去掉前导码,将其交付给链路层。
  • 路由器的链路层:去掉帧的首部和尾部,将其交付给网络层。
  • 路由器的网络层:根据IP数据报的首部信息,查找自身路由表确定转发端口。
  • 路由器的链路层:再次加上首部和尾部,形成帧。
  • 路由器的物理层:将帧视为比特流,并添加前导码,传输至服务端。
  • 服务端的各层:是用户端的逆过程,层层剖开数据,最终获得http请求报文。然后以类似的流程发一个响应。

4. 专用术语:

  • 实体:能够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对等实体:位于同一层次的实体。
  • 协议:控制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集合。
  •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
  • 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需要与下层交换命令,这些命令就是服务原语。
  •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就是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 服务数据单元SDU:在同一系统中,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就是服务数据单元。
  • 实体看得见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但是不知道下层的具体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第二章:物理层

一、基本概念

1. 传输媒体:

  • 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电力线。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电波、微波通信(2~40GHz)、红外线、可见光。

2. 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二、传输方式

1. 串行与并行:

  • 串行传输:在一条线路上按顺序发送比特。
  • 并行传输:在多条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 注意:①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采用串行传输。②计算机内部常采用并行传输。

2. 同步与异步:

  • 同步传输:计算机网络中的同步传输指的是数据块以稳定的比特流形式传输,且字节之间没有间隔。为了实现收发双方同步,有以下两种方法:①外同步:在双方之间添加一条单独的时钟信号线。②内同步:发送端将时钟同步信号编码到发送数据中一起传输(例如曼彻斯特编码)。
  • 异步传输:这里指的是字节之间异步,即字节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固定。字节中的每个比特仍然要同步发送。一般以这种方式传输需要加上头部起始位和尾部停止位,用于区分不同字节。

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 单工通信:只能由一方发送数据给另一方。例如广播。
  • 半双工:双方都能互发数据,但是同一时间内只能由一方发给另一方。例如收音机。
  • 全双工:同一时间,双方都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例如电话。

三、编码与调制

1. 消息、数据和信号之间的关系:

  • 运送消息的实体就是数据
  • 数据的电磁表现就是信号
  • 信源发出的原始电信号就是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分为数字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这两种基带信号都有编码和调制,编码使得其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调制使得其能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2. 码元:

  • 指的是构成完整波形的一个基本波形。
  • 如下图所示:

3. 常用编码方式:

  • ①不归零编码:如下图所示,传输过程中不会有零电平。缺点:为了能够区分码元,需要加一条额外的时钟线来保证同步。

  • ②归零编码:如下图所示,每次码元传输结束后都要归零,因此接收方只要在零电平之后进行采样即可,不需要额外的时钟线。缺点:要传输零电平,浪费了数据带宽。

  • ③曼彻斯特编码:如下图所示,上升沿代表0,下降沿代表1。当然,可以反过来。

  • ④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如下图所示,跳变仅表示时钟,码元开始处是否发生跳变表示数据。

4. 基本调制方法:

如下图所示,基本调制方法包含调幅、调频、调相。但是1个码元只能包含1个比特信息。为了达到1个码元包含多个比特信息,可以采用混合调制的方法。


四、信息极限传输速率

1. 奈尔准则

2. 香农公式: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一、概述

详细的讲述了网络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原理 目录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1 1.1.1 1.1.2 1.1.3 1.1.4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1 1.2.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1.2.2计算机网络应用 .............................................................................................. 1.2.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 3 1.2.4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 1.2.5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 4 1.2.6 以共享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 ...................................................................... 5 标准化网络 .......................................................................................................... 6 互联网.................................................................................................................. 7 广域网的发展 ...................................................................................................... 7 局域网的发展 ......................................................................................................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9 1.3.1 1.3.2 1.3.3 总线型拓扑结构 .................................................................................................. 9 环型拓扑结构 .................................................................................................... 10 星型拓扑结构 .................................................................................................... 11 II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3.4 1.3.5 1.3.6 1.3.7 1.4 树型拓扑结构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