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焦上海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现象,通过分析中国联通匿名手机信令数据,从多个方面研究跨城通勤特征,探讨其与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关系。
整体规模特征:2024 年近沪城市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紧密,呈单向流入上海的特征。周边地级市流入上海的跨城通勤人数达 24753 人,流入中心城区 8030 人;上海流出至周边地级市 10150 人,中心城区流出 1858 人。市域流入流出比 2.44,中心城区 4.32。流入者主要工作地为嘉定区、青浦区和闵行区;流出者主要居住地为嘉定区、青浦区和崇明区。
工作地热点区域分布:跨城通勤者在上海的工作地集中在嘉定区、青浦区等临界区县和中心城区。嘉定区的安亭镇、汽车城配套产业园区,青浦区的青浦工业区,以及中心城区的虹桥商务区、漕河泾开发区等是热点区域,体现上海产业对长三角的辐射。
上海核心商务区跨城通勤特征:选取 5 个典型核心商务区分析,发现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人数最多,各商务区通勤人数差异反映其功能定位和辐射能力。单位面积通勤人数漕河泾开发区最高。跨城通勤居住地主要沿高铁线及昆山太仓与上海边界分布,虹桥商务区辐射范围最广。直线通勤距离与商务区位置有关,虹桥商务区平均距离最短但最大通勤距离最大。轨道交通对各商务区跨城通勤支撑作用不同,漕河泾开发区等 4 个商务区依赖轨道交通,虹桥商务区依赖综合交通网络。
上海新城跨城通勤特征:选取嘉定、青浦、松江新城研究,3 个新城跨城通勤规模大,发挥门户枢纽作用,其中青浦新城流入流出人数超 1.8 万,嘉定新城约为其 2 倍,松江新城约 0.4 万。通勤来源和去向集中在近沪地区,各新城对外联系方向不同。流入者工作地分布集中,邻近市域边界地区吸引作用显著;流出者居住地集中在新城中部。流入者短距离通勤占比高,与近沪地区联系紧密。流出者居住地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高,受轨交设施支持作用显著。
跨界城镇圈内通勤特征:选取 6 个近沪跨界城镇圈研究,各城镇圈就业融合初见成效但进程不同。安亭 - 白鹤 - 花桥通勤规模总量最大,枫泾 - 新浜 - 嘉善 - 新埭圈内跨镇通勤比例最高,就业融合最紧密。省级行政边界影响就业融合,大部分城镇圈未形成中心镇跨界引领的格局。部分城镇圈形成通勤网络,如安亭 - 白鹤 - 花桥,部分尚未形成,如朱家角 - 金泽 - 黎里 - 西塘 - 姚庄。
昆山与上海的跨城通勤特征:昆山是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最紧密的城市。2024 年昆山流入上海人数多,占苏州流入上海人数的 62.01%,上海流出至昆山人数也较多。通勤单向性明显,上海就业磁吸效应强。昆山流入上海平均通勤距离大于上海流出昆山的距离。沪苏轨交 11 号线对接后,昆山流入上海通勤者居住地和工作地在轨交线路附近分布更集聚,该线路对昆山来沪工作通勤支撑显著。
总结:2024 年近沪城市与上海通勤联系加强,上海中心城区逐步成为区域就业中心。各区域跨城通勤呈现不同特征,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提供参考。
后台回复“250317”,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本公号使用腾讯元器(使用DeepSeek R1大模型)创建了智能交通技术AI服务,欢迎扫码进入体验(或在后台使用私信对话)。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扫码进入。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