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记本电脑开机及信号电路理论基础
笔记本电脑启动原理和各种重要信号的理论知识是笔记本电脑维修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 下面将逐步系统全面地概述这部分知识。
1.1 笔记本电脑开机原理概述
从按下笔记本电脑主机的电源开关到笔记本电脑进入操作系统的过程称为笔记本电脑的启动过程。 笔记本电脑的启动过程分为两部分:硬启动过程和软启动过程。 硬启动过程主要是指POWER(电源)动作过程; 软启动过程是指执行BIOS的POST过程。
1.硬启动过程原理
笔记本电脑启动过程中的硬启动过程实质上就是笔记本电脑主板的开机过程。 其中比较重要的操作之一就是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主板供电电路开始工作并输出电源。
当笔记本电脑由电源适配器或充电电池供电时,笔记本电脑处于待机模式。 在待机状态下,来自电源适配器或充电电池的输入电源经过主机电源接口电路或电池接口电路,然后首先进入笔记本电脑的保护隔离电路。 保护隔离电路选择系统的供电模式并将选择的电源输送至备用电路。
笔记本电脑的待机电路将保护隔离电路提供的十伏左右的电源转换为3.3V和5V待机电源,供给主板上需要待机电源的电路和相关硬件设备,例如如主机电源开关按键、EC芯片、等。
EC芯片和芯片组负责在笔记本电脑启动过程中接收和发送最重要的信号。 如果它不能正常工作,启动过程将无法正常进行。 在待机状态下,EC芯片和芯片组并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只有与笔记本电脑启动过程相关的功能模块开始工作,例如用于检测启动信号的功能模块。 在待机状态下,笔记本电脑的功耗非常小。
当笔记本电脑的待机电路正常工作且主要硬件设备也正常工作时,按下笔记本电脑主机电源开关,笔记本电脑的硬启动过程开始。
正常情况下,待机电路正常工作后,将为主机电源开关按键提供3.3V电源。 当按下主机电源开关键时,3.3V的高电平将被拉低,通常为0V的低电平。 当主机电源开关按键松开时,低电平0V又会上升到高电平3.3V。 由此产生的3.3V-0V-3.3V的电压变化将被发送到EC芯片作为信号通知EC芯片启动。
如果此时EC芯片能够正常工作,就会向芯片组发送信号(双芯片架构为南桥芯片)。 芯片组接收到EC芯片发送的信号后,向EC芯片释放休眠信号。 EC芯片收到启动确认信号后,会发出启动信号,启动各个供电电路并输出电源。
当CPU核心供电正常输出时,会向芯片组发送电源良好(PG)信号。 芯片组收到该信号后,会发出控制信号,启动时钟电路,输出各种时钟信号。 芯片组还会产生复位信号来复位CPU和其他硬件设备。 CPU正常复位后,会寻址BIOS并执行POST过程,也就是启动笔记本电脑的软启动过程。
2.软启动过程原理
当笔记本电脑的CPU正常重置时,它将寻址BIOS并启动POST过程。 这里所说的BIOS是指主板BIOS或系统BIOS。
BIOS是“Basic Input”的缩写,翻译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是一组程序,被固化到笔记本电脑主板上的专用存储芯片中。 存储BIOS的内存芯片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数据信息。
BIOS在笔记本电脑中的作用是为整个系统提供最基本的硬件控制。 它存储了笔记本电脑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设置信息、自检程序、系统自启动程序。
笔记本电脑 BIOS 启动代码必须执行的第一个操作是 POST。 POST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检测笔记本电脑硬件系统中的关键硬件设备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如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
POST(Power On Self Test)翻译为开机自检,是指检查笔记本电脑系统的硬件设备,以确定笔记本电脑是否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通常会发出警报或停止笔记本电脑的启动过程。
POST执行过程中,首先会检测缓存、芯片组、基础内存等硬件设备是否正常。 然后主板BIOS就会搜索显卡BIOS。 找到显卡BIOS后,就会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显卡BIOS就会对显卡进行初始化。 然后主板BIOS会查找其他硬件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后,还会调用这些BIOS中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这些硬件设备。 显卡初始化成功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上会显示厂商的标志画面。
当笔记本电脑硬件系统中所有必须测试的硬件设备都测试完毕后,液晶屏上会显示系统配置列表,列出硬件型号和运行参数,然后BIOS会更新ESCD数据。
ESCD是Data的缩写,翻译为扩展系统配置数据。 ESCD是主板BIOS和操作系统用来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 该数据存储在 CMOS 中。
ESCD数据更新完成后,POST过程的最后一步开始,即按照设置的启动顺序启动系统(如先从硬盘启动或先从光驱启动等)。 正常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通常会设置为从硬盘启动。
硬盘上的操作系统正常启动后,POST过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