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OSI/RM中,通信子网(数据通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低三层);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计算机网络本质上是数据通信的问题。

  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e):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模拟数据: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连续。

数字数据:在时间上离散,在幅度上经过量化。

信息:按照一定要求以某种格式组织起来的数据。

表现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数值、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及动画等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数据仅涉及事物的表现形式,而信息涉及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号:数据的具体物理表现,表达信息的一种载体。

根据数据表示方式不同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一种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量值波形。

数字信号:不连续变化的离散量值波形。

/数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信道:指传输信息时信号沿发送端到接收端的通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物理信道/通信链路:传输信号的物理通道,由传输介质及相关通信设备组成。

逻辑信道:建立在物理信道基础上,一个物理信道可以提供多个逻辑信道。

物理信道1传输信号类型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脉冲信号。

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解调设备可在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可在数字信道中传输。

2按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电话线、双绞线、光缆等。

无线信道: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和卫星通信等。

均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

3按信道的使用方式分为:专用信道(专线)和公共交换信道

通信: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每个通信系统都具备信源、信道、信宿三个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产生和出现的发源地;

信道:信息传送过程中承载信息的媒体;

信宿:接收信息的目的地;

数据通信:以传输数据为业务的通信,分为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网:数据通信系统的网络形式,广域通信网或计算机网络等基础通信设施,属于通信子网。

码元:一个信号编码单元,数据的基本信号单位,计算机网络中一般把数字序列中的每一个脉冲称为码元。

码字:由码元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序列。

数据分组/数据包: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时,一般把较大的数据块分成较小的数据段。并在每一段上附加一些(如分组号、源地址、目的地址、差错校验等)控制信息,每个数据段和相应的控制信息就是一个分组,在系统中是一个传输单位。

在实际传输中,还会将分组进一步分割成更小的逻辑单位。

在不同的网络或不同的层中,分组名称也不同,如在Ethernet中称为“”,ATM中称为“信元”,IP中称为“IP数据报”。

基带传输:指在传输信号时,用表示信息的原有信号形式(模拟数据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用数字信号传输)进行。

基带信号:原始的数字信号(电脉冲信号)。

基本频带(基带):基带信号所占用(固有)的频率范围。

基带传输: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数字数据直接在信道中传输

局域网系统大多采用基带传输,如以太网、令牌环网。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传输方式。

频带传输:将基带信号变换为较高频率范围的频带信号,频带信号是模拟信号(如音频信号),然后将这种频带信号放到模拟信道中传输。

远距离通信信道通常采用频带传输如Modem

宽带传输:利用宽带信号进行的传输,采用频带传输技术,但频带传输不一定是宽带传输;采用模拟传输的技术,将不同频率的多种调制信号在同一传输线路中传输(将声音、图像和数字数据等信息综合到一个物理信道上)。

宽带:在电信界指带宽大于语言级信道(4KHZ)的信道,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

宽带网:网络的传输速率>2Mbps

窄带网:网络的传输速率<2Mbps

  1.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衡量网络性能的参数,主要从传输速率的快慢和传输数据的质量来考虑。

数据传输速率度量方法比特率(信息速率)和波特率(调制速率)

传输数据的质量度量方法误码率、延迟、抖动和丢包率

比特率bit(S):衡量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二进制位序列的位(bit)数,是度量通信系统每秒传输的信息量。

单位:b/s、bps

单位换算关系:1Kbps=2^10=1024bps

              1Mbps=2^20=1024Kbps

              1Gbps=2^30=1024Mbps

              1Tbps=2^40=1024Gbps

波特(Baud)率(B)/调制速率/波形速率/码元速率:指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每秒传输的脉冲(波形)信号个数。每秒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通常用于调制解调器传输信号的速率。

B=1/T(T:每个脉冲(波形)信号的持续时间;单位:秒)

比特率和波特率的关系:S=B*log2n(n:一个脉冲(波形)信号所表示的有效状态数)

误码率Pe/出错率:表示传输系统中二进制数据位被传错的概率,是衡量传输系统可靠性的指标。

Pe=Ne/N(N: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接收码元中被传错的码元数)

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误码率<10^-6,即平均每传输1Mbit

信道容量S:指物理信道能达到的最大传输能力

带宽:1模拟信道:指信道所能传输的信号的频率宽度,可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频率单位为:Hz(赫兹)、KHz(千赫兹)、MHz(兆赫兹)、THz(兆赫)等

单位换算关系:1KHz=10^3=1000Hz

              1MHz=10^6=1000KHz

              1GHz=10^9=1000MHz

              1THz=10^12=1000GHz

2数字信号:用数据传输速率表示。

单位:bps

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的区别:贷款和数据传输速率都是用来度量实际传输能力的。

数据速率:数字信道的容量

带宽:模拟信道的容量,一般用来表示传输介质和模拟信道的传输能力。

比特间隔(对应于周期):发送一个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比特率(对应于频率):每秒发送的比特位数(单位:bps)

比特间隔和比特率均用来描述数字信号

延迟/时延:指将一个比特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花费的时间。

抖动/可变延迟:指在同一条路由上发送的一组数据中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异。

吞吐量:指在网络中发送数据报的速率,可用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表示。

丢包率:指在网络中发送数据包时丢弃数据包的最高比率,数据包的丢包是网络拥塞引起的。

这四个参数均是服务质量QoS的主要度量参数。

  1.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信源和信宿(计算机或者终端设备):数字式,交换的信息均属于离散的数字序列。二进制数字数据,在信息发送前,须转换为信号。

点到点的通信系统模型:计算机(终端)——编(译)码器——信号变换器—信道(噪声)—信号变换器——编(译)码器——计算机(终端)

编(译)码器/通信控制器:将信息通过ASCII代码(或其他编码)转变为0和1的二进制模式,然后将这些二进制并行数据,转换成适合线路传输的串行数据序列,而接收端的编(译)码器将传输来的串行数据序列转换成并行数据,还原成信息。

功能:负责DTE和通信线路的连接,完成数据缓冲、速度匹配、串并转换等。

通信控制器:微机内部的异步通信控制器、网卡。

通信线路:信号变换器和线路

信号变换器:将通信控制器发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根据不同信道的传输特性,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即使是利用数字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一般也需要使用变换/反变换器,而不是将数字信号直接送入数字信道),然后送入信道传输。而接收端的信号变换器完成相反的工作。如调制解调器、光纤通信网中的光电转换器等就是信号变换器

信道: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模拟通信系统:由信源得到的模拟数据电信号,变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电信号后,若其电流或电压仍然是随时间连续变化。如:电话系统、电视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当信源发出的信号是离散的数字数据时,通过信道传输到信宿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优点:比模拟通信系统费用低,抗干扰(如噪声等)能力强,不易失真。

缺点: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易衰减,因而只能在有限的距离上传输,为了获得更大范围的传输,可使用中继器。

信号衰减的克服:1用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能量;

2使用中继器,把数字信号“0”、“1”整形恢复为标准电平后继续传输。

  1. 数据编码和调制

编码:将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变换成数字信号

调制:将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

四种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方法:1数字数据用数字信号传输

2模拟数据用数字信号传输

3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传输

4模拟数据用模拟信号传输

  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单极性和双极性编码

单极性编码:二进制数据“0”和“1”在编码时只使用一种电压

双极性编码:使用两种电压

(2)归零和不(非)归零编码

归零编码:在表示数字信号时,每一个表示“0”和“1”的电压(假如有电压),当表示一个数字信号的中部电平都变为零电压时。

不(非)归零编码:如果表示信号结束后电压还保持原来电压状态。

(3)双相位编码:当表示一位数字信号的编码时,在信号的中间将电压变为相反(注意不是归零,而是由正电压变为负电压,或由负电压变为正电压)。

单极性不归零编码(NRZ):只使用一个电压值

缺点:1平均振幅不是零,产生了直流分量(频率为0的分量),不能由无法处理直流分量能力的介质传输。

2同步问题

双极性不归零编码(BNRZ):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数据的1和0,正的幅值和负的幅值相等

使用了两个电压,线路上的平均电压值下降,减轻了单极性编码中的直流分量问题。

双极性归零编码(BRZ):使用了正电平、负电平和零三个电平,编码信号本身携带同步信息,解决了同步问题。

缺点:编码一个比特,需要两次信号变化,增加了占用的带宽;线路上的平均电压值不为零。

双相位编码:1曼切斯特编码

2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1.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编码器:A/D转换器,又称为数/模转换器,进行模/数(A/D)转换

解码器:D/A转换器,又称为模/数转换器,进行数/模(D/A)转换

脉冲振幅调制(PAM):对原始的模拟信号每间隔一个相等的时间进行采样一次。

脉码调制(PCM):将PAM采样结果修改成完全数字化的信号。

量化:一种对采样结果赋予一个特定范围内的整数值的方法。

3)采样频率:是原始的有效信号中最高频率分量或其带宽的2倍。

作用:决定了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的质量。

  1. 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

公共交换网是一种模拟信道

调制解调器: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互换的设备。

模拟信号:载波信号,载波信号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大要素,三种基本调制技术:幅移键控法(ASK)、频移键控法(FSK)、相移键控法(PSK)

幅移键控法(ASK)/振幅键控:通过控制正弦载波信号两个不同的振幅分别表示0和1,频率和相位保持不变

限制因素:传输介质、噪声(热、电磁感应等)

频移键控法(FSK)/频率键控:通常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个不同频率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振幅和相位保持不变。

限制因素:载波的物理容量

相移键控法(PSK)/相位键控:通过改变正弦载波信号的相位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

限制因素:带宽

正交调幅:ASK和PSK的结合

  1. 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

为了便于无线传输和频分多路复用等的需要,模拟数据可在甚高频正弦波下进行模拟调制。

调制技术: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调幅AM:经AM调制后,载波的振幅会随着原始模拟数据的振幅呈线性变化,频率和相位保持不变。调幅信号的带宽是原来模拟信号带宽的两倍。

调频FM:在调频传输中,原来模拟载波信号的频率会随着调制信号电压(振幅)的改变而调整,而振幅和相位保持不变。调频信号的带宽是原来模拟信号带宽的10倍。

调相PM:在调相传输技术中,原始模拟载波信号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电压(振幅)的改变而调整,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

  1.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有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指数据在信道上一位一位地逐个传输,从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只有一根传输线,是计算机网络中普遍采用的传输方式。

典例:计算机网络

优点:线路成本高,架设方便,容易维护,易于实现

缺点:传输速度较慢

1单工通信(双线制):只允许传输的信息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采用双线制,一个用于传输数据的主信道,另一个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监测信道。

例:听广播和看电视、寻呼机

2半双工通信(双线制+开关):允许信息流向两个方向都可传输,但同一时刻只能朝一个方向传输,不能同时进行双向传输。

例:无线对讲机

3全双工通信(四线制):指在同一时刻,能同时进行双向通信,即通信的一方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信息。

例:电话系统

并行传输:指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的信道上同时传输,即多个数据位并排同时在线路上传输,相应地需要若干根传输线。

典例:打印机和计算机

优点:速度快

缺点:费用高,维修不易,易受干扰。

  1.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同步技术:串行传输方式中,为了保证接收二进制序列与发送的数据一致(何时发送数据、双方传输速率是否一致、每个比特持续时间、比特间的时间间隔),并将其组合成字符,需要依靠收/发双方之间的定时机制来实现

常用的同步技术: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将一个大的数据块(一组数据或一个报文)一起发送

优点:线路利用率高,无起始位和停止位,中间不须停顿,可连续不断的发送

缺点:线路控制比较复杂

异步传输/起止式传输:允许码字之间存在存在不确定的空闲时间,即码字之间没有确定的时间关系。每个字符都带有起始位和停止位,当没有数据发送时,传输线一直处于高电平状态(停止位/1),一旦接收端检测到传输线上有1到0的跳变,意味着发送端已经开始发送字符。

单位:字符

优点:设备简单,技术容易,费用不高

缺点:速率较低

  1. 多路复用技术 :指在同一个物理信道上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实现通信信道共享的一套技术。

作用:提高了传输介质的利用率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

频分多路复用(FDM):一种模拟技术,把信道的频谱分割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子信道,各相邻子信道间要留有一个狭长的带宽(保护带)。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许多等长的时间片,轮流、交替地分配给多路信源,这样使多路输入信号能共享物理信道。

实现方式: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时隙预先分配且固定不变,无论时隙拥有者是否传输数据都占有一定时隙,这就形成了时隙浪费,其时隙的利用率很低,为了克服STDM的缺点,引入了异步时分复用技术。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统计时分复用STDM:能动态地按需分配时隙,以避免每个时间段中出现空闲时隙

波分多路复用(WDM):对于光信号用波长二不用频率来表示的光载波,主要用于光纤通信。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有助于灵活扩大现有光纤骨干网的容量

和波分多路复用区别:一根光纤复用80路甚至更多路光信号

三种常用复用技术的比较:

1频分多路复用(FDM):传输模拟信号

2时分多路复用(TDM):传输数字电信号

3波分多路复用(WDM):传输光波信号

  1. 物理层(PHL)的作用和特性

单位:比特(bit)。向上直接和信道(传输介质)相连接,向上对数据链路层屏蔽各种物理传输介质的差异

作用:在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媒体上提供线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实现二进制位流的透明传输,并进行差错检查等。物理层是对DTE和DCE之间通信接口的描述和规定。

数据终端设备DTE:对所有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如计算机、终端、路由器等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对为提供网络设备接入点的统称,如交换机、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等

功能:1保证数据按位传送的正确性,同时提供通信接口定义、控制信号、数据传输速率、接口信号电平等;

2 物理层管理;

3建立、维持和释放物理连接。

特性: 1)机械特性:规定了DTE和DCE之间实际的物理连接。

   2)电气特性:规定了信号及有关电路的特性。

   3)功能特性: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及其他信号之间的关系,即接口中各引脚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

   4)规程特性:就是协议,定义了DTE和DCE接口进行二进制比特流传输前的控制步骤,包括各信号线的工作规程和时序。

物理层协议(接口标准)举例:EIA-RS-232C、EIA的RS-449、RS-422、RS-423接口标准、RJ-45、X.21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