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此文章做出了个人的总计。
TCP 重传、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目录
一、重传机制
1.1 超时重传
在发送数据时,设定一个定时器,当超过指定的时间后,没有收到对方的 ACK 确认应答报文,就会重发该数据。
1.1.1 RTT、RTO是什么?
- RTT(Round-Trip Time 往返时延):从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数据包开始,到接到服务端的应答结束,此段时间即为RTT(包的往返时间)。
-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 超时重传时间): 客户端在RTO时间内没收到服务端的应答时,会触发重传机制。
1.1.2 RTO较大或较小会如何?
- 若RTO较大时:重发就慢,丢了老半天才重发,没有效率,性能差。
- 若RTO较小时:会导致可能并没有丢就重发,于是重发的就快,会增加网络拥塞,导致更多的超时,更多的超时导致更多的重发。
1.1.3 RTO设置多大合适?
- 超时重传时间 RTO 的值应该略大于报文往返 RTT 的值。
- RTO需要根据来往的请求动态进行计算。
- 如果超时重发的数据,再次超时的时候,又需要重传的时候,TCP 的策略是超时间隔加倍(每次遇到超时重传,RTO都会×2)。
1.2 快速重传
不以时间驱动重传,而是以数据(应答)来驱动重传。
1.2.1 工作方式
快速重传的工作方式是当收到三个相同的 ACK 报文时,会在定时器过期之前,重传丢失的报文段。
1.2.2 面临的问题
快速重传解决了超时时间的问题,但如果丢失多个seq,那么需要每个seq都要收到三个相同的ACK才可以进行重传。那么快速重传时,是传一个seq,还是传递之后所有的seq?
- 传一个:每个seq都要收到三个相同的ACK才会继续重传,效率很低。
- 传多个:每次重传都重传之后的seq,因为接收端已接收到了这些seq,导致重复接收,浪费资源。
1.3 SACK
1.3.1 工作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在 TCP 头部「选项」字段里加一个 SACK 的东西,它可以将已收到的数据的信息发送给「发送方」,这样发送方就可以知道哪些数据收到了,哪些数据没收到,知道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只重传丢失的数据。
200~299数据丢失,与快速重传一样,在收到三次相同的ACK后,触发重传,根据SACK,重传所有丢失的数据。
1.4 D-SACK
1.4.1 定义
告诉接收方,哪些数据被重传了。
告诉发送方,数据为什么被重传了。
1.4.2 应答丢失
1.4.3 网络延迟导致导致重传
二、滑动窗口
2.1 定义
系统开辟的一定大小的缓存区间。将发送方发送的一定大小的数据存放到窗口,无需等待应答。
窗口的大小指无需等待应答,而且可以连续发送数据的最大值。
收到应答之后,将会从缓冲区删除掉该数据,则可以继续发送数据。
发送窗口 + 可用窗口 = 窗口的大小
当可用窗口为0时,无法再接收数据。
当ACK应答之后
可用窗口变大,则可以继续发送。