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角度解读《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山东省批准的青岛都市圈规划强调了同城融合、交通廊道和一体化交通网络,目标是打造空间结构清晰、功能互补的现代化都市圈。规划涵盖青岛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以及海港、空港和多式联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开放创新水平。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来源: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不仅是空间概念,而是系统性概念,强调功能性、联动性、整合性、共享性和服务性。以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青岛都市圈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杭州、沈阳、郑州、广州、深圳都市圈之后,国家批复的第13个都市圈,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根据规划的总体部署,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f28c88c8c88bf8585df8c4b9ae5693b4.png

青岛都市圈空间布局图

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具备共建现代化都市圈的良好基础。共建“一带一路”、经略海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给了青岛引领都市圈蓄势而起的底气。

01

“同城”,青岛都市圈发展的关键词

规划指出,要尊重规律,同城融合。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以同城化一体化为方向,有序推动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营运同体、公共服务同享,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到2030年,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关键领域不断突破,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协同创新高效、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展望2035年,世界知名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ca38c889586ff5249c3a979b5e3216b7.jpeg

02

“三轴”,交通廊道支撑都市圈发展框架

可以预见,都市圈将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空间演进趋势,突出青岛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他中小城市比较优势,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严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构建核心引领、轴线展开、多点支撑的网络化、多层次发展格局,未来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青岛作为青岛都市圈的龙头核心,对于城市圈的发展举足轻重。对此规划加快转变青岛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核心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其中,东部区域将加快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内涵式发展,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西部区域,全面展现国家级新区特色风采,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北部区域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增强城阳、即墨、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还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导胶州湾东岸码头和仓储业向前湾港、董家口港区转移,优化中心城区铁路物流基地和货运站布局。

青岛都市圈也将以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为支撑,打造都市圈发展主轴。其中,济青陆海发展主轴,以济青综合运输通道为支撑,强化胶州、高密等城市重要支点作用。推动青岛潍坊同城化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全方位对接。向西链接济南都市圈及沿黄流域,重点推进科研创新、高端制造等各类资源沿线集聚,打造内接外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滨海综合发展轴,以海岸带为支撑,推进滨海市域(郊)铁路有序发展,实施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双核”驱动,提升东港、即墨、海阳、莱阳等节点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推动沿海港口、临港工业区、城镇的融合协作。推动青岛日照同城化发展,深化即墨与海阳的战略合作。向东链接威海、向南链接长三角地区,统筹岸线、海湾、海港、海岛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打造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沿海绿色发展廊道。青烟综合发展轴,以沈海高速、青荣城际铁路等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为支撑,强化即墨、莱西、莱阳等城市重要支点作用,推动沿线城镇、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提升高端产业承载能力。

e71cdc9d91b6fca62938e1d5280eefe7.png

青岛都市圈“三带”产业发展格局图

03

“同网”,构建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规划还就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建设推进、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强化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等方面,对青岛都市圈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部署。按照规划,将打造青岛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对接成网,为同城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布局以青岛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推进潍坊—烟台高铁、莱西—荣成高铁、天津—潍坊、潍坊—宿迁及青岛西至京沪辅助通道联络线等干线铁路项目规划建设。

2fcc7b5312bcaf6dcbe1920f005d80e1.png

轨道交通的建设大大缩短了青岛都市圈内部通勤时间

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提速、增智”工程,建设莱州—青岛高速公路项目,谋划烟台—青岛、青岛—诸城、日照—临沂等高速公路项目,优化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畅通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加强各市之间快速联通,基本实现每县(区、市)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实施打通城际“断头路”行动计划,力争2025年基本消除城际“断头路”。

加快建设青岛国际枢纽海港。《规划》要求推动青岛港和日照港、烟台港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强化与周边省份港口合作互动,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推动青岛港与日照港、烟台港、潍坊港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797025e41e0ad4747d14332443fb1e58.jpeg

建设辐射全球的空港枢纽。增强胶东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新开、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提高与国内外主要城市通达性,建设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打造“东西双向、多点衔接”的空中运输通道。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强化都市圈客货运全球联结,创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d9e97db49c84936210847fb7babfb964.jpeg

建设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推动“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培育海空港口、国家物流枢纽和上合示范区等物流平台集聚新优势,集中都市圈中欧班列货源,加快推动中欧班列(齐鲁号)发展,构建“通道+枢纽”统筹推进的多式联运网络。

推进都市圈的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打造活跃增长极的有效路径,通过跨越行政区范围,优化空间结构,都市圈将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更大范围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青岛应抓住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引领都市圈主动对接京津冀与长三角、依托沿黄腹地和面向东北亚的重要城市群,积极与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寻求开放和创新。

cd5be93618d4e76f67df2b4324877ddb.jpeg


撰稿 | 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规划咨询室主任 陈健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00ed70fa1a3476418b8ec89d1bc9e38b.jpeg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f03849d9629932389ea65bc02e3bdb2f.jpeg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