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KMP算法

KMP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字符串匹配算法,通过部分匹配表避免了朴素算法在字符不匹配时从头开始的缺陷。文章介绍了KMP算法的核心思想、构建部分匹配表的过程,并提供了C++实现的代码示例,包括在力扣平台上的两个应用实例:实现`strStr()`函数和二维字符网格的单词搜索。同时,文章提到了在特定场景下更高效的算法,如Boyer-Moore和Sunday算法。

        Knuth-Morris-Pratt (KMP) 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用于解决在一个主字符串(也称为文本串)中查找一个模式串的位置的问题。相比于朴素的字符串匹配算法,KMP 算法通过利用已匹配部分的信息,避免了在每次匹配失败时都从头开始比较的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匹配的效率。

        KM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已经部分匹配这个有效信息,当字符串匹配过程中出现字符不匹配时,能知道一部分已经匹配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避免从头开始匹配,从而提高算法效率。

        具体来说,KMP算法中定义了一个叫做“部分匹配表”(也称为“失效函数”或“跳转表”)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模式串中各个子串的最长相同前后缀长度。当在文本串中匹配到某个位置时,如果发生不匹配,则根据部分匹配表确定模式串应该回退到的位置,继续匹配。

        构建部分匹配表是KMP算法的关键步骤。对于模式串 `P`,其部分匹配表 `lps` 的构建算法如下:

        1. `lps[0]` 始终为 0,因为空字符串没有前后缀。
        2. 初始化 `len = 0`,用于记录当前最长前后缀的长度。
        3. 遍历模式串的每个字符 `P[i]`,其中 `i` 从 1 开始:
           - 当 `P[i]` 等于 `P[len]` 时,`len` 增加,意味着最长前后缀长度可以扩展。
           - 当 `P[i]` 不等于 `P[len]` 时,如果 `len` 不为 0,则 `len` 更新为 `lps[len-1]`,表示根据上一个位置的部分匹配信息回退;否则 `len` 保持为 0。
           - 在每个位置,更新 `lps[i]` 为当前的 `len` 值。

        以下是一个C++实现的KMP算法示例,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 计算部分匹配表
vector<int> computeLPSArray(const string& pat, int M) {
    vector<int> lps(M, 0);
    int len = 0; // length of th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全栈工程师Linda

感恩您的鼓励,我会继续创作作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