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扩展的配置实验

 

一、实验配置图及要求在路由上建立ACL扩展的配置要求如下: 
1、允许PC1访问Linux的web服务 
2、允许PC2访问Linux的ftp服务 
3、禁止PC1与PC2访问Linux的其它服务 
4、允许PC1访问PC2 

二、实验环境部署1、pc1、pc2以及Linux系统均设置静态IP、子掩及网关,并且进行对应的网卡绑定。 
2、完成Linux服务器相关服务的安装与启动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vsftpd -y      //安装ftp服务[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httpd -y       //安装http服务[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关闭防火墙[root@localhost ~]# setenforce 0               //关闭增强性安全功能[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rt httpd      //启动服务[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rt vsftpd[root@localhost ~]# netstat -ntap | egrep '(21|80)'     //检查服务启动状况(80端口为http,21端口为ftp)tcp6       0      0 :::80                   :::*                    LISTEN      6399/httpd          tcp6       0      0 :::21                   :::*       3、路由的配置:三个端口设置IP 
R1#conf t R1(config)#int f 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90.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int f 0/1R1(config-if)#ip add 192.168.80.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int f 1/0R1(config-if)#ip add 192.168.10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xR1(config)#do show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C    192.168.9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C    192.168.8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92.168.10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1/04、进行扩展ACL的配置 
R1(config)#access-list 100 permit  tcp 192.168.80.20 0.0.0.255 192.168.100.100 0.0.0.255 eq 80           R1(config)#access-list 100 permit tcp host 192.168.90.10 host 192.168.100.100 eq 21      R1(config)#access-list 100 permit ip host 192.168.80.20 192.168.90.0 0.0.0.255         R1(config)#do show access-listExtended IP access list 100    10 permit tcp 192.168.80.0 0.0.0.255 192.168.100.0 0.0.0.255 eq www    20 permit tcp host 192.168.90.10 host 192.168.100.100 eq ftp    30 permit ip host 192.168.80.20 192.168.90.0 0.0.0.255R1(config)#int  f0/1        R1(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0 inR1(config-if)#int  f0/0R1(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0 inR1(config-if)#ex 5、结果测试 
pc1可以访问web网站服务 

pc2可以访问ftp服务 

允许pc1访问pc2 

MPLS的可管理性,打包专业的24小时网管中心服务, 极有经验的工程师,  系统主动监控, 简单排除端到端故障, 设备的全国性备件仓库。MPLS 的可拓展性:简便新增节点, 全局路由表自动生成, 新加入应用可以在PE端实现,无需用户任何改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实验一 组建对等以太网 - 1 - 项目1 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 4 - 项目2 对等网 - 4 - 实验二 网络基本测试工具及应用 - 5 - 项目1 ping - 5 - 项目2 Ipconfig - 7 - 项目3 Tracert - 7 - 项目4 Netstat - 7 - 项目5 Arp - 8 - 实验三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9 - 项目1 超级终端协议的设置及路由器的启动 - 9 - 项目2 路由器的命令模式设置 - 12 - 项目3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8 - 项目4 路由器端口的基本配置 - 20 - 项目5 清除路由器密码 - 21 - 实验四 路由协议的配置 - 22 - 项目1 配置静态路由 - 22 - 项目2 动态路由RIP V1协议 - 23 - 实验五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 24 - 项目1 超级终端协议的设置及交换器的启动 - 24 - 项目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 25 - 项目3 交换机的密码清除 - 26 - 实验六 虚拟局域网VLAN - 28 - 项目1 Port VLAN的配置 - 29 - 项目2 划分Port VLAN实现端口隔离 - 30 - 项目3 VLAN实验练习 - 31 - 实验七 VLAN内及VLAN间的通信 - 32 - 项目1 VLAN Trunks的配置 - 32 - 项目2 定义Trunk口的许可VLAN列表 - 33 - 项目3 配置Native VLAN - 33 - 项目4 VLAN跨交换机通信 - 34 - 项目5 VLAN间的通信 - 36 - 实验八 生成树协议与链路聚合 - 37 - 项目1 生成树协议STP - 37 - 项目2 生成树协议RSTP - 38 - 项目3 链路聚合(aggregeteport) - 39 - 项目4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互连 - 40 - 实验九 HDLC及PPP协议 - 44 - 项目1 HDLC的封装 - 44 - 项目2 PPP及认证协议的配置 - 45 - 实验十 包过滤防火墙及设置 - 47 - 项目1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 - 47 - 项目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ACL) - 48 - 实验十一 TFTP管理路由器配置 - 50 - 项目1 备份路由器的配置到TFTP服务器 - 50 - 项目2 从TFTP服务器恢复路由器的配置 - 51 - 实验十二 升级路由器操作系统 - 52 - 实验十三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综合配置 - 54 - 项目1 实验练习1 - 54 - 项目2 实验练习2 - 55 - 项目3 设计实验 - 57 - 实验考试(设计) - 59 - 模拟题1 - 59 - 模拟题2 - 64 -
网络工程实验四 NAT和PAT配置 一、实验环境 一台装有Boson NetSim for CCNP和Boson Network Designer软件的PC机。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静态地址传输,动态地址传输,对NAT的工作原理有初步的 熟悉,把握NAT在路由器上的配置方法,对NAT在网络上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三、实验步骤 1、通过Boson Network Designer画出实验拓扑图。 2、配置静态NAT,查看配置并用Ping命令检验 3、配置动态NAT,同样查看配置并检验 4、配置动态PAT 四、实验过程 Step1: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画出实验拓扑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实验拓扑图 Step2:配置各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并在RouterB和RouterC上配置到202.116.78 .0网段的静态路由。而在RouterA上分别为RouterB和RouterC配置一条到达内部全局地址 的静态路由。如图4-1,4-2,4-3,4-4,4-5,4-6所示。 图 4-4RouterA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图 4-5RouterB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图 4-6RouterC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Step3:在RouterB上配置静态NAT,将Host_2的内部局部地址10.0.1.2转化为外部全 局地址202.116.65.1。如图4-7所示。 图 4-7在RouterB配置静态NAT 在Host_1主机上使用Ping202.116.65.1检验静态NAT,如图4- 8所示可以Ping通,证明静态NAT配置成功。 图 4-8使用Ping202.116.65.1命令检验静态NAT Step4:在RouterB上配置静态NAT,允许Host_3所在网段通过外部全局地址202.116. 67.1到202.116.67.254地址访问Internet。如图4-9所示。 图 4-9在RouterC上配置动态NAT Step5:配置PAT,先删除所有NAT配置,保留ACL配置。 以RouterC为例   RouterC(config)#int loop0   RouterC(config-if)#ip add 202.116.65.1 255.255.255.0   RouterC(config-if)#no shut RouterC(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loop0 overload 五、实验总结 在刚开始做实验时用的实验是"利用Cisco路由器模拟器Boson配置实现NAT使内部网接 入Internet"刚开始London使用的是PC机,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配置。在老师的指导 下使用路由器代替原来的LondonPC机,但是还是多次尝试未果。 经过仔细思考,分析对本次实验已经了解明白。但是苦于没有一个成功的结果,在网 上搜索之后找到一个同样的NAT实验,原理都是一样的。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做下来终于 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在静态NAT验证比较好实现,通过使用Ping命令就可以了,而在动态NAT和PAT却不好 进行验证,个人觉得仅仅通过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并不能判断配置是否成功,却又找不出什么更好的检验手段。这里还要多 多学习。 六、实验结论 任何一台连接到Internat的设备都需要一个IP地址。需要IP地址的设备数量正在飞速 增长,但是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有限的。对于IP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已经提出一些有 助于减轻IP地址扩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地址转化(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当内部网络中的一台主机想传输数据到外部网络时,它先将数据包传输到NAT路由器 上,路由器检查数据包的报头,获取该数据包的源IP信息,并从它的NAT映射表中找出与 该IP匹配的转换条目,用所选用的内部全局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来替换内部局部 地址,并转发数据包。 当外部网络对内部主机进行应答时,数据包被送到NAT路由器上,路由器接收到目的 地址为内部全局地址的数据包后,它将用内部全局地址通过NAT映射表查找出内部局部地 址,然后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成内部局部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内部主机。 -----------------------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图 4-1Host_1IP地址 图 4-2Host_1IP地址 图 4-3Host_1IP地址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
网络工程实验四 NAT和PAT配置 一、实验环境 一台装有Boson NetSim for CCNP和Boson Network Designer软件的PC机。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静态地址传输,动态地址传输,对NAT的工作原理有初步的 熟悉,把握NAT在路由器上的配置方法,对NAT在网络上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三、实验步骤 1、通过Boson Network Designer画出实验拓扑图。 2、配置静态NAT,查看配置并用Ping命令检验 3、配置动态NAT,同样查看配置并检验 4、配置动态PAT 四、实验过程 Step1: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画出实验拓扑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实验拓扑图 Step2:配置各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并在RouterB和RouterC上配置到网段的静态 路由。而在RouterA上分别为RouterB和RouterC配置一条到达内部全局地址的静态路由。 如图4-1,4-2,4-3,4-4,4-5,4-6所示。 图 4-4RouterA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图 4-5RouterB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图 4-6RouterC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Step3:在RouterB上配置静态NAT,将Host_2的内部局部地址10.0.1.2转化为外部全 局地址。如图4-7所示。 图 4-7在RouterB配置静态NAT 在Host_1主机上使用Ping检验静态NAT,如图4- 8所示可以Ping通,证明静态NAT配置成功。 图 4-8使用Ping命令检验静态NAT Step4:在RouterB上配置静态NAT,允许Host_3所在网段通过外部全局地址到地址访 问Internet。如图4-9所示。 图 4-9在RouterC上配置动态NAT Step5:配置PAT,先删除所有NAT配置,保留ACL配置。 以RouterC为例   RouterC(config)#int loop0   RouterC(config-if)#ip add   RouterC(config-if)#no shut RouterC(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loop0 overload 五、实验总结 在刚开始做实验时用的实验是"利用Cisco路由器模拟器Boson配置实现NAT使内部网接 入Internet"刚开始London使用的是PC机,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配置。在老师的指导 下使用路由器代替原来的LondonPC机,但是还是多次尝试未果。 经过仔细思考,分析对本次实验已经了解明白。但是苦于没有一个成功的结果,在网 上搜索之后找到一个同样的NAT实验,原理都是一样的。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做下来终于 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在静态NAT验证比较好实现,通过使用Ping命令就可以了,而在动态NAT和PAT却不好 进行验证,个人觉得仅仅通过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并不能判断配置是否成功,却又找不出什么更好的检验手段。这里还要多 多学习。 六、实验结论 任何一台连接到Internat的设备都需要一个IP地址。需要IP地址的设备数量正在飞速 增长,但是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有限的。对于IP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已经提出一些有 助于减轻IP地址扩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地址转化(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当内部网络中的一台主机想传输数据到外部网络时,它先将数据包传输到NAT路由器 上,路由器检查数据包的报头,获取该数据包的源IP信息,并从它的NAT映射表中找出与 该IP匹配的转换条目,用所选用的内部全局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来替换内部局部 地址,并转发数据包。 当外部网络对内部主机进行应答时,数据包被送到NAT路由器上,路由器接收到目的 地址为内部全局地址的数据包后,它将用内部全局地址通过NAT映射表查找出内部局部地 址,然后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成内部局部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内部主机。 -----------------------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1)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图 4-1Host_1IP地址 图 4-2Host_1IP地址 图 4-3Host_1IP地址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1)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1)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页。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1)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4页。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1)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