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之处,尽请指正。
先科普一下GNU相关:
GNU计划(英语:GNU Project),又译为革奴计划,是一个自由软件集体协作项目,1983年9月27日由理查德·斯托曼在麻省理工学院公开发起。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称为GNU。理查德·斯托曼最早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上公布该消息,并附带一份《GNU宣言》等解释为何发起该计划的文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重现当年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
GNU是“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为避免与单词gnu(非洲牛羚,发音与“new”相同)混淆,斯托曼宣布GNU发音应为“Guh-NOO”(/ˈgnuː/ ),与“canoe”发音相似。其中,Emacs就是由这个计划孵化而出。
UNI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商业操作系统的名称。由于GNU将要实现UNIX系统的接口标准,因此GNU计划可以分别开发不同的操作系统。GNU计划采用了部分当时已经可自由使用的软件,例如TeX排版系统和X Window视窗系统等。不过GNU计划也开发了大批其他的自由软件,这些软件也被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平台上,例如Microsoft Windows、BSD家族、Solaris及Mac OS。
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包含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这个就是被称为“公共版权”的概念。GNU也针对不同场合,提供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与GNU自由文档许可证这两种协议条款。
GNU是一个自由操作系统,其内容软件完全以GPL方式发布。这个操作系统是GNU计划的主要目标,名称来自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因为GNU的设计类似Unix,但它不包含具著作权的Unix代码。GNU的创始人,理察·马修·斯托曼,将GNU视为“达成社会目的技术方法”。
作为操作系统,GNU的发展仍未完成,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具有完备功能的内核尚未被开发成功。GNU的内核,称为Hurd,是自由软件基金会发展的重点,但是其发展尚未成熟。在实际使用上,多半使用Linux内核、FreeBSD等替代方案,作为系统核心,其中主要的操作系统是Linux的发行版。Linux操作系统包涵了Linux内核与其他自由软件项目中的GNU组件和软件,可以被称为GNU/Linux(见GNU/Linux命名争议)。
自由软件基金会(英语: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是一个致力于推广自由软件的美国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它于1985年10月由理查德·斯托曼建立。其主要工作是运行GNU计划,开发更多的自由软件。
GNU编译器套装(英语:GNU Compiler Collection,缩写为GCC),一套编程语言编译器,以GPL及LGPL许可证所发行的自由软件,也是GNU项目的关键部分,也是GNU工具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GCC(特别是其中的C语言编译器)也常被认为是跨平台编译器的事实标准。1985年由理查德·马修·斯托曼开始发展,现在由自由软件基金会负责维护工作。
原名为GNU C语言编译器(GNU C Compiler),因为它原本只能处理C语言。GCC很快地扩展,变得可处理C++。之后也变得可处理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Ada,以及Go与其他语言。
许多操作系统,包括许多类Unix系统,如Linux及BSD家族都采用GCC作为标准编译器。苹果电脑Mac OS X操作系统也采用这个编译器。
GCC原本用C开发,后来因为LLVM、Clang的崛起,它更快地将开发语言转换为C++。许多C的爱好者在对C++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主观认定C++的性能一定会输给C,但是Taylor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并表明C++不但性能不输给C,而且能设计出更好,更容易维护的程序。
MinGW(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又称mingw32,是将GCC编译器和GNU Binutils移植到Win32平台下的产物,包括一系列头文件(Win32API)、库和可执行文件。
另有可用于产生32位及64位Windows可执行文件的MinGW-w64项目,是从原本MinGW产生的分支[1]。如今已经独立发展
GCC支持的语言大多在MinGW也受支持,其中涵盖C、C++、Objective-C、Fortran及Ada。
对于C语言之外的语言,MinGW使用标准的GNU运行库,如C++使用GNU libstdc++。
但是MinGW使用Windows中的C运行库。因此用MinGW开发的程序不需要额外的第三方DLL支持就可以直接在Windows下运行,而且也不一定必须遵从GPL许可证。这同时造成了MinGW开发的程序只能使用Win32API和跨平台的第三方库,而缺少POSIX支持[3],大多数GNU软件无法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用MinGW编译。
MinGW-w64是2005年由OneVision Software根据洁净室设计原则而独立开发,以解决当时的MinGW项目更新缓慢,缺少新的重要的API以及64位支持。2008年MinGW-w64项目开源,由Kai Tietz维护。
- SourceForge.net的MingW64官网提供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mingw-w64/上的提供由MinGW-Builds等项目组制作的预编译版。编译器分64位版和32位版、分别包含sjlj、drawf、seh异常处理机制、分别支持POSIX线程模式或Win32线程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下载不同版本。例如,64位的seh、POSIX线程的最新稳定版本的gcc包的下载目录为:Toolchains targetting Win64 --> Personal Builds --> mingw-builds-->4.9.2-->threads-posix-->seh
相同点:
一、 他们都是用于编译生成Windows应用程序的工具链。
二、 他们都是基于gcc的。
不同之处(只说大的):
一、项目之间的关系
1. MinGW应该是最先诞生的。
2. MinGW-w64项目最初是做为MinGW的一个分支而诞生,但现在已经独立发展。详细信息参见:
http://sourceforge.net/apps/trac/mingw-w64/wiki/History
http://zh.wikipedia.org/wiki/MinGW
3. TDM-GCC及其他类似的编译器集成包
TDM-GCC是非官方组织提供及维护的编译器集成包。换句话说,他不是由MinGW或MinGW-w64项目官方提供的编译器集成包。
但他基于MinGW及MinGW-w64。而且,他也有他的优点:
例如,TDM-GCC集成了:
最新的稳定版本的GCC工具集,
一些实用的补丁,
MinGW及MinGW-w64中的运行时API。
详细信息,参考:http://tdm-gcc.tdragon.net/about
除了TDM-GCC之外,类似的非官方编译器集成包有
Boost Science Package 、TakeoffGW等(其中大多基于MingGW-w64项目)。
更多编译器集成包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MinGW
二、功能差别
1. MinGW
貌似只能编译生成win32程序。
2. MinGW-w64
支持编译生成Win32与Win64的windows程序。
3. TDM-GCC及其他非官方的编译器集成包
看他们基于什么项目。多数估计能支持编译生成Win32与Win64的windows程序。
三、运行平台
1. MinGW
只能运行在windows平台。
2. MinGW-w64
在Win32、Win64、Linux 32、linux 64等主流平台上都有版本可用。
详见:http://mingw-w64.sourceforge.net/download.php
3. TDM-GCC及其他非官方的编译器集成包
没细考证过。估计多半是运行在windows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