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代表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代表重要的知识点。

一、通信基础

1. 信道的极限容量(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信道的极限容量是指: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或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只要信息的实际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就可以利用编码和冗余信息的设计方案,以系统性地抵消噪声和误差,保证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无差错传输。

1)奈奎斯特定理(奈氏准则)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码间串扰
具体的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否则在传输中会衰减,导致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这种现象称为码间串扰。

奈奎斯特准则基于信道的带宽限制,提供了最大传输速率的设定。在超过这个速率时,信号的时间间隔(又称符号持续时间)变得过短,导致相邻符号之间的混叠。由于信号在实际传输中是连续的,当一个符号的信号未能完全衰减到零时,紧随其后的符号就会受到影响,产生干扰。

奈奎斯特(Nyquist)定理(又称奈氏准则)规定:
理想低通(没有噪声、带宽有限)的信道 中,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 2W 波特,其中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频率带宽(单位为 Hz)。若用 V 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则极限数据率为:
(码元的离散电平数目是指有多少种不同的码元,比如有 16 种不同的码元,则需要 4 个二进制位,因此数据传输速率是码元传输速率的 4 倍)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 2Wlog2V(单位为 b/s )

对于奈氏准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若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信号之间的干扰变得更加明显,就会造成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得接收端不可能完全正确识别码元,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② 信道的频带越宽(即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就越可用更高的速率有效地传输码元。
③ 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但并未限制信息传输速率,即未对一个码元可以对应多少个二进制位给出限制。

由于码元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制约,所以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此时就需要采用多元制的调制方法。

2)香农定理

实际的信道会有噪声,噪声是随机产生的。香农(Shannon)定理给出了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 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当用此速率进行传输时,可以做到不产生误差。香农定理定义为: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 Wlog2(1 + S/N)(单位为 b/s )

式中, W 为信道的带宽, S 为信道所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S/N 为信噪比,即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 10log10(S/N)(单位为dB)。例如,当 S/N = 10 时,信噪比为 10dB,而当 S/N = 1000 时,信噪比为 30dB 。

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信噪比越大,数据的传输速率越高。原因为:当信噪比较高时,信号相对于噪声更加明显。清晰的信号意味着接收器能够更准确地分辨出信号的变化,可以显著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因此,当信噪比增大时,由于信号质量提高、误码率降低、调制方式更复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信道的性能提升,从而能够支持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

对于香农定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② 对一定的传输带宽和一定的信噪比,信息传输速率的上限是确定的。
③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④ 香农定理得出的是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实际信道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比它低不少。

奈氏准则只考虑了带宽与极限码元传输速率的关系,而香农定理不仅考虑到了带宽,也考虑到了信噪比。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 一个码元对应的二进制位数是有限的(为了实现有效的信号传输、简化系统设计、降低错误率并提高可控性)。

香农定理和奈式准则都强调在不确定性或恶劣条件下保障系统性能和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因此我们会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最终的评估结果,即 min{香农定理, 奈式准则}。注意:香农定理和奈式准则中“带宽”的单位都是 Hz 。

2. 编码与调制(★★)

数据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为了传输的目的都必须转变成信号。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把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数字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发送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调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同样,模拟数据可以通过 PCM 编码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放大器调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这样,就形成了下列 4 种编码方式。

1)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编码用于基带传输中,即在基本不改变数字数据信号频率的情况下,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具体用什么样的数字信号表示 0 及用什么样的数字信号表示 1 就是所谓的编码。编码的规则有多种,只要能有效地把 1 和 0 区分开即可, 常用的数字数据编码有以下几种,如下图所示。

归零(RZ)编码:高电平代表 1 、低电平代表 0(或者相反),每个时钟周期的中间均跳变到零电平(归零),接收方根据该跳变调整本方的时钟基准,这就为接收双方提供了自同步机制。由于归零需要占用一部分带宽,因此传输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非归零(NRZ)编码:与 RZ 编码的区别是不用归零,一个周期可以全部用来传输数据,编码效率最高。但 NRZ 编码无法传递时钟信号,双方难以同步,因此若想传输高速同步数据,则需要双方都带有时钟线。

反向非归零(NRZI)编码: 与 NRZ 编码的区别是用电平的跳变表示 0 、电平保持不变代表 1。跳变信号本身可以作为一种通知机制。这种编码方式集成了前两种编码的优点,既能传输时钟信号,又能尽量不损失系统带宽。USB 2.0 通信的编码方式就是 NRZI 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每个时钟周期的中间都发生电平跳变,电平跳变既作为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又作为数据信号。可用向下跳变表示 1、向上跳变表示 0,或采用相反的规定。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时钟周期的中间都发生电平跳变,与曼切斯特编码不同的是,电平跳变仅表示时钟信号,而不表示数据。数据的表示在于每个时钟周期开始处是否有电平跳变:无跳变表示 1,有跳变表示 0。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可以实现自同步,且抗干扰能力较强。

曼切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中间都发生了电平跳变,因此每个比特由两个码元表示,编码速率(比特率)是码元速率(波特率)的 2 倍。曼切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切斯特编码所占的频带宽度是原始基带宽度的 2 倍。
I、标准以太网使用的是曼切斯特编码;
II、差分曼切斯特编码被广泛用于宽带高速网中。

2)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常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编码的脉码调制(PCM)。

先来介绍采样定理(又称奈奎斯特定理):
在通信领域,带宽是指信号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为 Hz 。因此,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假设原始信号中的最大频率为 f,那么采样频率 f采样 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大频率 f 的 2 倍,才能保证采样后的数字信号完整保留原始模拟信号的信息(只需记住结论)。

采样是指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根据采样定理,当采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模拟数据的频带带宽(最高变化频率)的两倍时,所得的离散信号可以无失真地代表被采样的模拟数据。】

量化是指将采样得到的电平幅值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度转化为对应的数字值并取整数,这样就把连续的电平幅值转换为了离散的数字量。采样和量化的实质就是分割和转换。

编码是指将量化得到的离散整数转换为与之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3)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数字数据调制技术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分别对应于调制解调器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基本的数字调制方法有如下几种:

调幅(AM)或幅移键控(A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而载波的频率和相位都不改变。例如,用载波有幅度和无幅度分别表示 1 和 0。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但抗干扰能力差。

调频(FM)或频移键控(F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而载波的振幅和相位都不改变。例如,用频率 f1 和频率 f2 分别表示 1 和 0。这种方法容易实现,抗干扰能力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调相(PM)或相移键控(P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而载波的振幅和频率都不改变。它又分为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例如,用相位 0 和 π 分别表示 1 和 0,是一种绝对调相方式。

正交幅度调制(QAM):在频率相同的前提下,将 AM 与 PM 结合起来,形成叠加信号。设波特率为 B,采用 m 个相位,每个相位有 n 种振幅,则该 QAM 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 R 为:

R = Blog2(mn)(单位为 b/s )

下图为数字调制的三种方式的示例:

4)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为了实现传输的有效性,可能需要较高的频率。这种调制方式还可以使用频分复用(FDM)技术,充分利用带宽资源。电话机和本地局交换机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模拟数据的编码方式。

3. 例题

① 【2009 统考真题】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 个相位, 每个相位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B )。
A. 12kb/s
B. 24kb/s
C. 48kb/s
D. 96kb/s

② 【2011 统考真题】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2400b/s,采用 4 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B )。
A. 600 Baud
B. 1200 Baud
C. 4800 Baud
D. 9600 Baud
【波特率 B 与数据传输速率 C 的关系为:C = Blog2N,N 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③ 【2013 统考真题】下图为 10BaseT 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则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是( A )。


A. 0011 0110
B. 1010 1101
C. 0101 0010
D. 1100 0101
【10BaseT 即 10Mb/s 的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④ 【2014 统考真题】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D )。
A. 信噪比
B. 频率带宽
C. 调制速率
D. 信号传播速度
【码元速率也称调制速率,它也直接限制数据传输速率。信道传输速率实际上是信号的发送速率。信号的传播速率是信号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与信道的发送速率无关。】

⑤ 【2015 统考真题】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 01100111 进行编码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编码 1 和编码 2 分别是( A )。


A. NRZ 编码和曼彻斯特编码
B. NRZ 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 NRZI 编码和曼彻斯特编码
D. NRZI 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⑥ 【2016 统考真题】如下图所示, 如果连接 R2 和 R3 链路的频率带宽为 8kHz,信噪比为 30dB,该链路实际数据传输速率约为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 50%,那么该链路的实际数据传输速率约为( C )。


A. 8kb/s
B. 20kb/s
C. 40kb/s
D. 80kb/s

⑦ 【2017 统考真题】若信道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不小于信噪比为 30dB 条件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则信号状态数至少是( D )。
A. 4
B. 8
C. 16
D. 32

⑧ 【2021 统考真题】下图为一段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波形,该编码的二进制串是( A )。


A. 1011 1001
B. 1101 0001
C. 0010 1110
D. 1011 0110

⑨ 【2022 统考真题】在一条带宽为 200kHz 的无噪声信道上,若采用 4 个幅值的 ASK 调制,则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C )。
A. 200 kb/s
B. 400 kb/s
C. 800 kb/s
D. 1600 kb/s

⑩ 【2023 统考真题】某无噪声理想信道带宽为 4MHz,采用 QAM 调制,若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48Mb/s,则该信道采用的 QAM 调制方案是( C )。
A. QAM-16
B. QAM-32
C. QAM-64
D. QAM-128

二、传输介质

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它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传输介质可分为:① 导向传输介质,指铜线或光纤等,电磁波被导向为沿着固体媒介传播;② 非导向传输介质,指自由空间(空气、真空或海水等),电磁波在非导向传输介质中的传输称为无线传输。

1)双绞线

双绞线也称双扭线,是最常用的古老传输介质,在局域网和传统电话网中普遍使用。双绞线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twist)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可在双绞线的外面再加上一层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这就是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层的双绞线称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它们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双绞线的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之一。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使用双绞线,其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千米到数十千米。双绞线的带宽取决于铜线的粗细和传输的距离。距离太远时,对于模拟传输,要用放大器放大衰减的信号;对于数字传输,要用中继器将失真的信号整形。

无论是哪种类别的双绞线,衰减都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使用更粗的导线可以降低衰减,但却增加了导线的重量和价格。信号应当有足够大的振幅,以便在噪声干扰下能够在接收端正确地被检测出来。双绞线的最高速率还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也可以是单股的)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构成,如下图所示。按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通常将同轴电缆分为两类:
① 50Ω 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基带数字信号,又称基带同轴电缆,它在早期局域网中广泛应用;
② 75Ω 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宽带信号,又称宽带同轴电缆,它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广泛应用。

因为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所以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因而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其传输距离更远,但价格比双绞线贵(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传输速度更快,得益于同轴电缆具有更高的屏蔽性,同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集线器的出现,在局域网领域基本上都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的质量。目前高质量的同轴电缆的带宽已接近 1GHz 。
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联主机构成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

3)光纤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有光脉冲表示 1,无光脉冲表示 0。可见光的频率约为108MHz,因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带宽范围极大。

光纤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如下图所示。纤芯很细,其直径只有 8 至 100μm,包层较纤芯有较低的折射率,光波通过纤芯进行传导。当光线从高折射率的介质射向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因此,只要入射角大于某个临界角度,就会出现全反射,即光线碰到包层时就会折射回纤芯,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光也就沿着光纤传输下去。

下图画出了光波在纤芯中传播的示意图。现代的生产工艺可以制造出超低损耗的光纤,即做到光线在纤芯中传输数公里而基本上没有什么衰耗。这一点乃是光纤通信得到飞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多模光纤:【近距离传输】
利用光的全反射特性,可以将从不同角度入射的多条光线在一根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称为多模光纤,如下图所示。多模光纤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逐渐展宽,造成失真,因此多模光纤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

单模光纤:【远距离传输】
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时,光纤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这样的光纤就是单模光纤,如下图所示。单模光纤的纤芯很细,直径只有几微米,制造成本较高。同时,单模光纤的光源为定向性很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因此单模光纤的衰减较小,可传输数公里甚至数十千米而不必采用中继器,适合远距离传输。

光纤不仅具有通信容量非常大的优点,还具有如下特点:
①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②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这在有大电流脉冲干扰的环境下尤为重要。(不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
③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④ 体积小,重量轻。这在现有电缆管道已拥塞不堪的清况下特别有利。

4)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已广泛应用于窝蜂移动电话领域。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在军事、野外等特殊场合下移动通信联网的需要,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现在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已非常普遍。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传输很长的距离,所以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无线手机通信、计算机网络中的无线局域网(WLAN)等。因为无线电波使信号向所有方向散播,因此有效距离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无须对准某个方向,就可与无线电波发射者进行通信连接,大大简化了通信连接。这也是无线电传输的最重要优点之一。

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目前高带宽的无线通信主要使用三种技术: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它们都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存在一条视线(Line-of-sight)通路,有很强的方向性,沿直线传播,有时统称这三者为视线介质。不同的是,红外通信和激光通信把要传输的信号分别转换为各自的信号格式,即红外光信号和激光信号,再直接在空间中传播。

微波通信的频率较高,频段范围也很宽,载波频率通常为 2 至 40GHz,因而通信信道的容量大。例如,一个带宽为 2MHz 的频段可容纳 500 条语音线路,若用来传输数字信号,数据率可达数兆比特/秒。与通常的无线电波不同,微波通信的信号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地面的传播距离有限,超过一定距离后就要用中继站来接力。

卫星通信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来转发微波信号,可以克服地面微波通信距离的限制。三颗相隔 120° 的同步卫星几乎能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因此基本能实现全球通信。卫星通信的优点是通信容量大、距离远、覆盖广,缺点是保密性差、端到端传播时延长、通信费用高、受天气影响大、误码率较高。

2.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物理层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指具体的传输媒体。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传输介质的种类繁多,通信方式也各不相同。物理层应尽可能屏蔽这些差异,让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procedure)。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可以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以及每条线的功能。
过程特性:也称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常用的物理层接口标准有 EIA RS-232-C 、ADSL 和 SONET/SDH 等。

3. 例题

① 某网络在物理层规定,信号的电平用+10V 至+15V 表示二进制 0,用 -10V 至 -15V 表示二进制 1,电线长度限于 15m 以内,这体现了物理层接口的( C )。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电气特性
D. 规程特性

② 当描述一个物理层接口引脚处于高电平时的含义时,该描述属于( C )。
A. 机械特性
B. 电气特性
C. 功能特性
D. 规程特性

③ 【2012 统考真题】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C )。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过程特性
D. 电气特性

④ 【2018 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范畴的是( C )。
A. 接口形状
B. 引脚功能
C. 物理地址
D. 信号电平

三、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1. 通信基础的基本概念

① 数据与信号:
数据是指传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数据和信号都可用“模拟的”或“数字的"来修饰。其中:
I、连续变化的数据(或信号)称为模拟数据(或模拟信号);
II、取值仅允许为有限的几个离散数值的数据(或信号)称为数字数据(或数字信号)。

②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I、串行传输是指逐比特地按序依次传输(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串行传输,如计算机网络);
II、并行传输是指若干比特通过多条通信信道同时传输(近距离通信通常采用并行传输,常用于计算机内部,如CPU和主存之间)。

码元
是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表示一位 k 进制数字,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 k 进制码元,而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1 码元可以携带若干比特的信息量。在使用二进制编码时, 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 一种代表 0 状态, 另一种代表 1 状态。

注:一个码元所携带的信息量是不固定的,而是由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决定的。

④ 信源、信道、信宿与噪声源
数据通信是指数字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之间的通信。一个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划分为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
I、信源是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
II、信宿是接收数据的终点。【信源和信宿通常都是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装置。】
III、信道是信号的传输介质,一条双向通信的线路包含一个发送信道和一个接受信道。
发送端信源发出的信息需要通过变换器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而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的信号先由反变换器转换成原始信息,再发送给信宿。
IV、噪声源是信道上的噪声(即对信号的干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他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

下图所示为一个单向通信系统的模型。实际的通信系统大多为双向的,即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信道可以进行双向通信。

⑤ 信道的分类:
I、信道按传输信号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传送模拟信号的模拟信道和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信道两大类;
II、信道按传输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⑥ 信道上传送的信号有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和宽带信号之分。
I、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 1 和 0 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然后送到数字信道上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II、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模拟信号,然后送到模拟信道上传输(称为宽带传输)。

⑦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I、在计算机内部或在相邻设备之间近距离传输时,可以不经过调制就在信道上直接进行的传输方式称为基带传输,它通常用于局域网。
II、用数字信号对特定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数字调制),将其变成适合于传送的信号后再进行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就是频带传输。远距离传输或无线传输时,数字信号必须用频带传输技术进行传输。
III、借助频带传输,可将链路容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这就是宽带传输。宽带传输中所有的信道能同时互不干扰地发送信号,链路容量大大增加。

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在于:带宽的宽狭、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应用的多样性以及所需的传输介质等方面。

⑧ 从通信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看,可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I、单向通信: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仅需要一条信道。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II、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此时需要两条信道(每个方向一个信道)。
III、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也需要两条信道(每个方向一个信道)。
【显然,双向同时通信的传输效率最高。】

⑨ 速率、波特:
速率也称数据率,指的是数据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表示。
I、码元传输速率:又称波特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可称为脉冲个数或信号变化的次数),单位是波特(Baud 或 Bd)。1 波特表示数字通信系统每秒传输一个码元。码元可以是多进制的,也可以是二进制的,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
II、信息传输速率:又称信息速率、比特率等,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即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s 或 bps)。
【码元与比特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关系、例如在曼切斯特编码中,一个比特由两个码元表示;在 16-QAM(正交振幅调制)中,一个码元由四个比特表示。】

注意:波特和比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码元传输速率也称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是单位时间内信号状态变化的次数;信息传输速率也称编码速率,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但码元传输速率与信息传输速率在数量上却又有一定的关系,若一个码元携带 n 比特的信息量,则:波特率为 M Baud 对应的比特率为 M × n b/s (即比特率 = 波特率 × 每个码元表示的比特数)。

带宽
I、在模拟信号系统中,带宽(又称频率带宽)用来表示某个信道所能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II、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即“最高数据率”,此时带宽的单位不再是 Hz,而是 b/s 。

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源系统一般包括源点(即信源)和发送器(典型的发送器是调制器),目的系统一般包括接收器(典型的接收器是解调器)和终点(即信宿)。

2.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

1)主要功能

整形、放大并转发信号,以消除信号经过一长段电缆后而产生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达到所需的要求,进而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2)原理

信号再生(而非简单地将衰减的信号放大)。

3)特点

① 中继器(Repeater)有两个端口,数据从一个端口输入,再从另一个端口发出。端口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而不管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

② 中继器是用来扩大网络规模的最简单廉价的互连设备。中继器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使用中继器连接的几个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中继器若出现故障,对相邻两个网段的工作都将产生影响。

③ 由于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因此它不能连接两个具有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注意:如果某个网络设备具有存储转发的功能,则认为它能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若该网络设备没有存储转发功能,则认为它不能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
中继器没有存储转发功能,因此它不能连接两个速率不同的网段,即中继器两端的网段一定要使用同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

4)5-4-3规则

从理论上讲,中继器的使用数目是无限的,网络因而也可以无限延长。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标准中对信号的延迟范围做了具体的规定,中继器只能在此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

例如,在采用粗同轴电缆的 10BASE5 以太网规范中,互相串联的中继器的个数不能超过 4 个,而且用 4 个中继器串联的 5 段通信介质中只有 3 段可以挂接计算机,其余 2 段只能用作扩展通信范围的链路段,不能挂接计算机。这就是所谓的“5-4-3 规则”。

注意:放大器和中继器都起放大作用。
I、放大器放大的是模拟信号,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放大;
II、中继器放大的是数字信号,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整形再生。

【解释】中继器两端网段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必须相同;而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连时不要求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但是数据传输速率必须相同)。

【答】① 中继器两端网段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必须相同:中继器无法识别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地址或协议内容。它只负责接收并转发信号,因此两个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间的碰撞或矛盾无法处理。如果中继器连接了使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局域网,其中一个协议的帧格式可能无法被另一个协议正确识别,导致数据无法成功传输。

② 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连时不要求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但是数据传输速率必须相同):
I、由于物理层不存在流量控制,因此当物理层互连时,各种网络的数据传输率若不同,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发送方的速率高于接收方)或效率极低的问题(接收方的速率高于发送方)。
II、当物理层成功互连后(例如,通过电缆或光纤),只要物理层能够传输位的信号,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仍能共存。这是因为物理层不关注上层数据的格式,因此能在同一物理介质上同时传输多种数据链路协议。

【可以通过物理层互连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因为物理层只专注于信号的传递,而中继器因仅是物理层设备而无法处理不同协议的数据,故无法连接使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局域网。】

3. 物理层设备——集线器

1)主要功能

集线器(Hub)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当 Hub 工作时,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信号后,因为信号在从端口到 Hub 的传输过程中已有衰减,所以 Hub 便将该信号进行整形放大,使之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紧接着转发到其他所有(除输入端口外)处于工作状态的端口。如果同时有两个或多个端口输入,那么输出时会发生冲突,致使这些数据都无效。

从 Hub 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它在网络中只起信号放大和转发作用,目的是扩大网络的传输范围,而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即信息传输的方向是固定的,是一个标准的共享式设备。

2)拓扑结构

使用 Hub 组网灵活,它把所有结点的通信集中在以其为中心的结点上,对结点相连的工作站进行集中管理,不让出问题的工作站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并且用户的加入和退出也很自由。

Hub 组成的网络在物理上是一个星形网,在逻辑上是一个总线网,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由 Hub 组成的网络是共享式网络)。Hub 的每个端口连接的网络部分是同一个网络的不同网段,同时 Hub 也只能在半双工状态下工作(即网络中的各站必须竞争对传输介质的控制,并且在同一时刻至多只允许一个站发送数据。),网络的吞吐率因而受到限制。

3)特点(拓展)

① Hub 主要使用双绞线组建共享网络,是从服务器连接到桌面的最经济方案。在交换式网络中,Hub 直接与交换机相连,将交换机端口的数据送到桌面上。

② 双绞线网络总是和集线器配合使用的。每个站需要用两对无屏蔽双绞线(放在一根电缆内),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双绞线的两端使用 RJ-45 插头。下图所示为使用集线器的双绞线网络。由于集线器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因此集线器的可靠性就大大提高了。

③ 一个集线器有许多接口,例如 8 至 16 个,每个接口通过 RJ-45 插头(与电话机使用的插头 RJ-11 相似,但略大一些)用两对双绞线与一台计算机上的适配器相连(这种插座可连接 4 对双绞线,实际上只用 2 对,即发送和接收各使用一对双绞线)。因此,一个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

④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的每个接口仅仅简单地转发比特——收到 1 就转发 1, 收到 0 就转发 0,不进行碰撞检测。若两个接口同时有信号输入(即发生碰撞),那么所有的接口都将收不到正确的帧。下图是具有三个接口的集线器的示意图。

⑤ 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这样就可使接口转发出去的较强信号不致对该接口接收到的较弱信号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即近端串音)。每个比特在转发之前还要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定时。

⑥ 集线器本身必须非常可靠。现在的堆叠式(stackable)集线器由 4 到 8 个集线器堆叠起来使用。集线器一般都有少量的容错能力和网络管理功能。例如,假定在以太网中有一个适配器出了故障,不停地发送以太网帧。这时,集线器可以检测到这个问题,在内部断开与出故障的适配器的连线,使整个以太网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注意:多台计算机必然会发生同时通信的情形,因此集线器不能分割冲突域(第二层交换机可解决),集线器的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集线器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能传输一组信息,当一台集线器连接的机器数目较多,且多台机器经常需要同时通信时,将导致信息冲突(碰撞),使得集线器的工作效率很差。
比如,一个带宽为 10Mb/s 的集线器上连接了 8 台计算机,当这 8 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时,每台计算机真正所拥有的带宽为10/8Mb/s = 1.25Mb/s 。
注意:集线器也不能分割广播域(第三层交换机可解决)。

4. 中继器与集线器的区别

中继器 Repeater(延长网络信号的传输距离):常用于覆盖大面积区域或延伸网络的范围,例如在长距离布线中使用;集线器 Hub(连接多个设备):多用于局域网中,连接多个工作站、打印机等设备。集线器本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5. 传输介质与物理层的主要区别

传输介质并不是物理层。因为传输介质在物理层的下面,而物理层是体系结构的第 1 层,所以有时称传输介质为第 0 层。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介质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也就是说,传输介质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什么时候是 1、什么时候是 0 。但是,物理层因为规定了电气特性,所以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