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也许唯一像人工智能一样快速发展的,就是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短期来看,很多人都担心OpenAI的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会让有害言论和虚假信息充斥世界,自动化决策系统会歧视某些群体,许多人工智能系统缺乏透明度,会隐藏一些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系统证明自己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工作技能,就业岗位被取代也是隐现的担忧。长期来看,一些著名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担心,创造出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给我们物种的生存带来风险。
在世界各地,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对加强人工智能系统监管的紧迫性。2021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根据风险对人工智能进行分级:构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应用将被禁止;在金融、司法系统和医疗等领域的高风险应用将受到严格监督;聊天机器人等风险有限的应用将被要求公开。
2023年6月,欧洲议会投票决定推进该案立法。但这并非定局。该法案修正案的谈判正在进行,有望在2023年底前就最终文本达成一致。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该法律将在两年后生效。
欧盟采取了行动,而中国的法规制定者则以最快的速度将提议转化为了真正的法规。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中国人工智能通讯》(ChinAI newsletter)的创办者杰弗里•丁(Jeffrey Ding)说,在西方,人们错误地认为中国不关心人工智能治理问题。他说,事实上,从2022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开始,中国的相关法规已经生效。为了管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文本、图像、视频和其他内容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国政府于2023年4月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进一步宣布该管理办法于8月15日开始实施。杰弗里•丁说,所有这些法规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担忧:“中国政府非常关注这些面向公众的算法有可能影响社会观念。”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初要求网站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标注,禁止制造假新闻,并要求公司对算法进行备案并公开有关训练数据和性能的信息。管理办法第二版则要求公司对工具生成的内容进行审核(尤其是要注意“不合法的内容”),提高训练数据的准确性并尊重知识产权。但是杰弗里•丁指出,这些法规只适用于公众可以访问的人工智能系统,工业、教育和科学实体使用的系统除外。他说,公司可将产品只对企业开放作为应对方式,“这样就不会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审查。”
在此同时,随着中国和欧盟在制定法规方面取得迅速进展,包括巴西、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国家也紧随其后。许多提出前沿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和实验室都在美国,在2022年10月美国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白宫发布了非约束性的《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该文件将人工智能治理视为一个公民权利问题,指出应保护公民免受算法的歧视、隐私侵犯和其他伤害。
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苏雷什•文卡塔苏布拉曼尼安(Suresh Venkatasu-bramanian)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任职期间参与了该规划的编写。他说,该规划建议采用公民权利方法,希望制定灵活的法规,紧跟快速变化的技术。“通过关注公民权利,我们能够明确地采取不以技术为转移的保护措施,无论技术是Excel电子表格还是神经网络。”他说。
文卡塔苏布拉曼尼安指出,在立法层面,“对于我们应该做什么,有着广泛的共识。”实际上,2023年6月,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提出他认为有助于促成人工智能法规出台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要求监管的呼声正是来自相关的技术开发公司。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最近在书面证言中告诉美国国会:“OpenAI认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是必要的。”同时,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最近表示,需要有“全球框架”来管理人工智能的使用。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需要新的规则。非营利组织数据创新中心支持英国和印度采取不干涉做法;这些国家打算使用现有法规来解决人工智能的潜在问题。该非营利组织的高级政策分析师霍丹•奥马尔(Hodan Omaar)告诉《科技纵览》,欧盟很快就会感受到新法规的寒蝉效应。“这使欧洲的数字企业难以建立和发展新的人工智能业务,也使欧盟的创造就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更困难了。”她说。
欧洲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各国政府学习和参考。
非营利组织阿达•洛芙莱斯研究所的欧洲公共政策负责人康纳•邓洛普(Connor Dunlop)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中最具争议的修正案之一是欧洲议会提出禁止生物识别监控,其中包括执法部门目前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
另一个热门话题是欧洲议会的一项修正案,该修正案试图涉及“基础模型”的最新进展,这些模型都是巨大且灵活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适应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法案》被设计成产品法规。”邓洛普解释道,“由预期的用途来定义风险。”但该框架关注的是部署技术的公司或组织,而忽略了基础模型的开发者。他说,“欧洲议会正在试图在法规中增加一层”以弥补这一点。
除非各国和地区达成全球性的协议,否则跨国人工智能公司会发现,遵守无数的当地法规颇具挑战。七国集团的政府间政治论坛已经开始讨论人工智能治理问题,欧洲官员建议世界各地的公司签署一项自愿的“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欧洲委员会的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谈论的技术每个月都在发展。”
作者:Eliza Strickland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