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目标
以交通运输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试点工程的要求,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信息服务与协同管理系统工程,实现综合枢纽运行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提升枢纽服务和管理水平。同时,作为市客运管理二级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围绕综合枢纽服务与管理的不同对象,具体要实现:
(1)满足旅客便捷、安全的出行,为旅客提供全方位、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通过合理的旅客导引和信息发布减少旅客换乘时间,从而提高旅客出行满意度。将综合枢纽打造为市旅游集散中心,带动及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2)实现对枢纽内部客流、车流变化和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对异常事件及时识别,快速报送,并及时做出应急处置,实现高效的应急疏散。
(3)积极探索枢纽接驳的多种运输方式间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有效机制,保障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为公共交通、客运班线、出租汽车提供铁路客流变化规律和实际客流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各运输方式相互之间业务协同和应急联动,快速集疏运需求。
(4)探索编制以高铁客运站为主体,集地铁、公交、出租汽车、长途客运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并作为交通运输部示范工程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枢纽管理与服务中进一步推广。
(5)通过本项目建立辐射到全市域内其它枢纽场站的接口标准,未来实现全市各枢纽间的数据共享、运力协同以及旅客信息服务的共享与交换,建立全市枢纽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并通过整合全市公交、出租、长途客运数据,进一步建立市客运行业管理二级平台,实现对客运行业的动态监管,提升客运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能力。
(6)尝试和探索新技术在综合客运枢纽信息服务和协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提升客运行业在枢纽节点上的管理水平。
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本次工程概括为“161”工程建设,即1个枢纽信息服务与协同管理平台,6个应用系统,1套运行支撑系统及综合枢纽建设保障标准体系。
(1)立足于综合枢纽,建立枢纽信息服务与协同管理平台,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和硬件环境支撑服务,建立接入其他枢纽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和标准,成为全市枢纽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
(2)建设枢纽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枢纽运行监测系统、枢纽应急处置系统、枢纽决策分析系统、枢纽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客运行业卫星定位监控系统。
(3)建设涵盖枢纽场站、长途客运、公交、地铁、出租车、铁路、民航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交换数据库,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4)建设完善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按照应用功能、数据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的需求,完善网络、软硬件、主机等基础支撑系统的建设。同时,建立虚拟应用交付系统,为旅客按需交付桌面,便于管理者集中维护。
(5)建设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相应的配套工程,包括机房、综合控制中心、站房设施设备、终端系统以及供配电、消防、防雷和综合布线等。
(6)建立健全枢纽管理与信息服务标准体系,有效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后台回复“240420”,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