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多进程模型

文章探讨了基于阻塞网络I/O的服务器中,如何使用多进程模型处理客户端连接,涉及fork()创建子进程、子进程与父进程的角色分工,以及如何通过wait()和waitpid()回收僵尸进程资源。然而,当客户端数量增加时,进程上下文切换对性能的影响问题也被指出。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基于最原始的阻塞网络 I/O, 如果服务器要支持多个客户端,其中比较传统的方式,就是使用多进程模型,也就是为每个客户端分配一个进程来处理请求。

服务器的主进程负责监听客户的连接,一旦与客户端连接完成,accept() 函数就会返回一个「已连接 Socket」,这时就通过 fork() 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实际上就把父进程所有相关的东西都复制一份,包括文件描述符、内存地址空间、程序计数器、执行的代码等。

这两个进程刚复制完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不过,会根据返回值来区分是父进程还是子进程,如果返回值是 0,则是子进程;如果返回值是其他的整数,就是父进程。

正因为子进程会复制父进程的文件描述符,于是就可以直接使用「已连接 Socket 」和客户端通信了,

可以发现,子进程不需要关心「监听 Socket」,只需要关心「已连接 Socket」;父进程则相反,将客户服务交给子进程来处理,因此父进程不需要关心「已连接 Socket」,只需要关心「监听 Socket」。

下面这张图描述了从连接请求到连接建立,父进程创建生子进程为客户服务。

 

另外,当「子进程」退出时,实际上内核里还会保留该进程的一些信息,也是会占用内存的,如果不做好“回收”工作,就会变成僵尸进程,随着僵尸进程越多,会慢慢耗尽我们的系统资源。

因此,父进程要“善后”好自己的孩子,怎么善后呢?那么有两种方式可以在子进程退出后回收资源,分别是调用 wait() 和 waitpid() 函数。

这种用多个进程来应付多个客户端的方式,在应对 100 个客户端还是可行的,但是当客户端数量高达一万时,肯定扛不住的,因为每产生一个进程,必会占据一定的系统资源,而且进程间上下文切换的“包袱”是很重的,性能会大打折扣。

进程的上下文切换不仅包含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括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资源

  • 14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