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整天面对计算机写代码,普遍比较内向,“脸皮薄儿”,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比较弱,我也是这样。
这就导致年龄大了以后,如果想转到别的IT岗位(如售前、咨询、技术管理、教育…)的时候,比较吃亏。
因为这些岗位都有个前提: 会和人打交道,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有人愿意倾听。
讲大道理用处不大,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件可以切实执行的小事情,既和技术相关,又能锻炼和人打交道、影响别人的能力。
01
在公司搞几次技术讲座
做技术讲座好处很多:
- Teach others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做技术讲座的前提是你得懂这个技术, 能逼迫你把一个技术的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价值巨大。
- 建立你的个人技术影响力。
从小组到部门,从部门到公司,让别人都知道你,认识你,别人遇到相关问题,头脑中第一个想起的是你。
-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不能只是闷着头在那里写代码,除非你是真正的天才,真的可以用代码说话。
但是即使是Linus这样的超级大牛,不也是经常出来到处散布Linux的福音吗?
不要脸皮薄,怕自己讲得不好,被别人笑话,只要技术上有干货,演讲能力是慢慢锻炼出来的。
技术讲座的主题可以是新出现的技术/框架,比如云原生,Serverless,低代码平台等, 也可以是工作所用技术的深度挖掘,比如Redis集群设计与实现,DDD在项目中的落地等等。
02
推动做出一点改变
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从头儿做一个项目或者产品, 都是补锅匠,在一个现有的东西上修修补补。
你要做的就是往好的方面改进,比如在别人骂遗留代码很烂的时候,你能琢磨着怎么才改进, 能重构其中的几个模块,甚至能够把整个项目给重写。
你能把一个新技术、新工具、哪怕是一个新的类库引入到项目中,或者干脆自己写一个工具,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等方面的效率。
这些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新的开发方式, 自动化代码生成, 自动化测试,自动化的部署…
当然,想改变是很难的,总是会遇到阻力,大部分人都习惯了,有巨大的惯性。 还需要协调这个,督促那个,真不容易。
你把这样的事情做成了,甚至比从头儿开发一个项目都厉害。 具体的方法可以看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公司的代码这么烂,我学的东西都用不上》
03
和大牛建立连接
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是找导师。
很多人喜欢闷着头编程,有了什么事就到QQ群,微信群去说一下,一堆人七嘴八舌地评价、安慰。
或者自己默默地看书,看文章,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错,但是不够。
导师的价值在于经验极为丰富,有洞察力, 能精确地针对你的问题答疑解惑,还能帮你规划未来的发展, 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我记得自己在IBM的几个导师,真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还可以是职业发展,人际关系,有效沟通…
大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一入职就会有指定的师傅,但是度过了初期阶段以后, 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找不同的导师。
很多同学会说,我们公司找不到导师,这该怎么办?
其实导师不一定是在一个公司的,也不一定非要冠上“导师”的名头,只要你和这个人足够熟悉,他愿意帮忙就够了,在网络上也行。
但是这种情况下,对程序员来说,你得能表现出一些特质,获得他人的欣赏。
比如你对某个技术点深入研究后,产生了疑问,不要不好意思,脸皮”厚点儿“,去请教相关大牛,这时候大牛帮助你的可能性就很大,信任慢慢建立起来以后,就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
其实帮助别人、获得成就感也是大家的天性,只要有时间大牛们还是乐意帮助别人的。
程序员不要脸皮薄,要主动走出去寻找各种机会,去和大牛们建立连接。
04
尝试写作
成为输出者,而不仅仅是输入者。
这件事我说了好几年了,有很多同学通过写作改变了自己的发展轨迹。
写作是一件投资周期极长,回报周期也极长的事情。
写作的前期发展极慢,经常是写了文章发出去也没啥水花,这挺打击人的。
但是我还是强烈建议你去尝试写作,除了做总结,发现自己对某个事物的理解是否有盲点之外,更关键的是发掘一下,看看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少能力,也许你能在编程之外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不管在哪儿写(微博,公众号,知乎,CSDN,掘金,GitHub…),先要开始写。
把写作这件事当成一个创业公司来经营:
我能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我有什么独特的风格?比如对于同样的知识点, 我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图解?漫画?动画?故事?甚至视频?
我的目标读者是谁?
…
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同样,不要闷着头写,不要不好意思,脸皮“厚点儿”,主动去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来指导一下。
只要你写出真正好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它就会在持久的输出中慢慢地浮上来,这时候需要的你需要的就是一点运气:自己无意中写出了一篇爆款,或者被大V发现,转载。
即使没有在一篇红海中脱颖而出,你损失的可能也只是刷抖音、微博、知乎的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