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贵港港总体规划(2035 年)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主要对贵港港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贵港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
规划背景:贵港港历史悠久,是广西最早的铁水联运港口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历经多次规划修编 。随着时代发展,原规划在吞吐量预期、出海格局、港口功能等方面难以适应新需求,因此启动修订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国家战略。
港口发展现状:贵港港位于广西东南部,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目前它已形成一定规模,包括中心、桂平、平南三个港区,有 98 个生产性货运码头泊位 ,但在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协同等方面存在问题,如部分设施老化、水上服务能力薄弱、信息共享程度低等。
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腹地经济发展对贵港港运输需求大,其经济腹地包括直接腹地贵港市和间接腹地周边地区及部分省份、东盟国家。预测 2035 年货物吞吐量达 1.8 亿吨,2050 年达 2.3 亿吨 。船型方面,现状以单船运输为主,未来将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预测到港船型以 2000 - 3000 吨船舶为主,兼顾其他船型。
港口性质与功能:贵港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具备装卸仓储、临港工业、多式联运等多种功能,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运输和投资条件。
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贵港港岸线资源丰富,但存在陆域纵深不足、利用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本次规划调整后,共规划利用港口岸线 55.362 公里,对货运、客运和港口支持系统岸线进行了详细规划,并明确了各类岸线的管控要求。
港口总体布置规划:遵循规划引领、港产融合等原则,将贵港港划分为三个港区,调整了港区功能定位和主要货类功能布局 。规划 49 个作业区,对各作业区的岸线长度、泊位数量、等级等进行了规划,同时对水域进行布置,包括停泊水域、回旋水域、锚地和航道等,并明确了港界范围。
港口配套设施规划:对港口的集疏运、供电、给排水、通信信息和支持系统等配套设施进行规划,以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集疏运以水运、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供电由附近市政变电站接入;给排水根据作业区位置选择合适的供水方式,排水采用分流制;通信信息规划建设公共平台;港口支持系统规划 17 段岸线,满足监管需求。
环境保护规划:分析了港口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以减少港口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与相关规划关系:阐述了贵港港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江河流域综合利用等规划的关系,强调要与各规划相互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与建议:指出贵港港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展港口物流等建议,以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